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虽然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求进行素质教育,但是就历史学科特点来说,决定了还是要有比较多的需要记忆来掌握的历史知识。而由于学生个体的区别,有些记忆得比较好、有些却记忆能力较差从而没有什么效果。而恰恰记忆比较好的学生,历史成绩就比较高。所以在记忆力参差不齐的情况下,掌握有效的记忆方法变得尤为重要。作者根据历史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的几种历史趣味记忆方法,如果运用得好,的确能够“化腐朽为神奇”,让学生的记忆事半功倍。
【关键词】 中学历史教学;记忆方法;学习兴趣
在初中历史阶段,历史虽然是相对有趣的学科,但最令学生头疼的就是各种历史知识的背诵记忆了。如,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时间、人物、结果、影响,等等,只有记住了这些基本的史实,才能够进入进一步的学习。要牢固地記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只是短期有效,长时间来说遗忘率还是比较高的。作为一个有着十几年历史教学经验的历史老师,总结出很多有趣高效的记忆方法,让历史知识的记忆不再是单调无味、机械式的学习环节,反而会有趣味轻松。这些高效有趣的记忆方法归纳如下。
一、归类记忆法
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只要我们认真、细致观察,总可以寻找到具有规律性的知识点。如果我们能够把看似杂乱无章的内容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并进行相应的归类,记忆就变得容易了。
1.比较归类法
归类比较法就是将新的教学内容与人们所熟知的相近或者相似内容联班级起来,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各自的特点,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学习和掌握新的学科知识。这方法适用于比较相近或相似的内容的教学中。它既能使前后知识彼此区分,减小前后知识的相互干扰,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中国古代史上重大的科技发明与西方比较:郭守敬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确立早300多年;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的要早400多年,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出航要早80多年;张衡的地动仪早于欧洲1700多年等等。通过比较,学生能够鉴别出中外两个历史知识的联系,既便于学生掌握,又能增强师生的互动性。
2.规律记忆法
规律记忆法是把学习材料的规律找出来,然后根据规律进行记忆,以促进记忆效果的方法。它使我们在寻找具有相同规律的内容时,相当于已经复习了一次知识点了。
如,九年级上册英国、法国、美国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都有一个的原因:就是都有一个障碍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起来推翻这个障碍。同时这三个国家的革命过程,又都有各自的导火线、爆发标志、主要领导人、国内文件的颁布等,这些我们都可以找出它们的规律去记忆。又如,在发展资本主义方式上,俄国和日本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来完成的,意大利和德意志则是通过完成国家统一来进行的。
另外,在三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时间,学生比较容易混淆。其实只要掌握它们的规律,就不难了。例如,我们可以用具体时间来大约记忆。只要记住第三次科技革命是40-50年代,然后第一个规律是每100年一次工业革命,那么第三次科技革命就必定是19开头的,那么就是1940-50年左右开始的(20世纪40-50年代)。第三次工业革命既然是19开头的,那么第二次工业革命就肯定是18开头的,第二个规律就是减一,既是8后面减1,就是7。所以第二次工业革命就是1870年左右开始(19世纪7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按照这两个规律,是17开头,7减1就是6。即是1760年左右(18世纪60年代)。掌握好这两个规律,无论什么时候也可以准确无误地推算出来。
二、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是通过读音的相近或相同把所记内容与已经掌握的内容联系起来记忆。谐音记忆法比较有趣味性,学生在用的时候大多有会心一笑的情况出现,证明了这种方法会让学生觉得比较轻松。例如,我们在学习战国时期的战国七雄:燕、齐、楚、秦、赵、魏、韩时,“七雄”特别容易混淆和遗漏,如果用谐音法记,就容易记牢。即:“齐叔含烟找围裙”(齐楚韩燕赵魏秦)。既朗朗上口又不失幽默,学生自然容易记牢。
《南京条约》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上海、宁波、广州、福州、厦门,就用谐音“宁(宁波)上(上海)广州,不(福州)下(厦门)香港”来记忆。又例如,八年级历史下册中国民大革命中北伐战争讨伐的三个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我们可以每个对象抽取一个关键字,再连起来,就变成了“吴芳张”(别慌张)。
