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治”相关论文
【摘要】孔子认为,一个人要真正成为有学问、有道德修养的人,学习和运用"礼"都是一个根本条件。在对个人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培育方面......
“德”不仅是统治国家的一种方针,而且还是统治阶级的一种资格、品质。在周朝,“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德”成了联系“天”和人......
我国古代文化传统中,"礼治"作为有效的社会调节系统,在"德治"与"法治"之间起着桥和纽带作用."礼治"的方法为中国封建社会建立了一......
上博简<孔子诗论>所见"礼"不多,总共只出现四次,分别用在<清庙>、<大田>和<关雎>的评论中.笔者在考察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认为,"礼"在......
儒·师·教──中国早期知识分子与“政统”“道统”关系的来源阎步克确如学人所论,在中国古代,士人阶层形成了其与“政统”......
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之称,乡土中国的文化特征是用“礼”来维持固有的规则和社会秩序,在某种程度上远远超越了法律的威力。以此......
传统行政文化是行政体系的深层结构,是政府管理活的灵魂.中国行政改革面临的现实困境,要求传统行政文化作出创造性转化.传统行政文......
儒家“礼治”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容,“敬民”“尚仁”“贵和”是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内在地传承了儒家以民为......
1引论《礼记·礼运》中有云:“故圣人之所以治人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这一句道破了中国古代的理想社......
儒家思想长期贯穿于中国古代传统法律之中,其中,"礼治"思想对法律的主导作用尤为突出,自汉代"引礼入法"、"礼法调和"之后,"礼法合一"、"德刑......
在经济快速发展、个人债务增多的高风险时代,个人破产制度可为参与经济生活提供法律保障。虽然我国目前尚未建立个人破产制度,但随......
荀子强调礼的制定、运行、遵守都要合符"道",这是礼治的实质。"礼治"一方面突出仁义和礼义的教化功能,另一方面又突出"礼"的强制性......
“礼治”是自西汉武帝之后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的基本治国方式,其主要特征是强调“德主刑辅”、“明德慎罚”和“礼法并用”。在一......
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处于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萌芽阶段,西周的奴隶主贵族为了巩固和加强他们的统治,厘订了以“亲亲”“尊尊”为基本原......
先秦儒家以周“礼”思想为源泉提出了“礼治”思想。“礼治”思想主要概括为“亲亲”“尊尊”“、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孝......
本文结合读《中国法律思想史纲》(上卷)的体会,论述我国古代法律思想中“礼治”与“法治”的关系。全文共有八个要点,观点比较鲜明......
儒家的“礼治”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重要的部分,在整个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礼治”思想不仅在国家治理过程中产生着......
儒家"礼乐刑政,综合为治"的治国方略,为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礼治"、"乐治"、"刑治"和"政治"各具特色,......
“以德治国”的提出 ,引发了人们对“法治”建设中的“德治”与历史上的“人治”、“礼治”关系的思考。本文将从当今“德治”与古......
古代中国的司法一直处于或依附或受制于行政的从属性地位,形成"行政兼理司法"的模式。这不仅是古代中国的司法形态,也是当下司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