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丛报》相关论文
诞生在五四运动的革命号角 鸦片战争后不久,近代中国报业开始迅速发展。同时,侨居海外的华人团体和有识之士也纷纷投身报业,创办了......
辛亥革命前的资产阶级革命报刊李凭Abstract:Thebourgeoisrevolutionarynewspspersandperiodicalshadexperiencedarepeateddevelopmentofexternal-intern...
Abstract: Thebourgeoisrevolutionarynewspspersandperiodicalshadexperiencedarepeatedd......
《新民丛报》是由梁启超创办的影响力最大的报刊,对清末立宪思想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甲午战后,新知识群体兴起,国内报业......
1902年,康有为弟子欧榘甲在美国旧金山市的《文兴日报》上发表了一组政论文,其核心思想乃是主张“广东自立”以救中国。这组政论文......
(一) 1911年(农历辛亥年)农历二月二十四日,阴云低垂,瑟瑟寒风中,一艘日本籍客轮“笠户丸”号驶入马关码头。一位神情肃穆的中年男子站......
1902年初,梁启超在日本创办了《新民丛报》,开始连载《新民说》这部论著。在这部划时代的著作中,他把“新民”作为彼时中国第一急务提......
伯伦知理国家学说传入近代中国经过了一个复杂的过程,梁启超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梁启超吸收、借鉴伯伦知理国家学说,并在学说中......
1899—1902年间是梁启超政治思想变动最激烈的时期,亦是他酝酿并提出"新史学"的时期。在"反满"与"保皇"之间的徘徊,使其在史学表述......
“不合时宜”的年轻人 在风云际会之时,作为一个群体,青年们总是越过那些垂垂老者,站在了人群的最前端。但这种于自身所处时代的超......
(一)1905-1907年间,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进入了广泛发展的新时期.1905-1907年间,农民群众反对清朝统治、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胡思敬《国闻备乘》,记张之洞晚年,“见新学猖狂,颇有悔心”。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新学大张,早已是晚清史中常识,惯常论述多归之于启蒙......
于右任 ,原名伯循 ,字诱人 ,1 879年 4月 1 1日生于陕西三原东关河道巷。 1 90 5年在《新民丛报》著文时始用“右任”之名。于右任......
书名:《毛泽东自传》 作者:埃德加·斯诺 编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1月 我的父亲读过两年书,能够记账。我......
1933年,邹韬奋第一次流亡海外前写下一段话:“我常勉励我们的兄弟姐妹们,我们是在一个血腥的黑暗时代,如不为整个社会的前途努力,一个机......
1902年2月,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新民丛报》,介绍西方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梁启超任主编,一些留日学生积极参与撰稿。《新民丛报》议......
梁启超(1873~1929),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早年极力鼓吹变法维新,成为我国十......
其实,晚清时代远不是一个民主的时代,但其专制功能的衰退,却为知识分子形成“文人论政”的“独立的精神”创造了社会条件。这种独......
摘要梁启超在1893年的“公车上书”中成为重要的组织者和宣传鼓动者。其时,梁启超对报章文体、报人素质都有自己的主张,对报业的流弊......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时代巨人,毛泽东及其思想的神奇魅力,愈来愈为世人所称道.那么,是什么条件把毛泽东造就成时代......
摘 要:梁启超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集政治活动家、思想家、学者于一身。梁启超的新闻思想随着其政治思想的改变而改变,评论风格也相应......
本文将梁启超定位为近代中国著名的舆论宣传者,从他创办的报刊入手,着重介绍梁启超从戊戌变法失败后到五四运动前期的报刊活动,分......
《新民丛报》由梁启超创办于日本横滨,是改良派用来启迪民智、宣传君主立宪的重要阵地.其中,初期阶段内容以日译西学和维新派群体......
许多思想家或学者都从道德方面论述自由,康德甚至直接提出了道德自由的学说,深刻地影响了《新民丛报》学人.道德是反抗社会的奴役......
人心倾向革命 1906年我15岁的时候。由黄安来武昌就学。当时正是唐才常被湖广总督张之洞处决之后,一般知识分子情绪十分激动,根源已......
是团体自由还是个人自由处于优先发展的位置,历来是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争论的焦点。《新民丛报》学人受自由主义影响,认为个人自由......
民族主义时代与民族帝国主义时代是两个不同的时代。在民族主义时代,《新民丛报》学人更倾向于争取个人自由,但是当西方列强进入民族......
虽然近代自由思想产生于西方文化,但是它要想在中国文化中成长,必须与中国文化进行交汇融合。当《新民丛报》学人传播西方自由思想时......
改良派从中国情势和国民性出发,认为中国人只能通过实行开明专制才能真正实现君主立宪,从而实现自由,梁启超并且拿革命党人陈天华......
《新民丛报》学人认为自由之国首重人品。梁启超不仅把德国哲学家康德的道德自由引入中国,而且还第一次喊出了"道德革命"的口号。......
不同的人对自由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即使是自由主义者之间也有不同的见识,这不仅存在于不同国家之中,而且存在于同一国家的不同人之中。......
1902年10月,梁启超在《新民丛报》第17期上发表了《敬告我同业诸君》。在该文中,他提出了"变骇为习"的主张,作为舆论引导的操作思路......
中国历史上 ,社会舆论经历了三次大的转型。在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五四运动时期完成的近代舆论转型中 ,被誉为“舆论骄子”的梁启超起......
《新民丛报》是20世纪初资产阶级改良派创办的一种重要刊物,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舆论阵地之一。它对中国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原因,儒......
历史小说一词的出现是进入20世纪以来的事情,1902年《新民丛报》第14号刊载《中国唯一之文学报〈新小说〉》一文,指出:“历史小说者,专......
梁启超曾参与编辑或撰稿的报刊有《万国公报》、《中外纪闻》、《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国风报》、《晨报》、《......
《毛泽东早期文稿》收入了毛泽东学生时代(1912—1918年)的著作33篇,其在《新民丛报》第四号上的批语,亦收入第5页注释④内。这些著作......
社会教育是指"学校以外的一切文化设施对青少年、儿童和成人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1]313。中国近代社会教育出现伊始,就是一种面向民......
汉语中的'史家',经由报人梁启超的诠释,为报业提供了'史家精神'的理念,但是这也只是报人的一种自说自话。'史......
《新民丛报》学人在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时,把法律看作自由之保障,对中国社会"有治人无治法"进行了批判,认为中国变法无成效是因为不知......
自由并不是任何人都能行使,如果一个人没有足够的智识、品德,特别是自己的自主性受到损伤,那么他就无法实施自由.在古希腊、古罗马......
自由并不是不受限制,它与制、专制、开明专制都有一定的关系。《新民丛报》学人通过对自由与这些名词之间关系的分析,认为开明专制......
《新民丛报》是辛亥革命时期改良派创办的最重要的报刊,对西方自由思想进行了许多介绍和论述.《新民丛报》学人认为自由思想是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