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舆万国全图》相关论文
解读古地图类史料既要神入古地图所处的时空,以时人视角来体察古人的心境历程;又要跳出地图的羁系,以他者的理性去审视该段历史的......
《坤舆万国全图》主要地理已经被证明是来自完成于1430年左右的中国世界地图(已佚),而不是1602年利玛窦根据西方地图绘制的。利用词源......
近期,市档案馆举办《外国人与老杭州——暨出席G20杭州峰会领导人画像展》,共展出本馆馆藏与从海外征集的档案图片和实物300余件(份),以......
摘 要:汉语中“地球”一词最早见于利玛窦的《山海舆地全图》(1600)。这幅图原版已失传,但摹本收录于冯应京的《月令广义》。通过摹本......
利玛窦被誉为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第一人",他的《坤舆万国全图》流传甚广,影响甚巨。此图不仅给中国带来先进地理知识,也对晚明知识......
六、在中国画地图的利玛窦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广东澄海县训导梁廷楠,撰竣《合省国说》,这是中国人写的第一部介绍美国的专著,......
<正>西学东渐,是指从明朝末年到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过程,亦可泛指自上古以来一直到当代的各种西方事物传入中国,但通常......
在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士利玛窦,是“西学东渐”的杰出代表。利玛窦在华二十八年,他在从事“殊方传教......
1593年刻印的《乾坤万国全图天下人物事迹》地图载有亚伯尔耕、加拿大的名字,没有亚墨利加,显示明代知道新大陆的地名比利玛窦制作......
【正】 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地图的搜集一向非常注意,早在十六世纪七十年代,西班牙驻菲律宾的第二任总督,基多·拉维查理士(Gui......
七、集大成的艾儒略艾儒略(Guo Aen,1582—1649),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1582年出生于意大利北部布雷西亚城(Brescia)的一个贵......
2019年8月,我随中国地理学会组织的中国代表团访问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并参加了每年一度的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年会.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的......
<正>四、通向伊甸园的道路:《加泰罗尼亚地图》与《弗拉·毛罗地图》《加泰罗尼亚地图》(Atles Català,1375,图30)是中世纪欧洲第......
知识和技术不可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依据这一原则,可以确定刘钢在《古地图密码》中所依据的《天下全舆总图》基本是后人的伪作,......
利玛窦,原名玛太奥·利奇(Matteo Ricci,1552~1610年),意大利人,是最早来华的耶稣会传教士。明万历十年(1582年),他从印度来到我国......
东方人认识西方近代科学,始于明末欧洲天主教传教士来华之后。来华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toeo Ricci)以孔孟之道和天主教相融合的......
2016年10月,在美国拍卖市场上,出现了两条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摹绘本的残图。我们可按这件拍卖品的编号,称其为"6084号残图"。......
从禹铸九鼎开始,上古先民就对广域地理表示出巨大的热情。古地图忠实地记录着先民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少相关的传说故......
中国古代缺乏比较自觉的海洋意识,本土文献中有关海洋地理知识的介绍也相对有限。中国传统文献中关于大型海洋动物的记述,多混杂着......
<正>《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简称《郑和航海图》(图一),图载于明人茅元仪所辑《武备志》,分二十图四十面,全......
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给明清之际的中国带来了崭新的地理学知识,对国人世界观的近代化转型有巨大的激励作用,具体包括:以"地圆......
视觉传播的"中国意识"是在中西文化互动中得以确立的。尽管以文字为介质的文化载体显示出强大的影响力,但传统的文化传播大都局限......
<正>16世纪是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地理大发现时期.这一时期,许多欧洲传教士纷纷来到中国进行传教活动.他们出于传布宗教的目的,......
<正> 据明万历三十年壬寅(公元1602年)北京刻本摹绘。由六条幅合成,每幅纵217厘米、横74厘米。利玛窦(公元1552—1610年)意大利人,......
《坤舆万国全图》主要地理已经被证明是來自完成于1430年左右的中国世界地图(已佚),而不是1602年利玛窦根据西方地图绘制的。利用......
基于对《坤舆万国全图》的细致分析,探讨利玛窦在传播西学过程中采用的文化适应策略。这种将西方科学知识和中国本土文化融合的文......
<正> 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年)意大利人,是最早来华的耶稣会传教士之一。本文试论他在中国编绘世界地图的过程和地图的......
<正>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中国,为何会在近代衰落,并且,当西方进行轰轰烈烈的地理大发现时,作为公认的拥有当时全球最先进航海技术和......
<正>在欣赏了前面那些五花八门的西方古地图邮票之后,很自然会联想到中华古地图。我们从小就通过许多历史故事了解到中国古代地图......
我国古代有一种说法,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吕氏春秋·察意>中说:"大圜在上,大矩在下."这种"天圆地方"说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