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间,“琴”为何物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liwer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实录】
  一、伯牙与琴,琴为乐器
  师:同学们,请看老师写一个字(板书篆体“琴”),猜猜这是什么字。
  生:琴。
  师:大概同学们都会根据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猜测。没错,就是“琴”。这拱形表示琴体,横线则表示琴弦。琴是一种——
  生:乐器。
  师:(板书:乐器)说起乐器,你们学过吗?你学的是什么乐器?
  (生答“鋼琴、小提琴、二胡……”)
  师:谈谈学习乐器时你的感受。
  (生答“为了考级而学、被逼着学、学习时很享受……”)
  师:也许,学习了课文之后,你们会有新的感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和乐器相关。看老师写课题,一起读。
  生:伯牙鼓琴。
  师:大家在预习的时候应该已经发现了,“伯牙鼓琴”这四个字来自——
  生:就是文章开头的四个字。
  师:是的,这种现象在古代经典中很常见。例如,《诗经》中有一篇,开头就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那一篇就是——
  生:《蒹葭》。
  师:是的,像我们背过的《古诗十九首》里面也有。比如——
  生:《迢迢牵牛星》。
  师:看来,很多古代经典起初未必有个确定的题目。后来,人们为了方便区分,就用了文章开头的几个字。《伯牙鼓琴》也是这样。伯牙鼓的是什么琴呢?我们一起看。
  (课件呈现《警世通言·卷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中的片段:此琴乃伏羲氏所琢,见五星之精,飞坠梧桐,凤皇来仪。凤乃百鸟之王,非竹实不食,非梧桐不栖,非醴泉不饮。……此乃瑶池之乐,故名瑶琴……先是宫、商、角、徵、羽五弦,后加二弦,称为文武七弦琴。)
  师:这琴怎么样?如果要找些词语来形容这琴,该是——
  (生答“价值连城、无价之宝、稀世之宝……”)
  师:那么,伯牙又是谁呢?我们继续看——
  (课件呈现:伯牙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擅弹古琴,技艺高超,被人尊为“琴仙”。传说“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荀子·劝学篇》)。)
  师:伯牙鼓琴的时候,连马都抬起头倾听,不吃饲料。这琴技高不高?
  生:高!
  师:这个故事离现在有两千多年了,再来读读课文题目——
  生:(会意)伯牙鼓琴。
  师:是啊,这样读,才有古雅的感觉啊。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觉,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争取把每个字音都读正确,把每句话都读通顺。
  (生自由练习朗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来读读?注意读出古雅的感觉哦!
  (指名朗读)
  师:掌声是最好的证明,你读得真不错!不过,老师还要给大家一个建议,如果大家能注意几个特别的字眼,感觉就会更好!你听——
  (师范读: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生:老师,您强调了“乎”!
  师:是的,读古文,要注意这样的词,比如“乎”“哉”,它们都是语气词。在语气词后边适当停顿、延长,古文的感觉就出来了。咱们也试试。
  (生齐读)
  师: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中,还有一个要表扬的地方。大家看,这篇文章中有两个多音字,一个是指“一会儿,时间不久”,那就是——
  生:少(shǎo)选。
  师:是的,别读成“shào”。还有就是形容流水的,要读——
  生:汤汤(shāng)。
  师:真好!“汤汤”是什么意思?
  生: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师:好!你们作为六年级学生,都已经养成了看注释的习惯。请你读读这一句。
  生: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师:怎么样?这水流大不大?急不急?谁再来试试?
  生: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掌声)
  师:老师得告诉你们,“汤汤”是一个叠词。叠词往往是要突出某种特点或者某种感觉、某种情意的。除了这里的“汤汤”,前边还有——
  生:(自由应答)巍巍!
  师:好!这里是形容——
  生:大山高峻的样子。
  师:接下来看大家是否有默契。老师先读:善哉乎鼓琴——
  生:巍巍乎若太山。
  师:这“巍巍”二字,山字头,再加一个姓魏的“魏”,单从笔画上看,都感觉那山势之高。我们再读——
  生:(强调“巍巍”)巍巍乎若太山。
  师:真好!我们一起来读这两句——
  (生齐读)
  师:体会得真好!那么,是谁在鼓琴,得到这样的赞叹?
