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开门,看到王老师已坐在了附小的微格教室,名师工作室的学员们也都围坐在一起。由于堵车,这次工作室的活动我险些就迟到了。“来,小孔,快来坐。”看到王老师会心的微笑,我的一颗忐忑的心终于平静了下来。王老师的这种笑容从我第一次见,就印象深刻。
第一次见王老师是在一次展评课的活动中,王老师在评课,举手投足间都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言谈间流露出高雅的气质,恰到好处的评课,真不愧是大家!我深深地被王老师身上所散发出来的特有气质折服。还有那标志性的微笑,是那么让人觉得亲近,让人觉得可敬!
如果第一次是远距离的观看,那么第二次见王老师,则是近距离的接触了。当时王老师就坐在我的对面,在给一位老师评课,印象是如此之深刻。王老师从古诗的音韵到古诗的理解,从意象到画面,听王老师谈古诗教学,仿佛身临其境,把我带入到一首首古诗当中。也是从那次开始我对古诗教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再后来,因为在同一个学区,就多了很多与王老师见面的机会。本学期终于有机会再次走近王老师,学区成立了“王玲湘语文工作室”,特别幸运的我成了王老师工作室的一员。工作室启动仪式上,王老师谈了她对语文教学的理解,富有感召力的语言把在场的我们都打动了……原来语文教学可以那么朴素,可以那么可爱,我深深地被吸引着。
王老师作为附小的副校长,每天的工作很繁忙,但每一次工作室的活动都安排得井井有条,让我们这些学员们来工作室都不虚此行,满满的都是收获。
一次说课,学员们的教材版本不同,王老师就把各版本教材找来,一一翻看。我想作为一名语文特级教师,这些课文王老师肯定都见过,但还要颇费周折地找来教材,这种做学问的严谨是王老师给我上的又一课。在评课的时候,王老师为了打开我们的思路,就让大家逐一评论,最后王老师总结,在王老师的总结发言中我们再次领略了她独到的见解,对每篇课文深刻的理解,使在座的我们叹服。
王老师还很有创意地让我们每一个人把对他人的评课都写在便纸贴上,这样每一个人都能收到其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并且每当看到这些小建议的时候都会提醒着自己,这些小便纸贴同时也记录着我们成长的点滴。我想我们是幸运的,幸运的是能够成为王老师工作室的学员,幸运的是能如此近地感受王老师带给我们的点滴收获。
“不好意思,王老师,这间教室一会儿我们要用……”我还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中,却被这样一句话惊醒。原来是我们工作室的活动和附小下午的活动冲突了,这间教室被占了。可是学校的安排上明明写着是工作室的活动啊。王老师了解了一下情况,原来是另一个活动和工作室同时申请了这间教室,学校只批了一个,而这个活动组的老师也没有看安排,以为申请成功了,才导致现在这个尴尬的局面。但当王老师得知一会儿这儿会有学生和老师来上课时,又看到已经摆好的桌椅,当即决定还是把工作室的活动另改地点。
王老师之所以有这么大的人格魅力,我想不仅仅是因为她有独特的语文教育思想,还有她为人处世的态度和方法。王老师身上的点点滴滴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更幸运的是,王老师把本学期工作室说课汇报的机会给了我。因为之前讲过的课,变成说课自己觉得也不是什么难事。王老师听后陷入了沉思,针对我的教学设计逐一提出质疑:指导思想并没有贯穿课的始终,教学目标不明确,虽然都是写明月的诗歌,但它们内在还是有区别的,读写结合没有给学生更大的空间……每一条都是那么尖锐,又是那么深刻。针对王老师提出的问题,我也陷入了沉思,开始重新考虑我的教学设计,重新整理。
对于我们这些后生们,王老师总是面带微笑,和风细雨,话语间都是满满的鼓励。这微笑是期待,是鼓励。但在教学上,王老师保留着自己的那份本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这令我们无比钦佩。
经过再一次修改、研磨后,王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这两首诗歌的意境我总是拿捏不好,王老师就当场示范,语调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时而细雨,时而顿挫,再加上她极富感染力的吟诵,把我带到了一个春天的夜晚,独自站在山间欣赏着桂花的飘落,看到了月亮出来,惊飞的鸟儿不时地在山涧中鸣叫……又把我带到了傍晚江边,看到夕阳把余晖洒在江面上,泛起阵阵波纹,那江水竟然从远处望去一半变成了绿色,一半变成了红色,那九月初三夜的晚上,似乎真的看到了那皎洁的明月如弯弓,地上的露珠是如此的晶莹……这一“静”一“奇”的景观立刻浮现在我的眼前。我陶醉了……我想王老师除了完全投入,真正走近了诗人,走进了诗人的内心,还有她对于语言文字的敏感。语言文字在她那里都是有鲜活生命的,每个文字背后都有着丰富的画面与内涵。
对于我来说,还有很多要向王老师学习的,而王老师每一次的悉心教导,都使我如沐春风。
工作室的活动持续到下午五点多钟,天也渐渐黑了下来。和王老师再见后,我希望她能早些下班休息,这时耳边传来另外一位附小老师的话语:“王老师的工作才刚刚开始。”我彻底被王老师对待工作的热情打败了。
王老师就如同兰花,宁静、高雅,散发着清新的香气。在小语教学这条充满挑战的路上,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开拓进取,不断创新!
