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主体因学而教

来源 :天津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mo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要关注生本,循着学生的思维前行;要以问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的思维指向。教师要激活学生的认知储备,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主动思考、主动感悟,从而获得素养的提升。因学习阶段、学习背景不同,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特点,择法而教。教师不囿于教参,要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分析、总结,在探寻知识中提升能力。教师要注重目标整合,联系社会实际,又要挖掘文本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实践能力。《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章采用“文包诗”的形式。它以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题,全篇抒发了王维对家乡、对亲人浓浓的思念之情。在经过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参考了网上的一些教学设计,自己也认真地准备了一份教案后,我自信地走进了课堂。由中国传统佳节导入课题,再指导学生读课文,然后带领学生认读、理解书中的生词……我发现按这样的步骤上课,学生看似认真听讲,但他们的精神状态并不饱满,参与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怎么办呢?如果下面的课文学习还是按预设的步骤走下去,那么,课堂教学无疑是枯燥乏味的。想到这里,我立即调整了思路,由原来的我提问题让学生回答,变成学生当众质疑——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结果,学生的提问真的出乎意料。第一位质疑的女生问:“课文为什么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题?”第二位学生问:“王维为什么思念家乡的亲人?”第三位学生问:“王维为什么要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这些问题正是学生学习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我发现,把前三位同学的问题调换一下顺序,正好可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课文。“王维为什么要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我从第三个问题着手,“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看看你能不能有所发现。”“因为王维思念家乡的亲人,所以,他通过写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一学生读完课文后发言。我伸出了大拇指,同时面向全体同学,提出了第二个问题:“王维为什么思念家乡的亲人?”学生纷纷举手,我提醒他们不着急回答:“认真读课文,从字里行间找答案,可以圈画出关键的词句,还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在引导学生品读、感悟、理解了语言文字后,学生对王维身在异乡、思念家乡亲人的感受有了深刻的体会,并借助朗读有感情地表达出来。我趁机提出了学生质疑中的第一个问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四句诗,课文为什么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题?”因为前面品读了课文的语言文字,所以,学生很快有了答案。我请第一次提问的女孩回答,她说:“因为课文围绕王维对亲人的思念来写的。诗中最能表达作者思念亲人的诗句就是‘每逢佳节倍思亲’,所以,课文就用这个句子来作题目。”……在后面的课文学习中,學生学得更投入,说得精彩,读得动情。这是我在当初备课时没有想到的。只是改了教学中的一个小环节而已,为什么竟会有这么好的效果呢?主动施问,唤醒主体学生的学习从来不是被动的。对待问题,他们有自己的应对策略。日本的佐藤学教授认为,学生有“被动的能动性”。任何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经验的获得,都必须通过学生个性化的建构。离开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会显得毫无意义。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方式改变了,提问的主体也发生了变化。学生从被动的“受问者”变为主动的“施问者”,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认同,从内心深处产生了主人翁的意识,探究的兴趣被激发了,探究问题的过程也会被当作一种享受,不仅乐于参与其中,还会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顺学而导,因学而教在学生的问题提出来之后,教师迅速调整原来预设的教学策略,“课文为什么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题?”“王维为什么思念家乡的亲人?”“王维为什么要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这些问题既是课文的重点、难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重点、难点。教师并没有按学生提问的顺序展开教学,而是把学生的问题在顺序上做了调整。这一调整既符合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也体现了文本的表达特点。正因为教师在教学中能顺学而导,因学而教,所以,学生在品读、感悟语言文字时才会有精彩的评价,深刻的体会。及时调整,积极应对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教科书编者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的教学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这是因为,学生、教师和文本、教科书的对话始终处于变化之中。面对这些变化,教师如果一直守着原定的教案不放,势必让课堂显得僵化而无趣。此时,教师应认真观察课堂教学的情况,根据学生学习的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并结合文本和学生的实际,积极地做出应对,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博大精深,源遠流长,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国术,伴随着中国历史与文明进程逐步发展演变而来,成为华夏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1918年10月14日至11月2日,在教育部召开的全国中学校长会议上通过决议:全国中学一律添习武术。这一决议通过已近百年,但从执行效果上看只是一纸空文,执行武术教学的中学寥寥无几。2015年两会期间,教育部将足球、武术、田径、游泳、篮球、排球、体操确定为七大
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发展,广大的青年成为发展的主力军,同时促使着教育更加多元化、艺术化。2014年10月15日召开的文艺工作会议中,习近平主席就提出文艺的作用至关重要,体现了当今社会的人民群众精神面貌,并引领时代的风气。“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梦”的实现,同样需要艺术的参与。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顺应社会发展及学生需要,借鉴了多种传统艺术,发扬传播文化精神,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同时
[摘 要]对“同课异构”之“异”提出质疑,认为教师应学会“教学言语”“教学行为”“回首”,走进学生心里,从学生立场出发,切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能够数学地思考生活,过数学生活,从而越过教学的表象,贴近数学的本质,享受好的数学教育。  [关键词]同课异构;回首;数学教育;理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5-0028-02 
教材呈现的教学内容并不复杂,甚至多数问题不用教学生也能解决,那么我们到底该教什么,学生到底该学什么?基于此,对现在使用的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浙教版、沪教版、青岛版等六套教材进行梳理、分析和思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些许线索。  六套教材例题部分学习素材的比较  例题的呈现往往决定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同的例题素材预示着不同的教学路径,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我们对六套教材的例题部分进行比较,得出
从小学到大学,体育都是一门必修的课程,从来不会因为它的课时比语数英等其他课程少就不重视。体育课能让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放松,让同学们能够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更加努力地学习。传统的田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缺乏趣味,很难让同学们融入其中,同学们对田径或者其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课程教学效率非常低。  趣味教学法是一项有利于学生们在轻松减压的学习气氛中高效率学习的教学方法。趣味教学法最直接的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看图写话教学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培养学生讲图片、写图片的能力。”看图说话用绚丽的色彩、和个性的想象,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写作世界。巧妙地利用看图写话,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和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看图说话;写作教学;小学语文  众所周知,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版块,也是小学生必须扎实掌握的一项技巧。在众多语文写作教学技巧中,看图说话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想象
童话是一种充满趣味性的文学体裁,它通过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进行创作,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能够感受快乐,也能够感受到童话带来的知识与教育启发。低年级学生处于智力发育和认识提升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学生们对童话故事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童话教学在小学语文中占据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童话教学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未能真正发挥童话在低年级学生教学中的作用。童话教学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童话有助于培养学生
[摘 要] 数学教学要生动、接地气,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最好的方法是因地制宜设计教学。教师选用江苏省各大城市和旅游景点作为教学素材,通过认读面积等方式,使学生感到大数读写的麻烦,催生使用大面积单位的需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文献古籍;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6-0035-02  《公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提高幼儿适应季节变化的能力。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激发幼儿参加体育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数学教学活动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要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上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逐步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只有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起点,给予他们美好的学习起点体验,才会令课堂教学变得更生动,学生学习更主动有效。  系统分析教材,掌握逻辑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