  生:伯牙。
  师:哪有啊?只是说“方鼓琴而志在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嘛!
  生:因为前面说了“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啊!
  师:也就是说,这里省略掉了。假如我们把主语加上去,会如何?
  (课件呈现: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伯牙方鼓琴志在太山……)
  生:有些啰唆。
  师:是啊,简练是文章的美德。文言文尤其讲究惜字如金。来,最后这一句,再请一位同学来读。
  生: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停顿出错)
  师:这一句的难点在停顿。我们究竟该怎么停顿呢?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建议?
  生:要先想想这个句子的意思。
  师:没错!来,“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一句我们看看注释。
  生: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师:请你来读读。   生: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师:停顿是正确的。还要注意,有两个“为”,第一个是——
  生:认为。
  师:所以读第二声。第二个要读——
  生:第四声。
  师:好!我们一起读——
  (课件呈现: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生朗读)
  師:对啊,这样读,就读出了自己的理解。我们一起读——
  (生朗读全文)
  二、一鼓一听,琴亦心声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大家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了!课文讲述的是谁和谁的故事?
  生:(自由应答)伯牙和锺子期。
  师:(板书:伯牙、锺子期)对,两个人物显而易见。我们前边说了,伯牙鼓琴技艺非常高,子期能听懂吗?要知道,子期只是个打柴的樵夫哦!
  生:能听懂。
  师:请大家画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生画语句,自由朗读)
  师:伯牙的琴声,锺子期是不是真的能听懂呢?我们试一试。我读伯牙的句子,你们和我对读。伯牙鼓琴——
  生:锺子期听之。
  师:对,就是这样!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生: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师: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生: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师:伯牙鼓琴,志在太山——
  生: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师:你们就是子期,不用“锺子期曰”了。(笑声)我们再来。伯牙鼓琴,志在太山——
  生:(会意)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师:伯牙鼓琴,志在流水——
  生: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师:注意语感!伯牙鼓琴,志在太山——(暗示“太山”之高)
  生: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强调“巍巍”)
  师:咱们也有知音的默契!(笑声)伯牙鼓琴,志在流水——
  生: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强调“汤汤”)
  师:一个会弹——
  生:一个会听!
  师:这真是——
  生:心有灵犀!
  生:这是一对知音!
  师:这就是知音啊?没那么简单!要是给你一首曲子,你慢慢听,兴许,你也能听懂呢!
  生:(猛然醒悟)锺子期不仅听懂了,而且懂得很快!
  师:懂得快?原因何在?大家找找。
  生:课文说,“方鼓琴而志在太山”,这里有个“方”!“方”就是“刚刚”的意思!
  师:伯牙“刚刚”开始鼓琴,锺子期就听懂了!不用花太久时间去猜想,去揣摩,这便是——
  生:知音。
  师:这样的依据还有吗?
  生:后面还有一个“少选之间”!这说明伯牙换了曲子,锺子期也能马上听懂。
  师:换了曲子,或者说心里换了想法,锺子期又能马上知道。这就是——
  生:知音!
  师:是啊,不用等待,不用解释,你弹的,我都懂,这就是——
  生:知音!
  师:哦,仍然没这么简单呢!伯牙就弹了两次,锺子期都说对了,是不是碰运气呢?(生语塞)其实,这个故事也记载在《列子》里了。我们看,原文中有这样一句——
  (课件呈现: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列子·汤问·伯牙绝弦》)
  (生朗读)
  师:这里的“念”,就是文章中的——
  生:志!
