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之春》相关论文
电影《小城之春》是中国电影史上公认的具有诗性品格的影片,由"电影诗人"费穆导演,为江南诗性影像书写的代表作。本文从身体性的......
1940年代,中国大陆电影烙上了沉重的政治和战争标签,八年抗日战争,长期的外敌入侵,使得中国电影背着沉重的包袱,批判性地展示社会......
“留白”源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绘画、诗词、戏曲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留白”实践,为电影艺术表现手段,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借鉴。电影《......
本文首先回顾了1943年中国第二代导演费穆基于中国传统美学“气”的范畴提出的电影“空气”说,并将这种美学观念应用到他的电影《小......
电影是一种综合性时空艺术,对“时间”与“空间”的理解与呈现主导着电影艺术水平的高低。主流电影大都是采用线性时间思维进行叙......
1940年代末,围绕《小城之春》的评论集中于影片中性意识、阶级意识的表达,艺术风格的民族性展现,以及影片与时代主题的关系.这其中......
图像学是西方一种关于视觉文本之主题和内容的分析方法,流行于20世纪.本文以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为立足点,选取中国早期具有诗化......
纵观中国电影史,自三十年代以来,便出现了很多女性议题的影片.《小城之春》这部影片从表层上看讲述的是几个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但......
该文以全球化语境下电影的民族化生存为研究背景,以"东方镜语"文化为研究视域,在追溯并梳理中国传统美学核心范畴——"意境"的基础......
新版的《小城之春》有着唯美的人物造型,清淡而饱满的色调,纽合在一起使得影片画面具备油画的特质,竞有点酷似于陈逸飞笔下的民国旧景......
费穆执导的《小城之春》堪称中国现代电影的前驱,其在体现极具进步意义的现代性的同时,也包含了中国电影的民族特点.并且这种传统......
《憩园》是巴金创作生涯的转型之作,此时巴金的创作理念逐渐从“我控诉”转变为“我同情”,这种理念的转变与时代背景是息息相关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进行审美活动,或是对一幅画,或是对一首歌曲,或许是对一部电影,或是对一本小说。本文将从审美经验过程这......
在中国早期的电影创作中,费穆导演的电影《小城之春》凭借浓重的文化氛围,多种象征和寓言手法的运用,以及细致入微的人物刻画,得到了诸......
作为费穆之大成,被誉为中国电影民族化经典之作,却没有得到当时观众的广泛认可.本文试图简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费穆的艺术影片《小城之春》是在社会动荡、内战处于白热化的社会背景下拍摄的,这部影片充分体现了含蓄蕴藉的人文情怀、气韵流动......
费穆导演于1948年创作的《小城之春》新时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中国20世纪40年代电影的经典之作。经过严格考证与比较,该片明显受到......
费穆《小城之春》的创作以及20世纪80年代的再次“发现”,在中国电影史上均具有重大意义。对于此,相关的评论、批评与研究已经有很......
《小城之春》是导演费穆于1948年创作的经典电影。影片中多次出现“窗”的意象,既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又有对现代电影艺术的创新;......
摘要: 诞生于二战后的《小城之春》是一部在叙事心理及诗化表达中做的十分典型电影,整部电影仅用了四个场景,五个人物,就生动的展示......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博大精深,而且源远流长。诸子百家、琴棋书画、诗词曲赋、建筑、汉字、中医、宗教、民间工艺、武术、民风民俗、......
从19世纪末电影作为一门新兴艺术走入国门,至20世纪初电影小说应运而生,这期间正是中国近代历史最为动荡的几十年。电影小说从最初......
费穆的《小城之春》虽已问世70年,但其独特而充满强烈民族美学特征的情节结构、叙事手法和视听语言至今无法超越,其在华语电影中仍......
作为开诗化电影先河的<小城之春>在今人看来,依然烛照着女性意识光辉.本文试图以影片女主人公--玉纹的女性形象为契入点,从导演有......
图像学是西方一种关于视觉文本之主题和内容的分析方法,流行于20世纪。本文以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为立足点,选取中国早期具有诗化......
我1947年26岁才开始做电影演员写电影剧本,一晃也45岁了,回首往事,到没有什么沧桑之感。世事于今见惯,此心到处悠然而已。电影是......
2002年主创人员导演:田壮壮摄影:李屏宾主演:胡靖帆、吴军、辛柏青1948年主创人员导演:费穆编剧:李天济主演:韦伟、李纬、石羽剧情......
1948年中秋前后,由费穆执导、李天济编剧的《小城之春》上映了。这部电影完美实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与电影艺术的融合,开创了具有东方......
<正>蔡楚生与费穆,两位皆为中国电影第二代导演,是中国电影史上的杰出人物。蔡楚生在中国电影界被誉为一代宗师,"中国进步电影的先......
1948年费穆导演的黑白电影《小城之春》代表了中国电影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传统的浪漫现实主义发展到心理现实探讨的现代电影层......
<正>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影坛上,费穆无疑是最引人注目而又最富有争议的一位电影导演。1948年导演的《小城之春》集中了他......
在黑暗和困窘中求索四十年代中国电影中的知识分子刍议倪震郭小橹历史命运与知识分子命运1945—1949年,是两个中国之命运最后决战的时期,也是......
《小城之春》是费穆的代表作品。无论在电影史意义上,还是审美艺术上,此电影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是,一直以来,《小城之春》的解......
《小城之春》整部影片贯穿着一条情与理的冲突线,然而却以"发乎情止于礼"终结。极富民族文化个性地揭示了中国人的情感与道德风貌......
20世纪80年代以来,费穆的代表作品《小城之春》如同一颗曾被灰尘覆满的钻石重新显露光芒于世人面前,海内外都给予其极高的评价。费......
沉重的跋涉——评韦伟在电影《小城之春》中扮演的周玉纹胡芝凤荒芜的城墙上,一个少妇手挽菜篮缓缓地向我们走来。走近时,一个停顿,镜......
期刊
前不久,意大利举办国际电影节,其中有一个主题是“中国百年经典电影展”,电影《小城之春》被选为经典作品之一。该片饰演周玉纹的......
《小城之春》是电影大师费穆1948年的作品,《〈卧虎藏龙》是台湾导演李安2000年的作品。这两部作品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但风格不......
费穆导演拍摄的《小城之春》上映于1948年,田壮壮导演重拍的《小城之春》上映于2002年。旧版《小城之春》被视为中国现代电影先驱,......
费穆的《小城之春》融合了中国民族文化与现代电影的观念与技术,特别是彰显了中国戏曲的独特韵味,以张弛有力的电影节奏、富于变化......
作为中国早期诗意电影的代表作,费穆先生导演的《小城之春》,通过精致唯美的画面,委婉含蓄的语言,中庸和谐的思想,赋予中国诗意电......
相近的结构模式与不同的文化选择态度,是新生代导演张扬的电影《洗澡》与20世纪40年代的《小城之春》对电影文化的不同阐释。用比......
在'谁在说'的视角转换中,田壮壮版<小城之春>对费穆版的当代改写,呈现出大众文化视阈下传统/现代/两难的观望者的三方会谈......
<正> 在20~40年代中国电影回顾展上,李天济编剧、费穆导演的影片《小城之春》令我震慄。暮春,小城,一家破落的庭院里,演出了一幕春......
我很荣幸,被邀请参加费穆先生百年诞辰纪念研讨会,并应邀在这个纪念会上发言。诗人有言: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费穆先生逝世已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