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锡麟相关论文
当1965年1月29日早上的太阳升起时,杭州西湖边孤山旁的秋瑾墓,又一次消失了。在刚刚过去的那个冬夜,杭州园林局技术员陈而扬等人,炸开......
1906年春,严复应安徽巡抚恩铭和乡绅姚叔节等人的邀请,到安庆担任安徽高等师范学堂监督。1907年夏,严复辞职离皖,恩铭被革命党人......
徐锡麟(1873—1907年),浙江绍兴人。在日本留学期间,接受革命思想,参加光复会。1906年9月徐锡麟来到安庆,1907年3月被委为巡警会办......
清末的暗杀之风,肇始于清政府对改良派和革命党人的“赏格”或“花红”。戊戌政变之后,清政府对逃至海外的康有为、梁启超,曾悬赏10万......
历史考试选择题:黄花岗起义第一枪谁开的?A.宋教仁;B.孙中山;C.黄兴;D.徐锡麟。考生选C。又看第二题:黄花岗起义第二枪谁开的?考生傻了,就......
“不合时宜”的年轻人 在风云际会之时,作为一个群体,青年们总是越过那些垂垂老者,站在了人群的最前端。但这种于自身所处时代的超......
1907年徐锡麟、秋瑾等人筹划皖浙联合起事,是辛亥革命史上革命党武装反清的重大事件之一,除清末民初各种记载外,相关资料详略不等......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革命,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
赵朴初1907年11月5日生于安庆天台里老屋。时辰不好,适中国极度衰败之日。朴老出生前四个月的7月6日,离天台里不远菱湖百花亭畔响起......
孙中山先生一生撰写挽联并不太多,但是水平却都很高,影响也大,对唤起和凝聚民众,推翻帝制、建立民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07年浙......
孙中山平生撰联不多,但为了纪念革命中牺牲的同志和战友,彰扬他们“惊天地,泣鬼神”的革命精神,他写过一些悼友刺敌的挽联,其中不乏饱蘸......
徐锡麟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县东浦镇的一个大户人家。他是徐家的长子,从小受到祖母的疼爱,慢慢养成了一种倔强任性的性格。 6岁那年,......
<正> 《范爱农》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旧友的散文。这位名唤范爱农的友人,既无显赫建树,又无传奇色彩,完全是一个普普通通人,其生......
鲁迅在中国的巨大影响力相信没有人会怀疑。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也......
徐锡麟以排满革命为职志,到安徽谋差得巡抚恩铭信任,任警察学堂总办。而徐因此伺机刺杀恩铭,并在刺杀之《光复文告》中说:“今则名为立......
阿英《家藏晚清戏曲录》云:“开国奇冤传奇,华伟生著。尚古山房版。全书二卷十八出,演徐锡麟刺恩铭事。据‘旨例’,作者亦‘身在事......
师:鲁迅在《狂人日记》里面写道:“谁晓得从盘古开辟天地以后,一直吃到易牙的儿子;从易牙的儿子,一直吃到徐锡麟;从徐锡麟,又一直吃到狼子......
辛亥英烈徐锡麟枪杀清安徽巡抚恩铭的壮举,史称辛亥革命之前奏,震惊中外,其事迹成为历史文化名城安庆不可多得人文资源。
Xinhai ......
【正】 光绪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民主革命志士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安徽巡抚恩铭被杀。这一事件震惊了朝野,在辛亥革命史上留下了光......
徐锡麟(1873—1907),浙江绍兴人,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因《光绪重修丹阳县志》的纂修者题名为徐锡麟,有学者即误认为是......
1907年由徐锡麟、秋瑾领导的“皖浙起义”,作为近代东南人民向满清王朝发出的致命一枪,是辛亥革命时期最壮烈、影响最大的起义之一。......
陈伯平是辛亥革命史上的一位杰出的革命人物。他曾经与徐锡麟、秋瑾等光复会员共同策划进行了浙皖起义。由于其英年早逝,加之长期......
辛亥革命前夜的皖浙起义主要由徐锡麟和秋瑾组织,学术界对此并无异议.然而,皖浙起义由光复会领导,光复会领袖陶成章在其中贡献尤大......
【正】 徐锡麟(1873——1907年),字伯荪,号光汉子,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是辛亥革命准备时期的革命活动家,著名的革命烈土,在安庆起......
徐锡麟赴安庆后,官运亨通,而暗中开展革命工作却不为陶成章所知,陶成章怀疑徐锡麟迷恋功名,徐锡麟也曾作过解释。但徐锡麟之所以提前发......
渡悟是浙江绍兴人。绍兴是中国少有的文化名城。政界名人从原始时代的大禹、春秋战国时的范蠡、勾践一直到周恩来、蔡元培、秋瑾、......
为了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全国各地的戏曲院团都创作编排了纪念性新编剧目为之庆贺。其中由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上演的《徐锡麟》......
说到“史蕴诗心”的笔法。秋瑾其人为实现此一鹄的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她本身就是一位诗人。写秋瑾时,我再次仔细研读了她现存的200......
<正> 序幕米氏云山,钟声遥响,如出山中,回声荡漾。浓墨隶书:电影制片厂厂标。西子迷蒙,湖上斜风细雨。岸柳款摆如诉。一只素手纤纤......
1907年秋,徐锡麟、秋瑾发动皖浙起义,不久起义失败,徐、秋两人壮烈就义;同年,民主革命领袖孙中山也远赴南洋筹备两广起义。国内民主革命......
光复会创始人之一徐锡麟原来已是“拔贡”,由于矢志光复中华,毅然舍去所谓功名,偕同陈光汉、马伯平和陶焕卿一行四人同去日本,想进士官......
<正> 鲁迅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积极参加者,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轫者。在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他进行革命活动的地点、时间均表明......
编者按: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从馆藏未刊的文史资料中选辑部分与辛亥革命相关的“亲历、亲见、亲闻”史料,结集为......
<正> 我叫范莲子,今年七十五岁,住在绍兴市皋埠桥河沿。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范爱农》中写到的范爱农,就是我的父亲。范爱农......
1906年徐锡麟曾经有过一次东北之行,以往的研究者对此不够重视,即使是同一组织的陶成章的表述也有前后含混、互相矛盾之处.根据190......
<正>辛亥鼎革后,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民主共和理想虽在现实层面遭遇了巨大打击,但在精神层面上却沉潜为进步知识分子心中的民元传统......
【正】 在有关秋瑾的研究中,有几个问题很值得探讨。一、秋瑾与光复会和同盟会的关系1905年在东京成立的同盟会,是兴中会、华兴会......
【正】 十一、辛亥革命前后的“鹿泉社”、“越社”、“聂社”、“螭阳诗文社”、“少年社”鹿泉社系嵊县骚人秀士的诗社组织,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