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涌泉相关论文
《韩擒虎话本》:“官健祗对:‘马军是海眼皂旗,步人是红旗,胜字田(填)心,大开寨门,一任百姓来往买卖。’”(黄征、张涌泉《敦煌变文校注》,中......
本文力图在前代学者的基础上,对《敦煌变文集》中的某些语句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希望能够对敦煌文献的整理有所补益。
Based on the......
摘 要: “眀”字在当今社会被认为是出现频率最多的错字,本文从“眀”的使用、“眀”“明”的关系和“眀”字的产生原因等方面进行分......
中华书局1997年出版的《敦煌变文校注》堪称学术名著。这部凝聚了黄征、张涌泉先生八年心血的精心之作,是国家社科基金“七五”规划......
黄征、张涌泉两先生《敦煌变文校注》(中华书局1997年版)是后学了解敦煌文献的重要资料。笔者在学习之余,发现其中仍有值得商榷之处。......
《庐山远公话》是敦煌变文中唯一以“话”命名的作品,作为话本,其形式完备,时代远早于宋元话本,在文学史上有极重要的研究价值。《敦煌......
由河北大学发起承办的全国首届近代汉字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8月18日至20日在河北保定召开。本次会议旨在推动近代汉字研究的发展,加......
由王重民、向达、启功等先生整理的《敦煌变文集》自问世以来,因其错讹繁多,前修时贤递有补校。至张涌泉、黄征的《敦煌变文校注》出......
从敦煌变文的校理到敦煌文献的系统整理,从敦煌俗字的辨识到《敦煌文献语言大词典》的编纂,从敦煌变文写本特点的探索到敦煌写本文......
由浙江大学张涌泉教授主编的《敦煌经部文献合集》,历经八年心血终于出版了(中华书局2008年),这对致力于敦煌学研究甚至其他古代传统文......
汉语俗字学的奠基之作──张涌泉博士《汉语俗字研究》读后文禾汉语文字学涵盖两个大的研究领域:古文字学和近代文字学。两者以小篆......
一部填补近代汉字研究空白的力作评张涌泉︽汉语俗字研究梅季 根据历史的分期,有人把汉语文字学划分为先秦古文字、秦汉篆隶文字、魏......
张涌泉著《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张涌泉卷》于2011年11月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上海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著名中年语......
【正】 敦煌学是国际性学科,本无国界与地域可言;但浙江的敦煌学研究者是如此的名家辈出,以至使浙江成为与甘肃、北京三足鼎立的敦......
试论审辨敦煌写本俗字的方法张涌泉读书宜先识字,读敦煌写本则宜先识俗字。盖敦煌写本源于民间,记以俗字,字形字体,多与后世殊异,诚如任......
P.3645《季布诗咏》:“恰至三更半,楚王然始觉。攒星拔剑出营来,早见五星竞交错。切藉精神大丈夫,奈何今日天边输。五六年[来]征战......
<正>黄征、张涌泉先生所著《敦煌变文校注》(以下简称《校注》)卷五《维摩诘经讲经文(一)》有一句:"狂痴心,煎似锅,焰焰添莘(薪)......
<正>《秋胡变文》(黄征、张涌泉《敦煌变文校注》,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233页):"度周游鲁,鲁侯召而悊之。"黄征、张涌泉《敦煌变文......
《读书杂志》为清代王念孙所撰札记体学术著作,全书共82卷,校释了《逸周书》、《战国策》、《史记》、《汉书》等十七部典籍。其中......
<正>"紏"作为"纠"的通俗写法,时见于港澳的媒体和网络。如:(1)住客先生:请你自任安全紏察。(澳门电视台广告词,转自冼为铿《"紏察"......
<正>一有人认为,浙江传媒学院题字中的""是错字,应严格写成"传"的繁体字"傳"。我们通过文献资料的查找,发现""乃"傳"的俗字,并非错......
本文运用俗文字学知识对《红楼梦》版本、脂批的几处文字进行了重新校读,通过所释之例,可以窥见俗文字学对《红楼梦》版本与脂批校......
<正>一、敦煌写本学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知识和信息的传播经历了从以口耳相传为主到以文字相传为主的历程。而今,文字仍是传播知识......
<正>《龙龛手镜》(以下简称《龙龛》)是辽宋时期的一部重要字书,成书于辽统和十五年,即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距今千余年。据......
郭在贻,男,生于1939年1月11日,卒于1989年1月10日,终年50岁。他出生于山东省邹平县碑楼村一个农民家庭,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少时......
一郭在贻(1939—1989),号旻盦居士,室名朴学斋、仪二王斋(寓心仪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冷凳斋。1939年1月11日,郭在贻出生于山东省......
一、俗字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俗字是与正字相对而言的主要流行于民间的通俗字体,它适用于民间的通俗文书,适宜于平民百姓使用。①汉语......
众所周知,"校雠"这个名词由来于汉代的刘向,在李善《文选魏都赋注》引刘向《别录》:"校雠者,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故曰雠......
《龙龛手镜》是中国语言学史上一部独特的著作,乾嘉时代,由于受正统文字学的影响,一般学者对主要收释佛经俗字的《龙龛手镜》贬多于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