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风事件相关论文
政治文学作为在特定政治化环境中,依附政治主体,由政治策略出发,表现、反映政治主体的文化诉求,乃至以文化为手段,实现政治主体的......
一林默涵同志在他的发表在《新文学史料》上的《胡风事件的前前后后》一文中提出了一个我非常赞成的观点:“对于历史上发生的事件......
何干之(1906—1969)是中国共产党著名的理论家、历史学家、教育家和党史专家,早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加入党领导的革命文化大军,抗战爆发......
老友尚丁兄将他近些年写的生活回忆性的文字,编选成册,起名为《芳草斜阳忆行踪——伟人、师长、朋友的故事》,交付出版,并约我为它写一......
1945年日本投降的第二天,我从徐州日伪警察局监狱出来后,便和妻子辗转来到上海。在上海这么多年,我跟后来成为“四人帮”中两根“棍子......
《读书》一九九○年第九期柏元先生的《不是杂志的杂志》,二○○三年第五期史枚先生的《记〈读书与出版〉和〈读书月报〉》 两文引......
<正>舒芜,本名方管,字重禹。1922年7月2日出生,安徽省桐城县人。胡风,本名张光人,1902年11月1日出生,湖北省蕲春县人。一九四二年......
元化先生是我尊敬的良师益友。我们同属“胡风冤案”的受害者。劫后余生,时相过从近三十年。在之前的一九四七年,我在上海中华职业教......
<正>一《舒芜日记》不久将于《新文学史料》上发表,在此选录几则。1950年9月21日[1]昨天下午4时,袁部长[2]电话通知,今天一早有军......
《王元化评传》对王元化学术和思想的评述,暂止于传主《文心雕龙创作论》一书的出版。对于王元化而言,一九七九年年底绝不仅仅标志着......
在公众的视野中,舒芜好像永远无法走出“胡风事件”。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后代,他晚年一直在努力坚持五四精神,特别是1980年代后的三十年......
舒芜先生去世了,他的一生算是划上了句号。怎样理解舒芜?在他生前是一个问题,在他死后依然是一个问题。 怎样理解舒芜?其实有一......
读新近出版的《徐铸成自述:运动档案汇编》,触目惊心得有些恍惚。这位在新闻界卓有声望的人物,也当过“告密者”“卧底”。 记得20......
商金林先生于2009年第四期《新文学史料》上发表了《〈胡风全集〉中的空缺及修改》一文(以下简称“商文”),对《胡风全集》的编辑......
1966年的春天,工厂保卫科通知我到保卫科去一趟。检察院王处长像是审问案件一样地向我问着我和胡风、阿垅的关系,又问了我本人“参......
可怕的株连rn许:解读您父亲的文艺思想,我们知道他一直强调反封建的重要性,更多的人是到“文革”结束后才认识到反封建的使命仍然......
我们通常都说“以权谋私”“以职谋私”,但却忽视了另一种谋私手段——以“左”谋私。我们来看历史。康生的发迹主要始于1942年在延......
被称作“七月派”的一批诗人,由于“胡风事件”的牵连而纷纷沦为阶下囚.经历了长期精神煎熬的绿原,以他饱经沧桑的诗笔重现自身的......
一 我们通常都说“以权谋私”、“以职谋私”,但却忽视了另一种谋私手段——以“左”谋私。 我们来看历史呗。康生的发迹......
在那个特殊年代,他作为枪手被急召入京,打出的"炮弹",经毛泽东点评,置恩师胡风于死地,开了新中国政治斗争抛私人信件的先河!他,就......
胡风在其文艺活动中努力地营造与追求着一种特有的文化生态,主要包括集团文化生态、理论文化生态、人格文化生态,这种文化生态的超......
<正>在"胡风事件"中,舒芜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所有对该事件的叙述都不可能绕过他。绿原在《胡风与我》中曾认真提出:"要研究胡风问题......
期刊
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胡风理论问题的详细解析,理清胡风的文艺理论之所以与当时的主流文艺理论发生碰撞的主要症结之所在,具体展示胡......
胡风对“政治”歧义的取舍表现了一种道德主义立场。这种立场与鲁迅对“政治”所采取的道德态度一脉相承。林毓生认为:“在儒教中国......
从实际或理念出发,分别是胡风和周扬等人的思想方法。双方在思想方法上对擂体现于双方运作理论的逻辑起点、具体路径上,也体现于双......
胡风文艺理论的主干是以“主观战斗精神”为核心的主客观化合论 ,其纵向表现为三种理论样态 ,横向贯穿文学活动的全程 ,体现了整体......
<正>建国初期胡风的困惑和痛苦新中国刚成立时的一九五○年,胡风与舒芜之间有几次通信,颇值得注意。舒芜在三月的信里,兴奋地向胡......
<正>新的一年,我想起了三十年前的1978年,正是在那一年,我开始重读胡风的全部著作,重新研究他的思想理论,目的是要论证一直受到批......
1948年3月,在香港的中共文化战线的领导人乔冠华等创办了《大众文艺丛刊》,发起批判胡风所谓“主观战斗精神”的思想,在中国进步文......
<正> 重庆的胡风给了延安一个含混的身影最早,是鲁迅将胡风与毛泽东联系起来。胡风是鲁迅的学生,一直以传承鲁迅精神为己任;而毛泽......
<正>毛泽东的既定方针:"批判资产阶级反动思想"毛泽东对胡风事件的直接介入,是从1954年《〈红楼梦〉研究》批判"开始的。1953年,毛......
<正>1955年发生的胡风事件,在中国当代史上是一件大事。关于胡风事件,国内外已有了大量的研究,但主要集中在胡风的文艺思想和知识......
<正> 一问:自从中央在政治上为胡风同志平反以后,报刊上陆续刊登了胡风本人、家属及其他人撰写的有关文章。作为胡风事件的参与者......
50多年前的“胡风反革命集团”案件曾是一起震动全国、引起街谈巷议、造成重要历史影响的大案。这个事件的背景是什么?涉及到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