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经典诵读的实效性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zhongxia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灿烂星辰,是历史长河里大浪淘沙过后的人文精华,诵读经典诗文可以在人格养成、情操陶冶、民族精神养育等方面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有利于孩子直探人性本源,轻便吸取人生的智慧。但中华经典语言文字的高度浓缩和精练也给学生的学习设置了一道道障碍,加之部分教师在诵读指导中不注重方法,一味让学生盲目地背诵诗文,但由于不理解诗文的大意,不能体会诗文的意境,因而所积累的东西也没能发挥其作用,经典诵读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了避免死记硬背、盲目背诵的现象,提高经典诵读的实效性,我注重学科融合,倡导经典诵读“四结合”,使生涩难懂的中华经典变得丰富、生动、形象,激发了学生诵读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了诵读的效率。
  一、经典诵读与书画相结合。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诗、书、画三位一体的现象,到了唐代,三者达到了后人无可企及的高度,并且彼此互相渗透,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为了便于学生理解经典诗文,我也将诗、书、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对于描写景物的诗歌,我更喜欢采用这种方法,通过多学科融合,将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融为一体,使学生更易于理解诗歌的意思,效果非常显著。如教学《绝句》时,我让学生把诗歌读通读顺后,让他们找找看诗中描写了哪几种景物,用了哪几个表明颜色的词语,再动手把诗中描写的景象画一画。对于这种在语文课中渗透美术环节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兴趣非常高涨。我还经常让学生通过看挂图、插图解诗文内容,如学习《暮江吟》这首诗时,有学生就发现了课文插图中的错误:图上的月亮竟然是圆的!这与诗句“露似珍珠月似弓”明显有悖。我表扬了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勇气,并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帮助编者修改课本插图,进一步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又激发了学生诵读的兴趣。另外,我还常常举行“给诗配画”或“看画吟诗”等比赛,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在写字训练课上,我把经典名句作为写字训练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在练习写字的同时,加深了经典诗文的记忆,可谓一举两得。
  二、经典诵读与音乐相结合。古诗文语言凝练,形象生动,诗人往往秉持“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在语言上千锤百炼,,使古诗文具有文学语言的音韵美。尤其是隋唐以后的诗词,非常注重语言的韵律,讲究押韵、平仄、对仗,词与词的组合体现了音韵美、音乐美,诵读起来音调铿锵,声韵和谐, 琅琅上口,具有很强的美感。我时常利用音乐配以吟唱和舞蹈把诵经活动变得灵动、美妙、高雅。诵读时,指导学生掌握诗歌诵读的节奏,他们吟诵诗文时摇头晃脑、声情并茂,或抑扬顿挫,或慷慨激昂,或娓娓道来,真的别有一番风味。有时我还根据古诗文的内容特点配上优美的民乐,让学生在诵读中领略到古诗文的音乐美和意境美。另外,还借助刘三姐故乡的有利因素,让学生用刘三姐山歌的调子把古诗给唱一唱,或者配上优美的乐曲编排舞蹈,通过歌舞的形式让学生体验诗歌丰富的情感,领悟中华经典蕴涵着的思想精髓。今年六一儿童节,我们学校的文艺汇演活动就是把经典诵读和音乐巧妙结合起来,整台节目令观众觉得耳目一新。
  三、经典诵读与表演相结合。中华经典诗文历史悠久,光辉灿烂。从诗经到楚辞,从汉赋到唐诗,从宋词到元曲,无不体现中华经典诗文的典范和精神,无不蕴含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唐诗虽短小精悍,却字字珠玑,常常是一字惊人,千锤百练的诗句中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和内容;宋词句式潇洒,句句经典,往往是一首词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或是一片独到的意境,或是一个生动的故事。《论语》、《三字经》、《千字文》、《大学》、《老子》每一篇经典诗文都蕴含着做人的道理。在诵读活动中,我常常以经典内容为基础,将其改编为能够通过舞台(教室、讲台等)表演的相声、小品或小型话剧,让学生通过生动的表演进一步了解经典诗文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从而受到教育。
  四、诵读经典与习作相结合。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下笔如有神”。在诵读活动中如果只重视诵读、只注重积累,还是没有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目的。因此在指导学生诵读的基础上,我下了很大功夫指导学生学习经典诗文的写作技巧,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品位和艺术魅力,又给别人一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良好印象。首先,在指导学生体验诗人对词语的锤炼,如教学“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题作业:这首诗描写了朋友离别时的悲伤、凄凉,你能否把“无”换成另外一个字,让诗歌的基调变得高昂一些?学生纷纷把“无”改成“逢”、“见”“遇”“有”“想”“念”等。体会“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用得是何等的精准和巧妙;其次是让学生扩写古诗词。再次,我们常常以经典内容为基础,将其改编为能够通过舞台(教室、讲台等)表演的相声、小品或小型话剧;另外我还有意识地让学生分类积累古诗词名句,在习作训练时巧妙地让学生运用,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在学生的作文中时常出现经典的语句。
