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伤辨惑论》相关论文
李杲是易水学派的代表医家,秉《内经》《难经》为论,承易水学派张元素之学,以临证为要,创立“脾胃学说”,以“风药”升补阳气,创治疗内......
目的探寻《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中药物组方规律,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应用Office 2010对《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
李东垣,字明之,名杲。宋金时真定(今河北正定)人,生于公元1180年,卒于公元1251年,享年72岁。李东垣是我国金元时期著名的四大医家之一,创立......
补中益气汤创始于李东垣,为其名方之一。李氏在《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中都有论述。此方后世医家颇多运用,能治疗多种内、妇、......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由黄芪、人参、柴胡、升麻、陈皮、炙甘草、白术、当归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效,主......
著名医学家李杲,字明之。晚年自号东垣老人,师从于张元素,是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他与张子和的“攻邪学说”针锋相对,创立......
羌活胜湿汤载于金元时期医家李东垣所著的《内外伤辨惑论》,为祛风胜湿荆。方药组成:羌活3克,独活3克,藁本1.5克,防风1.5克,甘草(炙)1.5克,川芎......
补中益气汤出自《内外伤辨惑论》,该方首创"甘温除大热"的思想,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李东垣曰:"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
<正> (一)治疗方法:以生脉散(党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为主方加味:气虚明显者,加用黄芪;阴虚较重,加用沙参、生地;伴血瘀者,......
东垣先生作为"补土派"的代表人物,《内外伤辨惑论》是其第一部著作,其理论经验在其后续的《脾胃论》和《兰室秘藏》等著作中均有所......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升阳散火汤出自《内外伤辨惑论》,由羌活、防风、升麻、柴胡、葛根、独活、人参、白芍、甘草组成,是东垣治疗内伤热中证的代表方剂。......
通过梳理《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二书中的方药及其加减,探求东垣药证(症)。根据《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原文,以证(症)类药......
<正> 中国医学,至唐宋时期,由于文化的飞跃发展及印刷技术的进步,使前代以及当代医学著作的编校水平提高,印行量增大,促使医学获得......
在辨析《素问调经论》关于阴虚生内热的论述基础上,遵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1]:"既脾胃有伤,则中气不足,中气不足,则六腑阳气皆......
李杲,字明之,晚年自号“东垣老人”,金,真定(今河北正定)人,生于公元1180年,卒于1251年,终年72岁。他在医学上造诣很深,颇负盛名。是我国著名金元四大家......
<正> 目前,我国各高等医药院校已开始讲授五版教材《方剂学》。五版教材《方剂学》,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
李东垣的成就反映于《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兰室秘藏》等书。其中以《脾胃论》最著名,故被誉为脾胃学说的宗师。若从科学......
"阴火"理论是李东垣提出的重要学术观点,由于对"阴火"的论述散在于各篇,且限于文辞表述等问题,"阴火"一直是中医界颇具争议的学术......
风药的运用是李东垣的一大特色。其立足于脾胃内伤学说,将风药创造性的应用于各种内伤病证,创立了一系列名方,至今仍广泛使用。从......
用羌活胜湿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9例武忠内蒙古自治区医院(010017)1994年8月10日收稿羌活胜湿汤载于《内外伤辨惑论》,其药物组成为:羌活、独活各一钱,炙......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所著的《内外伤辨惑论》一书,该方具有甘温除大热,升阳举陷之功效。历代医家注解此方者甚多,选辑补中益气汤......
<正> 金元时期的祖国医学,在学术上处于一个繁荣和变革的时代,产生了一些影响深远的学派。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杲(1180~1251),是一位......
探讨李杲治疗内伤饮食用药特色。注重伤饮和伤食的不同。同时根据所伤饮食的寒凉温热特性和时节寒暑之不同,将平衡药性、结合时令......
补中益气汤由黄芪、人参、炙甘草、当归、白术、陈皮、柴胡、升麻组成,此方源于脾胃学说的首创家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一书。《......
<正> 关于对中医“脾”本质的研究,全国各地已从临床及基础两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就,所观察的病种虽多,但大多数选择了......
<正> 《内外伤辨惑论》是金代李杲所撰。成书于丁未岁(公元1247年),全书三卷,凡二十六论。其内容大体为:卷上,是辨证,从各方面讨论......
众所周知《补中益气汤》系宋金时著名医学家李东垣(公元1180~1252年)所创立。组方以益气与升阳熔合一炉,历来被推崇为调理脾胃的代表方,临床应用......
<正>补土派首创医家李杲,字明之,号东垣先生。金.元间镇州(今河北正定县)人,生于金大定20年(公元1180年),卒于元宪宗元年(公元1251......
本文梳理归纳了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对内伤脾胃疾病病因病机的独特认识,并通过对《内外伤辨惑论》一书46首方剂的逐一分析,阐述了......
生脉散新用杨群玉生脉散原出自金代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方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功能益气生津,敛阴止汗。笔者多年来用生脉......
<正> 李杲,号东垣,生于南宋时代,金之真定人。他对《内经》、《难经》等古典著作,深有研究。从易州张元素学医,接受张氏善师古方、......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流行情况、发病原因、临床症状与李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中对“内伤病”的描述具有很多共通点......
<正> 李东垣,脾胃内伤学说的创始人,金元四大家之一,其代表作为《脾胃论》和《内外伤辨惑论》。临床用药善补脾胃,升阳气,尤其对风......
通过梳理《内外伤辨惑论》中所使用的炮制类药物发现,李东垣在临床用药方面十分注重药物的炮制,其内涵主要有助脾以升清、理胃以助......
《内外伤辨惑论》是李杲的代表作,其创造性地提出内伤、外感之异,为后世医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辨证方法。就其内伤辨证思想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