(责任编辑 刘忠信)
第一次见王老师是在一次展评课的活动中,王老师在评课,举手投足间都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言谈间流露出高雅的气质,恰到好处的评课,真不愧是大家!我深深地被王老师身上所散发出来的特有气质折服。还有那标志性的微笑,是那么让人觉得亲近,让人觉得可敬!
如果第一次是远距离的观看,那么第二次见王老师,则是近距离的接触了。当时王老师就坐在我的对面,在给一位老师评课,印象是如此之深刻。王老师从古诗的音韵到古诗的理解,从意象到画面,听王老师谈古诗教学,仿佛身临其境,把我带入到一首首古诗当中。也是从那次开始我对古诗教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再后来,因为在同一个学区,就多了很多与王老师见面的机会。本学期终于有机会再次走近王老师,学区成立了“王玲湘语文工作室”,特别幸运的我成了王老师工作室的一员。工作室启动仪式上,王老师谈了她对语文教学的理解,富有感召力的语言把在场的我们都打动了……原来语文教学可以那么朴素,可以那么可爱,我深深地被吸引着。
王老师作为附小的副校长,每天的工作很繁忙,但每一次工作室的活动都安排得井井有条,让我们这些学员们来工作室都不虚此行,满满的都是收获。
一次说课,学员们的教材版本不同,王老师就把各版本教材找来,一一翻看。我想作为一名语文特级教师,这些课文王老师肯定都见过,但还要颇费周折地找来教材,这种做学问的严谨是王老师给我上的又一课。在评课的时候,王老师为了打开我们的思路,就让大家逐一评论,最后王老师总结,在王老师的总结发言中我们再次领略了她独到的见解,对每篇课文深刻的理解,使在座的我们叹服。
王老师还很有创意地让我们每一个人把对他人的评课都写在便纸贴上,这样每一个人都能收到其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并且每当看到这些小建议的时候都会提醒着自己,这些小便纸贴同时也记录着我们成长的点滴。我想我们是幸运的,幸运的是能够成为王老师工作室的学员,幸运的是能如此近地感受王老师带给我们的点滴收获。
“不好意思,王老师,这间教室一会儿我们要用……”我还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中,却被这样一句话惊醒。原来是我们工作室的活动和附小下午的活动冲突了,这间教室被占了。可是学校的安排上明明写着是工作室的活动啊。王老师了解了一下情况,原来是另一个活动和工作室同时申请了这间教室,学校只批了一个,而这个活动组的老师也没有看安排,以为申请成功了,才导致现在这个尴尬的局面。但当王老师得知一会儿这儿会有学生和老师来上课时,又看到已经摆好的桌椅,当即决定还是把工作室的活动另改地点。
王老师之所以有这么大的人格魅力,我想不仅仅是因为她有独特的语文教育思想,还有她为人处世的态度和方法。王老师身上的点点滴滴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更幸运的是,王老师把本学期工作室说课汇报的机会给了我。因为之前讲过的课,变成说课自己觉得也不是什么难事。王老师听后陷入了沉思,针对我的教学设计逐一提出质疑:指导思想并没有贯穿课的始终,教学目标不明确,虽然都是写明月的诗歌,但它们内在还是有区别的,读写结合没有给学生更大的空间……每一条都是那么尖锐,又是那么深刻。针对王老师提出的问题,我也陷入了沉思,开始重新考虑我的教学设计,重新整理。
对于我们这些后生们,王老师总是面带微笑,和风细雨,话语间都是满满的鼓励。这微笑是期待,是鼓励。但在教学上,王老师保留着自己的那份本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这令我们无比钦佩。
经过再一次修改、研磨后,王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这两首诗歌的意境我总是拿捏不好,王老师就当场示范,语调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时而细雨,时而顿挫,再加上她极富感染力的吟诵,把我带到了一个春天的夜晚,独自站在山间欣赏着桂花的飘落,看到了月亮出来,惊飞的鸟儿不时地在山涧中鸣叫……又把我带到了傍晚江边,看到夕阳把余晖洒在江面上,泛起阵阵波纹,那江水竟然从远处望去一半变成了绿色,一半变成了红色,那九月初三夜的晚上,似乎真的看到了那皎洁的明月如弯弓,地上的露珠是如此的晶莹……这一“静”一“奇”的景观立刻浮现在我的眼前。我陶醉了……我想王老师除了完全投入,真正走近了诗人,走进了诗人的内心,还有她对于语言文字的敏感。语言文字在她那里都是有鲜活生命的,每个文字背后都有着丰富的画面与内涵。
对于我来说,还有很多要向王老师学习的,而王老师每一次的悉心教导,都使我如沐春风。
工作室的活动持续到下午五点多钟,天也渐渐黑了下来。和王老师再见后,我希望她能早些下班休息,这时耳边传来另外一位附小老师的话语:“王老师的工作才刚刚开始。”我彻底被王老师对待工作的热情打败了。
王老师就如同兰花,宁静、高雅,散发着清新的香气。在小语教学这条充满挑战的路上,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开拓进取,不断创新!
(责任编辑 刘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