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热源相关论文
青藏高原热状况对全球环流和降水形势产生显著影响,高原上空大气的非绝热加热及其变率是影响亚洲夏季风强度与全球大气环流异常的......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降水事件频发。以往学者主要关注的是极端降水事件的强度、频率、机制等方面,然而针对极端降水发生时间的......
基于1979-2018年JRA-55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夏季青藏高原及其附近地区大气视热源的季节内振荡(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ISO)规......
为了探究高原降水、降水凝结潜热及其对大气热源的影响,本文通过降水资料以及高原低涡数据集研究高原降水及低涡降水特征,在此基础......
青藏高原(TP)非绝热加热作用对北半球天气气候有重要影响,目前再分析及卫星辐射资料在高原地区适用性较差,难以准确反映高原热源的......
本文利用1979-2018年JRA55逐日再分析资料,通过倒算法估算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大气视热源,研究了夏季青藏高原大气热源低频振......
本文利用1979-2014年欧洲中心的再分析资料和5月云南125个气象站的降水资料,计算了热源和水汽汇,研究孟加拉湾-青藏高原区域的热源......
本文利用欧洲中心提供的从1983至2016年ERA-interim月平均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为0.75°×0.75°,分别分析了青藏高原周边塔里木......
本文利用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ECMWF)提供的ERA-interim逐日再分析数据集,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中国753站逐日降水资料,美国国家环......
利用1983--2012年的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使用Lanczos滤波器进行滤波处理,并使用相关、合成、诊断和Mor1et小波分析等统计学方......
本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逐日及月平均资料,计算了1948-2002年全球大气热源的气候分布,并对其季节及年代际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最后着重......
本文利用1968-2004年共37年的全球大气显热源的月平均资料、1979-2004年CMAP降水和OLR资料,及利用我国160站1951-2004年的逐月降水......
本文利用1958-2001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再分析资料计算的大气热源和水汽汇,并应用谐波分解,经验正交函数和小波分析等方法......
本文利用1959-2004年共46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计算了全球逐日的整层积分的大气热源,并处理成月平均资料,用EOF分解方法分析其年际......
利用1950-2005年共56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计算了全球逐月的大气热源汇,分析了亚洲季风区大气热源汇的基本气候特征,研究大气热源汇......
本文利用1958~2000年共43年的NECP/NCAR再分析资料计算的全球逐日的大气显热源资料,及我国160站1958~2000年的逐月降水资料,应用带通滤......
夏季,青藏高原及其南亚地区大气热源和OLR的对流变化对东亚及北半球大气环流存在一定的影响。本文使用1979~2006年第二版的NCEP/NCAR......
青藏高原的大气热源及其影响以及环流的低频振荡已有很多探讨,但有关高原大气热源低频振荡及其对环流影响的研究目前尚未充分开展......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
根据黄刚等定义的东亚夏季风指数,对强、弱东亚夏季风年大气环流、大气热源和外强迫源SST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强(弱)东亚夏季......
利用长江中下游1954—2001年梅雨量资料和NCEP/NCAR 1954—2001年逐日高度场、风场、比湿场和地面气压场资料,采用EOF分解、合成分......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2008年6月12-18日广东省连续性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及成因。结果表明:在中纬短波槽和南支槽活跃的环流......
利用1972-2007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计算大气热源,分析了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大气热源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以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年(1983......
根据黄刚等定义的东亚夏季风指数,对强、弱东亚夏季风年大气环流、大气热源和外强迫源SST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强(弱)东亚夏季风年......
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及长江中下游降水资料,诊断和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旱年1978年、涝年1999年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与降水......
选取NCEP1、NCEP2和ERA-Interim中1981—2010年共30a的风场、温度场和地面气压场再分析资料,利用“倒算法”计算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对......
利用1965—2007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同期的中国160站降水资料,在讨论大气热源的气候特征基础上,用整层积分的大气热源定义了一个......
基于NCEP/NCAR 1968~2009年逐月再分析资料,采用倒算法,对夏季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的长期变化进行了计算,结果发现:(1)夏季青藏高原东......
用1958-2000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国160站降水量及1958-1998年月平均海温资料分析了中国夏季相邻月份降水异常型的相关特征,......
利用NCAR/NCEP的逐日再分析资料和降水资料,分析了2003年夏季淮河流域致洪暴雨的环流背景及其与大气热源的关系。结果表明,2002-2003......
利用1958—2001年ERA-40再分析资料计算大气热源,统计分析了亚洲季风区及其邻近海域大气热源年代际变异的典型模态;利用线性斜压干......
首先,对比分析了ECMWF再分析资料(简称ERA)和NCEP/NCAR第2版再分析资料(简称NCEP2)计算的大气热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全球大气热......
利用1958—2000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华南测站降水资料,分析了大气热源30~60 d振荡对华南6月旱涝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涝(旱)年对流......
利用1958--2001年ERA40逐日大气再分析资料,使用热力学方程剩余项法计算和对比分析了全球大气季节平均非绝热加热和瞬变加热的四季......
采用美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利用相关、合成分析、大气热源的计算等方法,研究了气候变暖背景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空间形......
青藏高原及其热源效应对东亚以及全球的天气气候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及其影响的相关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青藏......
亚洲-太平洋季风区各季风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对季风区甚至全球的气候变化都有着显著的影响。整个亚洲-太平洋夏季风系统都处于高层......
利用1957—2006年中国740站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大......
利用"南海季风科学试验"(SCSMEX)所获得的可靠资料,对1998年区域海陆热力状况进行了分析与对比,并着重讨论了西太平洋和青藏高原地区热......
采用NCEP/NCAR再分析逐日资料和SCSMEX等资料,根据全型垂直涡度倾向方程,研究了1998年6月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变动与大气热源的关系.......
利用ECMWF(1979~1993年)的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的大气热源演变特征,并由此确定了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大气热源判据.将......
利用1948—2011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采用倒算法计算了亚洲地区大气热量源汇的值,分析了中南半岛和青藏高原地区大气热源的......
大气热源是高原气象学的理论要点,研究其计算方法及其适用性,对加深高原气象学的认识,开拓"高原气象学"课程学生的视野,都具有重要......
利用1948—2009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采用倒算法计算了青藏高原地区大气热量源汇的值,分析了春季青藏高原地区大气热源的水平......
青藏高原的大气热源及其影响以及环流的低频振荡已有很多探讨,但有关高原大气热源低频振荡及其对环流影响的研究目前尚未充分开展。......
利用江淮流域1954—2001年梅雨量资料和同期内美国NCEP/NCAR逐日高度场、风场、比湿场和地面气压场再分析资料,网格距为2.5°×2.5......
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小波分析方法分析研究了1950-2005年青藏高原大气热源气候特征和变化特征,主要结论包括:(1)夏季青藏高原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