三、浓缩记忆法
这是将一些较多而又相关联的知识内容连成一两句话、几个词甚至是几个字来记忆。对于繁杂的知识、减小学生总体记忆量有很大的帮助。因此,这是一种颇受学生欢迎的方法。
例如,七年级下册的隋朝大运河的内容,可以把有关大运河的知识点浓缩成记忆为数字“三四五”,三是大运河途经的三个地点:涿郡、洛阳、余杭;四是大运河的四个河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是指沟通的自北而南的五条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这样通过几个数字就把大运河这些要点浓缩起来进行记忆,有需要用到的时候再把这些数字进行拓展,效果非常明显。又如,在1924年,苏联刚成立时的几个加盟共和国,可记做“外(外高加索)面的鹅(俄罗斯)有白(白俄罗斯)的也有黑(乌克兰)的”。这样趣味性强,记得又快又牢。
还有,我们在学习解放战争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战役。学生也很容易搞乱。我们也可以各抽一个字连起来:辽海平。但这样也比较枯燥,也不易记忆,那可以把这三个字代入一句简单的说话里面:辽(辽沈)阔的海(淮海)面上风平(平津)浪静。这样枯燥的文字就变得有诗意了起来。
四、地图记忆法
地图记忆法就是把知识点浓缩为地图,当你在看地图的时候所有的知识点都能反映在脑海当中。某些历史知识通过画地图的方式来记忆,效果较好。比如,秦、汉、晋、隋、唐、元、明、清的东南西北四至的疆域,比较散乱,学生特别容易忘记。我们可以画直角坐标系的地图来记忆它们疆域的所至。通过这些历史地图与知识结合起来记忆,增强学生历史知识的空间感,比较直观地去进行记忆。
总之,复杂繁琐的历史内容用上趣味的方法,不仅简化了记忆内容,而且接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做到化繁为简。当然,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学情和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从长期的学习中,掌握出最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最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而作为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不断去摸索、不断去创新,最后进行总结和推广学习方法,最终让历史学习变得有趣和有效。
参考文献:
[1]王国强.浅谈历史教学中的记忆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07).
[2]郑拴紧.记忆历史知识“十法”[J].平顶山师专学报,1999(01).
[3]张桂芳.历史知识巧记法[J].黑河教育,2001(02).
【关键词】 中学历史教学;记忆方法;学习兴趣
在初中历史阶段,历史虽然是相对有趣的学科,但最令学生头疼的就是各种历史知识的背诵记忆了。如,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时间、人物、结果、影响,等等,只有记住了这些基本的史实,才能够进入进一步的学习。要牢固地記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只是短期有效,长时间来说遗忘率还是比较高的。作为一个有着十几年历史教学经验的历史老师,总结出很多有趣高效的记忆方法,让历史知识的记忆不再是单调无味、机械式的学习环节,反而会有趣味轻松。这些高效有趣的记忆方法归纳如下。
一、归类记忆法
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只要我们认真、细致观察,总可以寻找到具有规律性的知识点。如果我们能够把看似杂乱无章的内容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并进行相应的归类,记忆就变得容易了。
1.比较归类法
归类比较法就是将新的教学内容与人们所熟知的相近或者相似内容联班级起来,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各自的特点,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学习和掌握新的学科知识。这方法适用于比较相近或相似的内容的教学中。它既能使前后知识彼此区分,减小前后知识的相互干扰,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中国古代史上重大的科技发明与西方比较:郭守敬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确立早300多年;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的要早400多年,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出航要早80多年;张衡的地动仪早于欧洲1700多年等等。通过比较,学生能够鉴别出中外两个历史知识的联系,既便于学生掌握,又能增强师生的互动性。
2.规律记忆法
规律记忆法是把学习材料的规律找出来,然后根据规律进行记忆,以促进记忆效果的方法。它使我们在寻找具有相同规律的内容时,相当于已经复习了一次知识点了。
