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藻相关论文
黄河经常改道,给中国带来肥沃的耕地,也带来灾难。历代黄河河道变迁反映在地图上,可以断定地图的成图年代。先秦至宋代,黄河基本在......
"格图"见载于朱载堉《律吕精义》,是将儒家"中声"观念与《礼记·乐记》歌唱理论通过图谱化方式融入"古乐"建设的实践.李之藻《泮宫......
本文介绍了西学东渐过程中,中国对西方三角学知识以及三角函数表的吸收和调适。通过法国国家图书馆藏《同文算指别编》,探析了弦表......
跛子与皇帝 1601年的一天,利玛窦和他的同伴被召进了紫禁城,因为他们献给万历皇帝的大自鸣钟走不了。于是他们在紫禁城中的......
中国近代的中西文化冲突是人们共所瞩目的一个大课题,而对这一课题的深入探析,不能不上溯到晚明与清代的思想界,因为,诸多近代中西......
明代末期,以利玛窦为首的西方传教士相继来到中国。他们以学术文化为媒,通过对西学书籍的译介、出版与传播,把西方的科技、文化、......
被誉为"精于泰西之学"的李之藻以经世致用为思想指导,积极推动了明末清初一系列西学书籍文献的翻译工作,为西方近代天文、历法、地......
In Universam Dialecticam Aristotelis是由科英布拉大学的文学院所编辑的一部亚里士多德逻辑学注释集,初版于1606年,它是以Commen......
西方逻辑学的传人大概开始于明清,其传播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传教士和教徒进行的翻译工作;二是国人译介欧美著作,其中徐光启的、......
围绕李之藻的治水经历,梳理了李之藻在北河郎中、南河郎中任内的治河工作,分析了李之藻治理黄河的设想,进而由此了解李之藻治水事......
明万历年间,利玛窦等耶稣会士来到中国,出于传教的目的,向中国士人介绍西方数学和天文学等知识。同时李之藻等一批中国士人也积极向他......
早在明朝末年,李之藻去世后不久,陈子龙等人在1638年编辑的《明经世文编》中,就附有李之藻的一个小传。在清政府所修的《明史》中,......
李之藻接受西学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实学思想。他的实学内涵既包括道德性命之学,也包括功利之学。这就使他既接受了西学中的自然科学......
一、名称演变及其传入 1.名称演变。天主教的名称在中国经历了不断变化的过程。唐贞观九年(635),君士坦丁堡大主教聂斯托里到中国后......
[内容摘要] 意大利米兰昂布罗修图书馆藏有一部《职方外纪》残本,共三卷,书末还有瞿式谷、许胥臣、熊士旂的序跋文字。此外,该图书馆......
平仪(Planispheric Astrolabe,即星盘;平仪为李之藻译语)乃是一种基于希腊地心说的天文观测仪器.因为它拥有优美的结构、测量上的......
明万历年间,西方数学随着利玛窦等耶稣会士的到来而传入中国;同时,徐光启等士人也向传教士学习,并提出了“会通以求超胜”的思想,试图融......
一般认为《同文算指》主要是一部翻译作品,大部分内容来自丁先生的《实用算术概论》,同时也参考了一些传统的数学著作。事实上,《......
【正】 徐光启因为他对中国科学史的杰出贡献,被后人推崇为“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作为伫立在近代科学门槛上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
一段时间以来,陆续有人对明末翻译大家李之藻的翻译思想进行归结,主要涉及翻译标准与原则等,经考察,相关意见经不起推敲,因为体现相关思......
李之藻(1565—1630),字我存,圣名良,浙江仁和(今杭州)人,被尊称为明清天主教"三大柱石"之一。他学问渊博,淹贯中西,在水利、兵法、......
简述李之藻的治学观及其西学图籍王力军李之藻,字振之,又字我存,号凉阉居士,存园寄叟等。明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嘉靖44年(1565)生,万历26年(1598)中......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中,李之藻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关于他的资料很少,致使许多史实不清,学者们深以为憾。根据新发现的一些史料,李之藻......
李之藻被称为明末天主教在我国开教的一柱石,其在与西方传教士接触的过程中不仅给国人介绍了大量西方宗教知识,而且还介绍和翻译了大......
西方逻辑自明末李之藻翻译<名理探>到清末经严复传入中国历经300年的历史空间,以清末严复的译介传入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思想知识界的......
对徐光启著作的整理向来为人们所重视,但仍有散佚,本文首先介绍的<钦奉明旨录呈前疏疏(摘)>即是徐光启的一篇佚文.相对而言对李之......
《李之藻集》,(明)李之藻撰,郑诚辑校,中华书局2008年出版。李之藻(约1565-1630)为明末崇尚西学之著名学者,著译编刻西书甚多,但今......
<正> 意大利天主教神父利玛窦(1552-1610)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中国传布天主教文化和自然......
明末清初是传统中国文明与欧洲文明交流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科技翻译,成为当前科学史研究的热点。特别是徐光启、李之藻等柱石人......
<正>李之藻(1565-1630),字振之,又字我存,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明代科学家。学识渊博,娴于天文历算、数学;主持编刻了中国历史上第......
<正>一、玄扈先生"徐家汇",如今上海地图上最重要的地名之一,和这个城市最重要的先贤人物徐光启名字相关联,"徐家汇"的"徐","徐汇......
<正> 1618年,教皇国和欧洲各界的赠书万余部运往中国,揭开了世界文化交流史上空前未有的一页。但因年代久远,中西史料湮灭,关于这......
世界各国科学发展无不与各国之间科学交流发生紧密联系。明末清初我国第一次西学东渐期间,徐光启、李之藻等一批科技情报工作先行......
<正> 中国古代的灿烂文化对人类文明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国科技文化成就16世纪前一直处在世界领先地位,古代光彩夺目的文化成就,......
明朝末年,随着欧洲文化的渗入,出现了一批翻译西方科技文化的官僚群体。其中,以徐光启最为有名。实际上,在明末西学东渐中,李之藻......
期刊
明末杭州士大夫李之藻对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他曾经深入研究“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并与在杭传教士共同探讨 ,得出景教......
<正> 明代是我国火器发展的重要时期。明中后期对西洋火器的引进,加速了我国火器的发展。先后传入的著名西洋火器,有葡萄牙的佛郎......
<正>利玛窦(1552—1610),意大利传教士,受罗马教廷指派于1582年开始先后在中国澳门、广州、南昌、南京、北京等地传教直至病逝于北......
清初的“汉学”之所以会发生.有许多原因,有社会的,有个人的.有学术的,有政治的。这些原因.当事者和研究者都有过论述。但“汉学”和“西......
明末清初吸收西方文化的历史启示李建忠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国的联系,以耶稣会士来华传教为媒介,促成了第......
<正>16世纪是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地理大发现时期.这一时期,许多欧洲传教士纷纷来到中国进行传教活动.他们出于传布宗教的目的,......
<正> 据明万历三十年壬寅(公元1602年)北京刻本摹绘。由六条幅合成,每幅纵217厘米、横74厘米。利玛窦(公元1552—1610年)意大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