  师:这句话的意思是,凡是伯牙心里想的——
  生:锺子期一定能听得懂。
  师:如果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那么,锺子期可能说——
  生:善哉乎鼓琴,皎皎乎若明月。
  师:反应真快!如果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那么,锺子期可能说——
  生:善哉乎鼓琴,习习乎若清风。
  生:善哉乎鼓琴,徐徐乎若清风。
  师:都行。伯牙鼓琴,志在杨柳,那么,锺子期可能说——
  生:善哉乎鼓琴,依依乎若杨柳。
  师:这就叫伯牙所念——
  生:锺子期必得之。
  师: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不写明月,不写清风,不写杨柳?
  生:有太山和流水做代表就可以了。
  师:那么,为什么不以明月、清风和杨柳做代表?(生语塞)同学们,这个问题确实有些难。其实,课文中的这两句还有别的版本,我们来读读。
  (课件呈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列子·汤问·伯牙绝弦》)
  (生朗读)
  师:“峨峨兮若泰山”就相当于——
  生:巍巍乎若泰山。
  师:“洋洋兮若江河”就相当于——
  师:汤汤乎若流水。
  师:同学们,关于泰山,大家都知道有这样一句话: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
  生:小天下。
  师:是啊,还有一句诗,会当凌绝顶——
  生:一览众山小。
  师:是啊!泰山向来就被人认为是“高”的象征。他就像伯牙高远的——
  生:志向!
  师:这样高远的志向,其他人能听懂吗?
  生:不能。
  师:是啊,除了子期,没有人能听懂。伯牙的志向那么高远。大家想,他弹的曲子“汤汤乎若流水”,也就是“洋洋兮若江河”,这里的“江河”是任意一条江河吗?
  生:不是!应该是非常有气势的!   生:应该是波澜壮阔的!
  师:那么,这样的“江”与“河”极有可能是——
  生:长江!黄河!
  师:是啊,在我们祖先的眼里,说到江河,首先想起的,肯定是长江、黄河!伯牙的志向就像长江、黄河一样远大,伯牙的胸怀就像长江、黄河一样博大!这样的志向,这样的胸怀,不是清风,也不是杨柳,而是巍峨的高山,是汤汤的流水!这样的琴声,其他人能听懂吗?
  生:不能。
  师:是啊!伯牙鼓琴,只有锺子期能听懂。不仅能听懂,而且——
  生:能很快就听懂!
  师:不仅能很快听懂,而且——
  生:能听懂伯牙的志向。
  生:还能听懂伯牙的心声!
  师:是啊,(板书:心声)子期听伯牙鼓琴,能听懂,懂得快,懂得深,这样的“懂得”就是——
  生:真正的知音。
  师:好一个“真正的知音”!(板书:知音)那么,接下来,咱们再次对读,就更要有知音的默契哦!伯牙鼓琴——
  生:锺子期听之。
  师: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生:锺子期曰……
  师:又忘了?(笑声)方鼓琴而志在太山——(强调“志在太山”)
  生:(会意)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师: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强调“志在流水”)
  生: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师:一个用琴声表达这样的心声,一个用语言做这样精准的解读。遇到知音的感觉多么美好啊!这段话,相信大家都已熟悉。来,咱们再来温习一遍!