如,九年级上册英国、法国、美国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都有一个的原因:就是都有一个障碍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起来推翻这个障碍。同时这三个国家的革命过程,又都有各自的导火线、爆发标志、主要领导人、国内文件的颁布等,这些我们都可以找出它们的规律去记忆。又如,在发展资本主义方式上,俄国和日本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来完成的,意大利和德意志则是通过完成国家统一来进行的。
另外,在三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时间,学生比较容易混淆。其实只要掌握它们的规律,就不难了。例如,我们可以用具体时间来大约记忆。只要记住第三次科技革命是40-50年代,然后第一个规律是每100年一次工业革命,那么第三次科技革命就必定是19开头的,那么就是1940-50年左右开始的(20世纪40-50年代)。第三次工业革命既然是19开头的,那么第二次工业革命就肯定是18开头的,第二个规律就是减一,既是8后面减1,就是7。所以第二次工业革命就是1870年左右开始(19世纪7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按照这两个规律,是17开头,7减1就是6。即是1760年左右(18世纪60年代)。掌握好这两个规律,无论什么时候也可以准确无误地推算出来。
二、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是通过读音的相近或相同把所记内容与已经掌握的内容联系起来记忆。谐音记忆法比较有趣味性,学生在用的时候大多有会心一笑的情况出现,证明了这种方法会让学生觉得比较轻松。例如,我们在学习战国时期的战国七雄:燕、齐、楚、秦、赵、魏、韩时,“七雄”特别容易混淆和遗漏,如果用谐音法记,就容易记牢。即:“齐叔含烟找围裙”(齐楚韩燕赵魏秦)。既朗朗上口又不失幽默,学生自然容易记牢。
《南京条约》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上海、宁波、广州、福州、厦门,就用谐音“宁(宁波)上(上海)广州,不(福州)下(厦门)香港”来记忆。又例如,八年级历史下册中国民大革命中北伐战争讨伐的三个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我们可以每个对象抽取一个关键字,再连起来,就变成了“吴芳张”(别慌张)。
三、浓缩记忆法
这是将一些较多而又相关联的知识内容连成一两句话、几个词甚至是几个字来记忆。对于繁杂的知识、减小学生总体记忆量有很大的帮助。因此,这是一种颇受学生欢迎的方法。
例如,七年级下册的隋朝大运河的内容,可以把有关大运河的知识点浓缩成记忆为数字“三四五”,三是大运河途经的三个地点:涿郡、洛阳、余杭;四是大运河的四个河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是指沟通的自北而南的五条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这样通过几个数字就把大运河这些要点浓缩起来进行记忆,有需要用到的时候再把这些数字进行拓展,效果非常明显。又如,在1924年,苏联刚成立时的几个加盟共和国,可记做“外(外高加索)面的鹅(俄罗斯)有白(白俄罗斯)的也有黑(乌克兰)的”。这样趣味性强,记得又快又牢。
还有,我们在学习解放战争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战役。学生也很容易搞乱。我们也可以各抽一个字连起来:辽海平。但这样也比较枯燥,也不易记忆,那可以把这三个字代入一句简单的说话里面:辽(辽沈)阔的海(淮海)面上风平(平津)浪静。这样枯燥的文字就变得有诗意了起来。
四、地图记忆法
地图记忆法就是把知识点浓缩为地图,当你在看地图的时候所有的知识点都能反映在脑海当中。某些历史知识通过画地图的方式来记忆,效果较好。比如,秦、汉、晋、隋、唐、元、明、清的东南西北四至的疆域,比较散乱,学生特别容易忘记。我们可以画直角坐标系的地图来记忆它们疆域的所至。通过这些历史地图与知识结合起来记忆,增强学生历史知识的空间感,比较直观地去进行记忆。
总之,复杂繁琐的历史内容用上趣味的方法,不仅简化了记忆内容,而且接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做到化繁为简。当然,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学情和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从长期的学习中,掌握出最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最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而作为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不断去摸索、不断去创新,最后进行总结和推广学习方法,最终让历史学习变得有趣和有效。
参考文献:
[1]王国强.浅谈历史教学中的记忆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07).
[2]郑拴紧.记忆历史知识“十法”[J].平顶山师专学报,1999(01).
[3]张桂芳.历史知识巧记法[J].黑河教育,2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