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主张相关论文
陈子昂的"兴寄"说,是从《诗大序》的"美刺比兴"发展而来。就陈子昂理论形态的贡献而言,他并没有提出系统的理论主张,他的理论......
元前期江南学官诗人群体,是宋亡后出任江南地方学官的仕元南人群体。这一群体从宋末遗民中分化而出,成为异族王朝的边缘仕宦群体,......
魏尔伦诗歌美学思想的形成和演变经历了几个不同阶段,从初期对情感表达的浪漫派诗歌主张的认同,到对帕纳斯派希望表达物象线条美、......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诗品研究》,是曹旭继《诗品集注》之后推出的又一部《诗品》研究专著,它是曹旭在博士论文基础上加工修改的成......
以此加深对二人的了解.初看杜荀鹤和林逋的诗歌风格皆是平易近人,仔细一品,便能觉察出二人的不同之处,通过对比分析,归纳二人的诗......
明嘉靖、乾隆年间,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在文坛举起复古的大旗,他们诗歌主张的形成受到政治、文化氛围以及文学理论的继承......
江湜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只能是一名诗人,这是对自己命运的深刻冷峻的体认,也透露出一种仕进无门的无可奈何;江湜讲究真情实感、避免......
康白情是早期白话新诗的开拓者之一,在新诗创作和理论建设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着眼于现实,主张"(新)诗是贵族的";提倡"主情主义",......
新中国成立后已出版多部文学史著作,其中只谈到姚鼐的文,均未涉及姚鼐的诗,甚至认为他的诗"可取者甚少".文章认为只要采取科学的态......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社会的转型,大量的诗人或搁笔、或转向其它领域,中国诗坛陷入一片沉寂。正当为数不多的诗人们以边缘化的......
凌云翰,号柘轩,提出并亲自实践“贵真重趣”的诗歌主张,在一定程度上为相对低靡的元末诗坛注入 了新的活力.凌云翰诗歌主张的形成......
康白情是早期白话诗人,执着于挖掘母语的文学表现力.其新诗理论有着内在的系统性和理论深度,是晚清'诗界革命'真正过渡到&......
晚明诗坛的变化转折与心学思潮的兴起息息相关。徐渭青年交游多以心学名流为主。这深深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主张。他力主“诗本乎情......
梁启超先生的《饮冰室诗话》,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论诗论人。他所提倡的“诗界革命”,力求推动文学革命,以改变民族素质,使新体诗......
何梦桂是宋末元初的一位文学家,是宋末遗民诗人中较有影响的一位,宋亡后拒仕元朝、隐逸山林。其《潜斋集》共十一卷,其中现存诗歌3......
陈叔宝(陈后主)和江总作为陈代诗歌代表人物,更是陈叔宝文学集团的领导人物,诗文风格自然趋于一致,故而在对这两人各自的诗歌研究......
受时代风气、时代文学自身发展的影响,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明确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强调宗经复古的诗歌......
D.H.劳伦斯是英国意象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晚期的诗作《灵船》以其对死亡的独特理解,对死亡之后的合理想象为世人所推崇。诗......
刘大櫆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以古文创作而闻名。他与方苞、姚鼐并称为桐城三祖。在桐城派的发展史上,刘大櫆的文学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曾被称为“冠冕明清二代之作家”(胡先骕语)的阮大铖,因其先后叛东林而依附阉党、清兵南下望风而逃,投靠清廷极尽谄媚,受到世人的......
李白、杜甫对诗歌的见解和主张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对诗歌社会作用的看法和要求 ;二是对齐梁文学的认识和评价 ;三是对创作......
白居易的诗在文学史上以"讽喻"和"直白"而著名,这也成为了描述其诗歌主张和写作风格时的常用标签,但是以往的研究似乎过分高估了白......
宋代黄庶是反拨西昆诗风、探索宋诗发展方向的一位先行者。他的诗歌主张与创作对黄庭坚及江西诗派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他的《伐檀......
公鼐是明万历年间著名诗人,与于慎行、冯琦并称万历前期“山左三家”,在晚明诗坛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学界对公鼐研究较少,系统性的......
本文试图以李金发、戴望舒的创作道路为立论起点,通过“写什么”和“怎么写”两方面的比较,辨明他们对社会人生与爱情感受的不同取......
隋朝结束了南北分裂,政治的统一极大地促进了文学的融合。然因隋祚短促,文学尚未勃兴便旋即入唐,故造成“隋无文学”的历史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