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象以尽意相关论文
意象美学植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意象观沃壤,不仅在艺术实践中不断得到赓续与延展,而且经历代文人与学者的品评与阐发,其理论体系渐......
本文将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出发,以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为理论依据,以中国传统色彩——“五正色—......
得“意”忘象源于《周易·系辞》:“圣人立象以尽意。”以象生意,不直接说理,而是将理性融在“象”里。意在象外,故可“得意而忘象......
文学中的言意关系的变化实际上是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哲学和文学理论中心悄然变化的深刻折射。西方传统思想秉承主客二分的传统,造成......
<正>诗歌鉴赏是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点,也是高考必考的题型。因此如何鉴赏诗歌尤其重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很注重培养学生的诗歌思......
摘要中国古代意象说中的“立象以尽意”、“观物取象”、“象罔”、“得意忘象”等观点和命题,为中国现代标志设计的创新与发展提......
“意象”的概念古已有之.《易传》中言“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易传》引入“象”的重要观念,阐明了“言”“象”和“意......
语言的有限性与表现的无限性是一对矛盾体,在《周易·系辞》中,已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之说;意源于内心并借助象来表达,象则......
书法一方面表现了自然万象之美,另一方面表现了人的心灵节奏之美。换句话说,书法同时传达了自然的美和精神的美。当代美学家叶朗认为......
《周易·系辞上》有这样一句话:“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诗言志而志不直言,巧借象言之.”马致远说羁旅之苦,便列举......
现代意象油画作为东西方文明冲突与融合的产物,不仅体现了当代艺术的审美需求,更体现了传统文化对异域文明的改造。说到意象油画创......
大写意花鸟画是中国画特有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既不同于西方的表现主义绘画,又不同于当代抽象派绘画,而是介于抽象和具象之间的一种......
从中国古典美学史上看,审美观念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而“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它是中国古典文化生发的基础.......
文章从视觉文化观照象形拳,认为:以“内视”为主的象形拳具有“立象以尽意”、“物我合一”的美学特征;它会给观众带来“内模仿”......
在高中语文新教材中,选取了古今中外重要的经典诗作。意象即意中之象,也称"审美意象"。把握诗歌意象,有助于抓住诗歌的意境、风格及......
艺术语言从语言的组合和结构形式上看,是对常规语言编码的超越和违背,产生了艺术语言的“有意味的形式”——修辞格;然而光是在“......
中国自古到今,有很多优秀的“景物”诗,这种诗的教学难度较大,并不是文字的理解难,而是这种诗的理解具有朦胧性,从而造成诗歌理解......
本文认为,<易传>在中国古代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综合儒道,而又独具特色:"人与天地参"是中国古代美学天人合一思想最初较系统的......
《周易》有云:“立象以尽意。”所谓意象,就是认知主体对接触过的客观事物,根据感觉来源传递的表象信息,在思维空间中形成的有关认知客......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我国古代,最初是从哲学角度提出意象这个概念的。《周易·系辞上》说“子曰:圣人立......
邱振中在《神居何所》一书中写道:“人们对语言的意蕴无限关注,而对语言形式总有一种深深的不满,始终觉得他无法承担意蕴的重荷。如何......
一、意境与中国画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范畴,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也是具世界贡献的一方面。从先秦始,人们便开始了对"意境"的追......
“立象以尽意”之所以成为可能,一是文学对自身媒介的超越性对表达途经提出了要求;二是意象产生的过程体现了作家感知世界的特殊方式......
我叫顾永琦,来自江苏南通,50岁开始做家具,前后经历不到20年时间。以前对家具是个门外汉,便开始“现炒现卖”。首先研究家具史,从宋代到......
<正> 书法艺术的形式与神质究竟起源于何者,是个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既不能从概念出发,以'艺术起源于劳动&......
【正】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整个故事中主要人物的囧遇、囧事、囧态,让观众捧腹。这些主要人物也因为这些囧遇、囧事、囧态发生......
【正】 意象,是中外文学批评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诗歌中的细胞,理解它的内蕴和功能对欣赏诗歌和诗歌创作都大有益处.“意象”一词,......
"立象以尽意"是一个哲学命题,它反映的是存在和表达方式之间的关系。经由哲学领域发展到文学领域后,这一命题对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产生......
<正>1.我的语文观——"言语/文化"观语文是什么?我的回答是:言语/文化。语文的表层结构是一般意义上的语言,准确的叫法是言语,包括......
<正>30年前,江智国先生在重庆市育仁中学(原重庆市龙兴中学)创办登攀文学社,编辑刻印《登攀》文学刊物,我是见证人。30年后,智国先......
书法艺术能历久弥新,在于中国人把书法视为与"道"相通的,与大自然形成同构关系,使得中国书法成为天地万物、自然生命运动的表现,这......
<正>"熏陶感染"是语文教育的特点之一。语文新课标强调"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这是对语文教学中"条分缕析"通病的反拨。然......
【正】 看,凤凰木花如朝霞一片 ——郭小川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美学范畴,也是当代诗歌美学中一个象生活之树一样......
20世纪80年代以来,费穆的代表作品《小城之春》如同一颗曾被灰尘覆满的钻石重新显露光芒于世人面前,海内外都给予其极高的评价。费......
这是一个平凡而又平凡的工程:它既不是直上云霄的高楼,也没有巨大的体量,不过是一幢四千多平方米的六层建筑物;它既不属于重点工......
中国画论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画论是随着中国绘画的形成而发展的.……...
中国当代雕塑的特点是通过形象来传达观念的,"尽意"是通过"立象"的过程传达出来的。象的产生又是通过"观物"来实现的。本文从象和......
<正>早在殷周之占筮与星象学中,先民们便形成了最初认识世界的思维模式,其中便有了"象"的雏形。"象"在中国文化中既可以指自然的物......
言不尽意论是我国古代文论一个重要命题,它与我国古代哲学中的言意之辨有紧密的联系,但也有很大的不同。本文试从哲学、文学的角度......
“言不尽意”与“言外之意”孙雍长语言是我们人类表达思想感情的交际工具,这是一种颇为微妙的交际工具。说微妙,是因为一方面“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