  (音乐响起,课件呈现镂空文段:伯牙鼓琴,锺子期
其他文献
我和儿子的尴尬事  我是一个单亲妈妈,身材高大魁梧,高度近视,手脚胖大,多读了几年书,以至于四体不勤,大脑僵化,唯有面对儿子时,方显“英雄”本色。  我儿子,今年8岁,还算英俊,学习优秀,游泳不错,轮滑尚可。他喜爱看书,拥有藏书几百册,爱书如命。  儿子第一次关注他的“小鸡鸡”是在去年的冬天。那天,我带儿子到公园里玩“火箭筒”。由于防护腰带固定在他的腰胯处,因此每次起跳和降落时,挤压和摩擦使得儿子
【摘 要】统编教材中的单元习作大都有“作后分享”的要求。通过定目标、明角色、晰对象等措施,有意识地构建基于一定情境的分享活动,能将学生带入交际语境,有助于“读者意识”的养成。拥有良好的“读者意识”,自然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完成习作,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逐步提高表达的质量,有效提升表达的能力。  【关键词】习作教学;习作分享;读者意识  在习作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所
“下课了?这节课过得好快啊!”“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再上这样的课?”……学生围着教师兴奋地说道。究竟是什么课让这群学生如此喜爱呢?这还得从花生地里的《落花生》说起。  学校后山有一块1000多平方米的荒地,我们将它开辟出来,建成了“智慧学农园”,根据时令变化种植蔬菜瓜果和花卉,还养殖了小动物。  新学期的某一天,我们一行人来到“智慧学农园”。看到地里的花生长势喜人,我灵机一动,何不以天地为课堂,
母亲讲述:  女儿差点把我掐死  那天下午放学后,女儿晓蕊到我的办公室写作业,办公室里其他老师都在。我知道晓蕊下午上了作文课,就让她拿出写的作文让我看看。那天的作文题目叫《友谊就像那座桥》。女儿在作文中这样写道:“我几乎没有朋友,更谈不上友谊,这样的作文我无法写下去,请老师原谅!”  女儿的作文内容让我感到震惊,我不由分说地把那页作文纸撕下来,命令她重写。让我吃惊的是,我的这一举动激怒了晓蕊,一向
【摘 要】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强化支架意识。针对学生的特点,可尝试通过程序性支架、情境性支架、图表式支架、策略性支架,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显化思维过程,为学生的习作架起思维之梯,助力学生达成习作要求,提升习作能力,培养其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思维过程;学习支架;习作教学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习作《我想对您说》要求学生以写信的方式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说说自己的心里话,促进学生更好地与
【摘 要】学习地图以能力发展路径为主轴设计学习活动,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将其引入教学,教师须通过“聚焦文体,把握真实起点,形成‘ 学习地图’;按图索骥,巧置学习任务,强调‘学生主体’;拓展阅读,加强迁移运用,实现‘能力转化’”三步骤,实现课堂变革,让“教课文”真正转为“教语文”。  【关键词】学习地图;文体意识;学习任务 ;拓展阅读  如何从“教课文”转为“教语文”?实践发现,学习
【摘 要】教学议论文时,教师可把握文本特点,适当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以《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为例,教学时教师应把教材作为写作的样板或演说的材料交给学生,让学生从立论、选材、论证等维度去审视、去评判,最大程度地激活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议论文;批判性思维;思维训练  议论性文体最核心的价值取向是提升思维。在教学这类文体时,教师可把握文本特点,适当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摘 要】统编一、二年级教材中,每个单元没有篇章页,语文要素分散在课后题、语文园地等处。为了精准施教,教师需要认真研读教材,明晰语文要素,纵向梳理,横向对比,点处细研,三维一体,厘清能力层级图谱,准确制定课时目标,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中。  【关键词】低段教学;语文要素;教学目标  统编教材以人文主题與语文要素为双线,围绕阅读与表达两大系列构建起了较为清晰的、螺旋上升式的能力体系。从三年级
“人的真实学习力的释放是学习共同体的真谛。”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于是,2019年6月,我带着41个新居民家庭的孩子组成了学习共同体,开始实施班级课堂变革。对于家庭教育支持力缺失的学生来说,释放他们真实的学习力,也许是扭转被动局面的上上之策。  与平行班比较,本班的学习慢了整整一个单元。半年来,我告诉自己不能急,仍然根据学生的特殊学情,保持适合的节奏,绝不为了进程而无视学习现状。还是坚信那句话:“现
分享探险  大概很少人到英国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体育用品超市,买一辆山地车和露营用气罐,然后去超市买好路上的食物和饮用水就出发了。其实,我这次去英国的官方目的是参加2018年11月15~18日的肯道尔国际山地电影节,这是一个以分享探险为主题的山地电影节,既然我去参加分享探险的电影节,那何不来一场英氏的探险,以我一贯以来的人力旅行方式到达电影节呢。  如是,我谋划了这次越野骑行—寻找荒野小屋的探险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