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验与思考中探求新知 开发潜能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2008b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感到物理难学的原因很多,但对许多物理现象、物理情景、物理模型等,缺乏认识和实践是造成学习物理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观,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与主动参与,引导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探求新知,开发潜能。
  一、让学生体验生产生活中的物理情景
  认知教学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活动是否有效,主要看新的学习内容能否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系统建立实质性的联系。其实,当今社会所涉及的物理知识很多,学生之所以缺乏感性体验,只不过是许多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熟视无睹。针对这种情况,再结合现在正在大力倡导的研究性学习,我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就增加了课前实践活动。
  如在进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学时,我结合学校正在施工的大楼,在课堂教学之前,提出了“观察吊塔下物体的运动”的课题,并要求学生去认真观察研究,写出研究报告。学生对此比较感兴趣,写出了各种报告,得出了各种结论,有的学生认为物体有时做水平直线运动,有时做竖直直线运动,有时做斜向上直线运动,有时做圆周运动,有时做倾斜方向的曲线运动,有时做倾斜的椭圆运动等。而且还有不少学生发现了两种运动可以合成一种新的运动,对复杂的运动是由简单的运动组成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为他们学习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提供了便利。同时,学生通过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观察能力,而且也培养了自己的分析能力。如在讲“共振”前,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研究性课题:要求学生回到家里仔细观察洗衣机的脱水过程和脱水完成切断电源后的过程,看它什么时候振动得最剧烈,并思考为什么?对于这个本身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学生饶有兴趣,研究的积极性很高。为了能搞清其中的原因,他们不少人认真阅读了说明书,又认真预习了“共振”这一节内容。有的学生还上网查阅了有关资料。由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和体验,在上新课时,他们的思维就显得十分活跃,学习效果明显提高了。
  二、让学生在认知冲突的体验中开发心智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性,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它会使人产生追求的欲望,而追求和研究就会导致对事物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因此,我在设计物理课堂教学时,努力创建物理情景,把学生引入一种与物理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使他们产生向往、探索的欲望,对物理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让其潜能得到开发。
  比如,在学习“圆周运动”一节时,我设计了“水流星”实验,让部分学生先自制实验仪器,并让学生自己表演。当水桶旋转到倒悬在空中时,桶中的水并没有流出来,这使许多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有的学生还争着要来做这个实验。这一现象与学生原有的认知不一样,因而产生了认知冲突,激起了他们探索的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把教材中既定的物理观点转化为问题,以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借助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设计,促使学生思考,逐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比如,我在“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中,根据伽利略反驳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假如越重的物体下落得越快,越轻的物体下落得越慢,那么,将这两个物体拴在一起,快慢情况又如何呢?甲同学说,两物相加更重了,应该下落得更快;乙同学说,重物的下落由于受到轻物的牵制,下落肯定要比原来慢些。学生经过充分的思考和讨论,认识到了亚里士多的观点从逻辑推理上就行不通。通过挖掘教材,设置问题,让问题在学生新的需要与原有认知水平之间产生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了学生的心智。
  三、课堂学习后,学生的再实践与反思
  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常常不注意对自己学习过的知识和相关物理情景进行反思性的实践,而反思并总结、拓展的能力又恰恰是物理学习中很关键的一种能力。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有意安排学生反思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继而体验与此相关的物理情景,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比如,在学习了“简谐运动”知识后,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反思实践:生活中你看到过哪些简谐运动现象,是否想过它与匀速圆周运动有关系?有一位学生在观察、分析了磨盘的工作过程后意识到,一个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投影是简谐运动,并由此联想到做直线的简谐运动也能够转化为圆周运动,从而弄清楚了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当我让他给同学们讲完他的研究发现后,很多学生受到了启发,而且还有两位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力的合成与分解”知识,弄清了他们家乡河上那条奇妙渡船的(这条船不用人或机械的动力却能将人送到对岸)工作原理,并做出了实物模型,演示了这一现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种反思性再体验,使学生思考问题更具深度和广度,从而拓展了他们的思维空间。
  总之,让学生在体验和思考的过程中,在感悟和认知的冲突中,去主动发现、创建新知识,比教师生硬地传授给他们知识要好得多,而且在这样的体会中,学生将逐渐学会用物理思维的眼光来观察身边的生活,用物理意识的头脑思考和分析周围的一切。这样,学生物理学习的能力就会逐渐提高,不仅不再感到物理学习有困难,而且会觉得学习物理是很有趣的,物理知识在生活中也是很有用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口岸中学
  (责任编辑 罗登廉)
其他文献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是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它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从新形势下基层干部思
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进入自我修复的后金融危机时代。然而,经济复苏举步维艰,跨国并购市场恢复缓慢。在目前这样一个美国经济持续低迷、欧债危机持续作用,全球的并购市场尚未
课堂教学绩效是指教育者在课堂中,投入教育资源与教育时间以后,学生学习的效果、效率的完成情况。在当前课堂教学中,不少地区的课堂教学绩效较低,学生学习效果较差,这就需要教师检视当下教学的现状,寻找存在的问题,探究问题的成因,形成应对的策略。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具体阐述如何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优化集体备课的方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首先,教师应具有展现课堂教学个性特长
在新课标中强调了四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能力的培养.应该借助于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
“学生参与型”的高校管理机制的建设是当今社会发展、高校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出现适应了现代高校教育的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对促进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学
中学思想品德课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不论在学科德育工作中,还是在整个中学德育工作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思品课程教学中,一些学校、教师和学生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思想品德课是为了考试和升学,从而忽视了它的德育功能,因而发挥不出思想品德课在德育方面的重要作用。我认为原因如下。  一是一些学校和思品课教师存在认识上的错误。在应试教育思想指导下,一些学校认为思想品德是中考科目,
教研文化建设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经,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提升学校品位,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最佳手段。教研文化建设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抓住了教
哲学一直以其玄妙、思辨的学科特点在学生心目中有着神奇的魅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往往把它看作“世界观 方法论 联系材料”三段论式的解题模式,从而失去了其自身应有的引导学生智慧启迪心灵的教育功能。下面,我尝试结合教学高中必修四《哲学生活》的感受,谈谈生命化教学视野下的学生智慧培养。  一、哲学学科教学中的智慧因素分析  智慧是人们在正确、快速地处理事情时所表现出的一种高超的能力。教材中“以光充满
课程改革的成功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小学教师是教师队伍中一个庞大的群体,也是基础教育实现高质量的基础。目前,我国对教师培训的研究,大多从培训的内容、形式、培训者的素质等角度去探究如何提高培训的效果,从而促进教师素质的提升。但教师的学习是主动自主的建构性学习,因此增强培训效果的关键还是在于受训者——教师自身。教师的自主发展是其专业发展的持久性动力。  一、教师自主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一般来说
一、信息化的概念信息化是通讯现代化、计算机化和行为合理化的总称,是凭借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等手段,通过提高自身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智能,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乃至人们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