  将语文、音乐、美术、表演、习作融合在一起,运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诵读经典诗文,通过读、唱、画、演、写等方式吟诵经典,让感受诗文的音韵美,欣赏诗文的旋律美,体会诗文的色彩美,领悟诗文的思想美,感受诗文的文辞美,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意境的能力,使经典诵读真正具有实效性。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独具匠心的教学诱导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是 很有帮助的。在课堂上善于启发诱导,会使学生在诱导中学到知识、开启智慧,获取能力。  【关键词】 诱导 动机 欲望 乐趣 自信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独具匠心的教学诱导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很有帮助的。英国教育家彼德斯说过:“如果你想要儿童变成服从而守教条的人,
反思几年来的教学得失,感受最深的是:Reading教学难度大,教师教得忙碌,学生学得仓促,效果不甚理想。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大部分老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纯粹把阅读当精读,过分注重单词,词组等书面字符提供的语言信息,忽视阅读者储存的非语言信息;偏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束缚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阅读时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尴尬境地。由于教学方法简单、陈旧,教师、学生均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选编的课文大多是名家名篇,有脍炙人口的小说,有清新隽永的散文,有慷慨激昂的诗歌,有感人肺腑的记叙文,这些都是指导学生读写结合的范例。经过几年的教育实践和探索,我认为教师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和借鉴,切实提高写作水平。  一、学标题  上海语文二期课改新教材所选的篇目,其标题是异彩纷呈,给文章增添几分色彩。有的是耐人寻味,如《秋天的怀念》、《爸爸的花落了》、《背影》
【摘要】有人说教师是最严厉的父亲,也有人说教师是最慈爱的母亲;有人主张教师要走近学生,做学生最贴心的朋友,也有人说教师要放飞学生,还他们一片自由的天空,这些观点都有道理,但我认为教师在关心爱护学生的同时,必须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教师与学生绝不能靠得太近,零距离地与学生接触绝不是好事,绝对不利于教学。  【关键词】教师;学生;距离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各种教育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良好的师生
学习任何一门语言,掌握了基本的发音和书写规则后,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最大的难题就是庞大的词汇量。遇到许多生词是很正常的,这时,很多人会立即翻阅字典,查找词义。在平时的学习中,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有助于我们积累大量的词汇。但是,当我们拿到一篇阅读材料,难免会碰到生词,不假思索地立即查字典是不科学的。这样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影响阅读速度。事实上,我们可以利用这个语境中已知的信息来推断一些生词的意义。  在
【摘 要】在会计实际工作中,处处渗透谨慎性原则,就是为了减少的风险,保护债权人的利益。本文从会计结构的角度,详细论述我国会计制度采用谨慎性会计原则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以及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中的运用;在采用谨慎性原则的同时,应防止过度谨慎的做法。    【关键词】稳健性原则会计实务 运用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之一,它对会计核算行为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性地
班主任加强与班干部的沟通在班级管理中,及时发现和培养好班干部,是管好班级的重要一方。同时,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小助手,是班集体建设工作的积极参与者。有一批称职的班干部,班集体建设中的各项工作便可以更顺利的展开。而在班主任的选择上,我通过“三步走”,顺利跳出“霍布森选择”的怪圈。  第一步:直接任命  新接手的班级,因为对学生的了解不够深入,况且这种直接任命的方法便于班级工作的及时开展,使班级以最快的速
【摘 要】说课,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已日渐明显。文章以数学说课为例结合自已的体会从几个方面简单谈一下对说课的认识。  【关键词】说课 数学 学法 教法  说课是近几年我国日渐兴盛的一种较好的教研活动形式,基于它本身特点和功能,已经被广大教师所采用,成为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讲授公开课和优质课时更是如此。教师们如果在讲课时能充分地利用好说课,将有助于教学目标的更好完成。我们学校
【摘 要】众所周知,物理学作为高中较为抽象的一门必修课程,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高中物理课程有较多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学生在掌握时较为困难。要想解决此类问题,就要从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下功夫。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反思能力,帮助学生学习物理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以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物理 学生反思能力  本文通过对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中,学生如何学好物理课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并通过
北师大版教材中选编的课文,文质兼美,或隽永潇洒,或激越昂扬,或空灵和谐……祖国的语言文字在其中彰显着无穷的魅力,许多言外之意须去研磨,诸多文本背后的精彩须去探寻。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尽可能地给孩子们一些想象的空间,给孩子们一点自由表述的机会,使其将课堂当中所学到的一些东西加以内化、深化,我想,课后小练笔便是一个较好的平台。如何让课后小练笔美丽起来呢?我做了一下尝试。  一、搭建练笔小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