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君宜相关论文
韦君宜是中国当代有名的女作家。她的中篇小说《洗礼》获第二届全国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母与子》也获过茅盾文学奖提名。她更是......
成语是整个儿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其实际含义通常是字面以外的意义,即所谓特定含义。如果排斥特定含义,主观地另作解释,这样释出......
一、思痛者:受难、受害与加害1998年,韦君宜出了一本书——《思痛录》。其“缘起”说:“‘四人帮’垮台之后,许多人痛定思痛,忍不......
王培元著《在朝内166号与前辈魂灵相遇》一书,叙写了13位“前辈”的人生轨迹和坎坷命运。他们是冯雪峰、聂绀弩、林辰、蒋路、牛汉......
春节之后,要去中央党校学习,在整理手边的资料时,重新看了前几年参与编辑尊作《活动变人形》留下的一些文字,联想起您对我们工作的......
[时代青年]聂耳冼星海杨靖宇艾青李林韦君宜 [综述]《中国青年》遭遇险恶环境而在上海停刊后,更名为《无产青年》秘密发行了5期,......
我的文物收藏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在研究中国历史文物过程中,我逐渐悟出:中国历史数千年,最为震撼人心的还是近百年的中国现......
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十七日上午,在冯雪峰同志追悼大会后,他的骨灰已送至八宝山革命公墓。和冯雪峰同志的子女一起前往护送骨灰的有:......
一无所有之有──记者编辑申述瑞晴小引不知今天人们是否还记得?我们厂这个不起眼的小刊物《电影创作》,也还风光过一阵子呢。那是从......
眼光·胆略韦君宜同志的《老编辑手记》出版已经五六年了,偶然在书库里找到,很快就读了一遍。以我的感觉,此类著作,一般都很好读......
不久前,文汇报记者沈吉庆在北京访问了著名作家萧乾。萧乾以文坛前辈的身份向沈谈论了他对新闻、文学、艺术的深邃见解。《京都访......
《记忆中的反右派运动》确实是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近日又放下别的事,把其中一本《荆棘路》从头到尾仔细读了一遍,从中品味了书中(因......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的“百年人生丛书”自1998年面世以来,就因其中的《思痛录》等书的重要史料价值和勇敢的反思精神而引起关注。......
一我妹妹丁宁是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的编辑。1998年春节期间,她告诉我,社里要推出《百年人生丛书》,内容是当代文化名人的回忆录。......
人民文学出版社(下简称“人文社”)建社伊始,第一位社长冯雪峰在筹建时,他的主要工作是物色人才。解放初期,人才奇缺,处处要人。一......
关于刘岚山先生一九六三年参与《毛主席诗词》编辑出版的一些事况,本期夏晓虹《父亲的“书碑”》一文已简要述及,这里刊发的是刘岚......
引言《思痛录》于1998年5月出版后立即成为畅销书,据该书的责任编辑丁宁介绍:“初次印八千册,转眼就无存书,各地纷纷打电话来索书......
1 丁玲1904年生人,韦君宜1917年生人,丁玲比韦君宜大十三岁。但是,后人隔着时空把她们放到一起比较,直感却是韦君宜更老成。老成不......
《杂文选刊》近期发表丁弘先生的文章《高玉宝,你怎么不说话呀?》,披露了作家高玉宝与他的小说《高玉宝》的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十年浩劫给全国人民带来了无比深重的灾难。1969年,我的父亲被迫害致死整一年了。火葬场通知我们,不能保存骨灰。我随我家保姆的......
阅历大概是注意力的指南针。我在读韦君宜的《思痛录》时,对她的丈夫杨述特别注意。她说杨述青年时代下笔千言,“但是,到后来他在......
《百年人生丛书》收的是几位当代文化名人的回忆录。第一本韦君宜的《思痛录》具有非常吸引人的力量。韦君老晚年对历史的深刻反......
20世纪的脚步即将走到它自己规定路程的尽头。于是一个有使命感的课题摆到有识之士的案头:我们做了什么?我们做对了什么?哪些事做......
转眼间,1998年就过去了。作为读书人,我不能不回首想想一年里自己读了哪些新书?其中又有几本能真正打动人心、洗涤灵魂?于是,有一......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韦君宜先生把她的回忆录定名为《思痛录》,便已标明了书中所忆的特定内容。一切已经过去的事情,统统都归入了......
叹好书难出丁东去年岁末,参加席殊书屋举办的1997年十大好书新闻发布会。邵燕祥先生在发言中说,有些好书的价值鲜为人知,并举韦君宜的小说......
读了阎纲写的《临终前的忏悔》(《文学自由谈》1998年第3期)。他说的是不久前去世的作家乔典运写的《命运》,一篇在癌症手术后病榻上苦苦支......
甲:看了韦老太的《思痛录》吗?乙:看了。把韦君宜老前辈称作韦老太,有的人听了恐怕会觉得是不尊重吧?甲:其实恰恰体现出我们这些晚辈对她......
前一段牧惠先生转给我一篇韦君宜先生的文章,题目是《文化大革命拾零》,这是韦先生晚年回忆录《思痛录》中的一章,这是我已见到过......
一我对通常的史书兴趣不大,原因简单,内中记载的事件和人物,可信度往往大打折扣;倒不如哪些敢于讲真话的“回忆录”来得痛快淋漓,......
读书界总要有一些热点。八十年代有“五四”热;九十年代初,“晚清”思想被一些学人所乐道;近几年传记作品大盛:关于陈寅恪、吴宓......
1936年,在中国学生运动史上,有著名的北平“三三一”事件,它为后来的学生运动提供了,个经验教训的范例,事情是由一位山西介休籍学生郭清......
读了一本很好的书:韦君宜著《思痛录》。我爱读内容朴素真实的回忆录,胜过那些编织得精致优美的故事。前者使我得到某些历史与人......
年届八旬的黄秋耘是我尊敬的老作家,也是我近十多年来见面交谈较多的长辈朋友。为给文坛和文学研究留下一份史料,他应我的约请,于今年......
本刊今年一、二期刊登了《文学路上六十年──老作家黄秋耘访谈录》(作者黄伟经)一文后,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反响。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
“认识你自己!”这是很难的。韦君宜在饱经沧桑的暮年做到了。她是在半个多世纪的时代大背景下审视自己走过的道路,从而逐步认识......
近一个时期,韦君宜同志的《思痛录》和《新文学史料》刊登的黄伟经同志写的《文学道路六十年——老作家黄秋耘访谈录》中,都谈到了我......
“百年人生丛书”(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是一套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回忆录。通过历史当事人私人化的叙述,引导读者进入历史的现......
在中国,对重大事件的前车之鉴采取什么态度大约有两种:一种是重视、不回避,以避免历史性的错误重复出现;另一种是压制,即不准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