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相关论文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随着现代性因素的不断渗透,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层出不穷。其中,......
摘 要:革命志士秋瑾于1907年英勇就义后,上海报界反响强烈,尤以《申报》《时报》《神州日报》为最。它们以大量篇幅、各种体裁宣传烈......
晚清《时报》呼应“新小说”的启蒙要求.在民营日报中首开先河设立小说栏目,并大量译介域外小说。在翻译方法上《时报》采用以意译......
孙中山一生照片,现在发现的有500多幅,这些历史照片的文字说明不但要有确实的年代,而且要有正确的地点和内容,才具有科学性和历史......
报刊领域中的女性形象研究一直都是不可或缺的,在1921-1939年间,由黄伯惠主持《时报》的期间,却鲜少有人研究该时段下广告中的女性......
宋教仁遇刺后,素以文字老辣、冷刻犀利名闻沪上的《时报》,刊发大量新闻评论,以引导案件审理的公正高效.该报指出,凶手认定必须立......
1907年徐锡麟、秋瑾等人筹划皖浙联合起事,是辛亥革命史上革命党武装反清的重大事件之一,除清末民初各种记载外,相关资料详略不等......
“这并不是我个人的事,是为天下女子,我要让男子屈服。我要做男人也做不到的事情。”她此后的言行代表了全中国女性的觉醒,“处文明之......
近50年来,关于蔡元培先生的著作集,在海内外曾有《选集》、《文集》或《全集》的出版,各版本内容涵量或少或多,均未能作到广泛地收集,以致......
新时代青年生逢其时,与国家共同享有最好的发展机遇.但良好的成长环境使部分青年将国家的繁荣稳定视为理所当然,更关注自身发展而......
1901年,清政府开启“新政”,近代中国迎来了第二次民间办报的高潮。在随后的十年间,资本、人才、技术伴随着纷争和压制涌向报业,大众传......
《时报》于1904年创刊于上海,经过一系列的业务革新,成长为旧上海三大报之一。从1908年开始,狄葆贤主持下的上海《时报》逐渐形成......
上海《时报》是我国新闻史上与《申报》《新闻报》鼎足的旧上海商业报纸,其最有影响力的阶段是狄葆贤自主经营的17年。期间,《时报......
清末民初是中国思想文化由传统过渡到现代的关键时代,也是中国报业的转型时代。社会思潮的急剧变幻,促使知识分子群体在选择中分化。......
《时报》作为近代上海三大报之一,在中国近代史与新闻史上影响深远。《全国报刊索引》依托上海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在完成《时报》......
1902年到1911年的晚清政府处在社会动荡、矛盾激化的病危期,这一时期全国共发生民变1300余次,而宣统二年爆发的长沙抢米风暴则是其......
清末民初之际,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与技术进入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报纸作为一种信息传达交流的工具进入上海市民文化视野。广告作为报......
《解放日报》全球首推电子报、实现无纸化阅读;比利时的著名财经类报纸《时报》(DeTijd),已经开始了电子报纸版本的测试;《国际先驱论坛......
近几年来,关于“时评”的讨论与研究文章不时见诸报端。这些讨论与研究文章主要探讨当前新闻媒体的“时评”实践问题,少有探究“时评......
由于租界地的存在,20世纪初的上海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文化市场,在这个市场中孕育出许多像《申报》那样具有集团性质的文化企业。而狄......
晚清各类报刊从国家的利益出发,以各种形式追踪报道关于西藏的重大政治事件,讨论国家治藏方略,及时传达国外关于西藏的信息,为我们......
上海《时报》是由维新派人士狄楚青创办的一份综合性的大型日报,与《申报》《新闻报》并称为晚清民国时期的上海三大报。自1904年6......
<正>在全球传播时代,越来越多的老牌传统媒体机构借助于数字技术实施全球战略,以期在与新媒体平台的竞争中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影......
1906年的南昌教案引发中法两国长达三个月的交涉,也引起中外舆论界广泛关注,上海中西报界的报道尤为密集。围绕南昌县令江召棠的死......
<正>报街地标沿着上海山东路,北起南京路、南至福州路,中间夹着一条汉口路,这便是一百多年前上海滩上十分有名的"旗舰街"——望平......
上海《时报》与《申报》《新闻报》并称为旧沪上三大报。《时报》先后经历了狄楚青时期(1904-1921)和黄伯惠时期(1921-1939)。黄伯......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少年时代的瞿秋白,当年留下了这样精辟的文字。一个王朝的结束,伴随的不只是枪炮声,而是一整套涉及人们行为及......
<正>邵飘萍是中国报界先驱,曾被毛泽东称为"具有热烈理想和优秀品质的人"。他是中国新闻史上的全才。他曾任编辑、记者、社长、讲......
国家认同是维持一个国家的现实存在和将来发展的重要纽带。一个国家的公民只有在集体记忆上、历史上有集体归属感,国家认同的观念......
辛亥革命前后,“江浙立宪派”作为一股政治势力,在我国纷繁芜杂的政治格局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有着重要影响。晚清民初的上海《时报......
今年11月27日,是戈公振先生诞辰100周年。戈先生是我国二、三十年代著名的爱国进步的新闻工作者,也是我国新闻史研究的开拓者。尽......
在华外报是晚清时期中国新闻传播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刊于1886年的天津《时报》是一份中文外报,它作为天津地区乃至中国北方近代报......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内容提要】《时报》在狄葆贤的主持下曾与《申报》《新闻报》在旧上海鼎足而立。就在1921年,狄葆贤将其主持了17年的《时报》盘给......
本文以1904年创刊的《时报》为观察点,考察近代报刊对"短篇小说"的文类形构。《时报》创刊不久,即出现了以冷血为代表的"新体短篇......
在新闻史人物研究的观照中,报人与时代是一个主体与结构之间相互投射的热点话题。报人的经历镶嵌了时代的烙印,而时代的描摹也在报......
作为旧上海三大报之一,《时报》向以业务革新著称,专刊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业务革新之一。从1919年开始,《时报》先后办有教育、妇女......
<正>一九一八到一九一九年之交的冬季,韦伯对慕尼黑大学的学生就志业问题做辅导,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讲《学术作为一种志业》,在演......
从1919年开始,作为旧上海三大报之一的《时报》,先后创办了"教育""妇女""儿童""实业""图画"等多种周刊,这是我国最早创办系列专题......
清末民初是中国思想文化由传统过渡到现代的关键时代,也是中国报业的转型时代。社会思潮的急剧变幻,促使知识分子群体在选择中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