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芭蕾舞的服装
芭蕾舞服装最初由宫廷舞会服装演变而来,女士穿拖地长舞裙和紧身胸衣,男士穿长外套和长袜,外罩以短灯笼裤或用鲸骨支撑的短裙,都很笨重,佩戴的饰物也很繁复。后来男士改穿希腊式长袍,有的舞剧人物也穿民间服装。18世纪,法国舞蹈家卡马尔戈和诺韦尔相继剪短女舞裙,以利于舞蹈技巧(尤其是打脚等快速碎小动作)的发挥。直到19世纪,浪漫主义舞蹈家M.塔利奥尼等人才彻底进行改革,使用了专门的芭蕾舞裙(长裙,由几层薄纱打褶重叠而成),第一次用于1839年演出《仙女》中,后来又改造成为短舞裙“蒂蒂”,上身则由紧身胸衣与之相连接。男士服装仍为短外衣或衬衣加背心,再加上长袜裤。主要演员的服装要比伴舞队更有特点,颜色突出。19世纪后期,随着工业发展,舞蹈服装更趋简化,并采用了更薄的材料(如网眼纱、尼龙透明纱等)。进入20世纪,对于女士来说,一套完整的练功服装基本包括:紧身衣、裤袜和帆布舞鞋一双,冬天时为使腿部保暖避免抽筋或扭伤通常还需要一双袜套。男士则是一件连体紧身衣和一双软鞋。
芭蕾舞软鞋是男女都穿的练功鞋,用柔软的薄皮革或帆布制成。女士穿粉色,男士穿黑色或白色。鞋子以能较紧地包住脚为宜。
足尖鞋是芭蕾舞区别其他舞种最显著的差别,即女士可以在足尖鞋的帮助下用脚尖直立舞蹈。足尖鞋能帮助立足尖,是因为它的鞋头是由特殊的胶水把布一层一层地粘起来并打实而形成,并靠鞋底内的一块橡胶鞋板来支撑足部从而能够立起脚尖。足尖鞋有缎面与布面之分,演出一般都是缎面的,布面一般用于练习,它们的价格是有区别的。
缎面足尖鞋,鞋的最前面是平面,演员靠这个平面来立起足尖。平面以上的一块是鞋头,鞋头是包住脚趾尖的部分,鞋头表面靠上面系带的收紧来贴合脚面,一双做工优秀而合脚的足尖鞋应完全贴合脚面,就像演员足部的第二层皮肤。鞋的背面是鞋外底,通常会印有鞋品牌的标志。内底为支持整只鞋的鞋骨,有软硬之分,较软的鞋骨能很容易地绷足尖和展示完美的脚背,但缺点是容易软化,寿命不长,缺乏足弓力量的初学者也容易扭伤脚;较硬的鞋骨则相反。足尖鞋上的橡筋不是必需的,但有时候可能鞋子不大跟脚,这时一条橡筋能很好解决问题。芭蕾舞鞋的鞋带也如芭蕾舞一般富有美感,两条缎带在脚腕处打成“十”字并系紧,在绷脚背的时候鞋带也会成为一件艺术品,初学者可能要多费些时系鞋带,但对于专业芭蕾舞演员来说,这不过是十几秒钟的事情。
芭蕾舞的结构形式
在长期实践中,芭蕾舞逐渐形成了一套结构形式。这套形式大约从18世纪末、19世纪初开始,日趋规范。在一部芭蕾舞中,双人舞、独舞、群舞都有经常使用的结构形式。
如双人舞,多用以表现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争斗、厮杀或其他关键性的情节。一般分为:“出场”“慢板舞”——由男女演员合作的抒情舞段;“变奏”——男女演员分别表演的独舞,用高度的舞蹈技巧表现人物的性格、情绪;“结尾”——男女演员穿插表演,最后以合舞结束。由于双人舞本身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技艺精湛,往往能反映一部舞剧和表演者的水平,又常被选出作为晚会单独演出或国际芭蕾舞比赛的规定内容。
与双人舞结构类似的有三人舞、四人舞、五人舞等,基本上按上面的出场结构,也有只含“出场”和“慢板舞”的。
群舞是一种集体舞,可以是纯粹的古典舞,如《睡美人》中华尔兹;也可以是性格舞,如《天鹅湖》中西班牙舞、匈牙利舞、那不勒斯舞、玛祖卡舞等;还可是宫廷舞蹈或舞会舞蹈。这些都用以烘托主要人物,渲染环境、气氛,有时也可以作为独立的晚会节目演出。
19世紀,芭蕾舞结构上的一个重要成就是“伴舞队”的运用。它是芭蕾舞交响化的孪生物,与一般集体舞不同的是——不能脱离主角的表演,只作为陪衬。伴舞者在主要角色表演双人舞或变奏时,以各种生动、形象的造型和多变、优美的图案来烘托主角,而在结尾时与主要角色穿插合舞。
20世纪编导、创作的大量芭蕾舞作品中,上述规范化的形式已被大大突破,尤其是双人舞,已不拘泥于“出场”“慢板舞”“变奏”“结尾”这些刻板程式。
芭蕾舞的基本姿势
传统的古典芭蕾舞技术建筑在外开、伸展、绷直的审美基础之上。它包括:脚的5种基本位置;3种基本舞姿——“阿拉贝斯”“阿提秋”和“伊卡特”;腿部技巧——各种“巴特芒”,包括腿的伸展、打开以及画圆圈等,各种幅度和舞姿的跳跃,各种旋转,击腿技巧,各种舞步和连接动作,女士的脚尖舞技巧,双人舞的扶持和托举技巧,等等。古典芭蕾舞的这些基本动作(元素),就像字母一样,编导运用这些“字母”写出不同角色的个性、身份、情绪以及角色在剧情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把这些元素按特定的结构手法加以编排、组合,组成形象化的舞蹈语汇来表达剧情,创造出各种富有艺术魅力的舞蹈形象。以下简要介绍2种芭蕾舞的基本姿势:
1.手部基本位置
(1)瓦卡诺娃派(俄国派)
第一位:双手在正面的腹前成自然圆;
第二位:双手在旁侧伸,在视线范围内,手心向内;
第三位:双手上举在头上方的视线内。
(2)却革底派(意大利派)
第一位:双手垂下成自然圆,手指轻触在大腿旁的位置;
第二位:双手在旁侧伸;
第三位:一手在身体前手心向内,另一手在旁侧伸;
第四位:一手在身体前与横膈膜保持相同的高度,然后双手同时上举在头上方。
2.脚部的5个基本位置
第一位:两脚跟紧靠在一直线上,脚尖向外180度。
第二位:两脚跟相距一足的距离,脚部向外扭开,两足在一直线上。
第三位:两脚跟前后重叠放置,足尖向外张开。
第四位:两脚前后保持一足的距离,两足趾踵相对成两直线,腿向外转。
第五位:两脚前后重叠,两足趾踵互触,腿向外转。
(编辑 吴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