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奥孔》相关论文
与德国18世纪相对保守的学者相比,莱辛可以说是当时德国文坛上自觉警醒到必须走向"冲破旧制束缚"的进步人士。一方面文艺复兴运......
莱辛于1766年所著的《拉奥孔》详细分析了美和表情的关系以及诗画的各种优势,进而讨论诗画的异同,旨在明晰图像和文学之间的界限。......
戈特霍尔德·莱辛的《拉奥孔》,这部论述诗画关系的经典美学著作旨在从创作题材、模仿媒介、审美感官及表现手法等方面,系统科学地......
内容摘要:《拉奥孔》是莱辛讨论诗与画的界限的文艺理论著作。通过莱辛对雕像拉奥孔的讨论,可以从中看到莱辛的一个美学观念就是“美......
分析了《拉奥孔》这部在西方美学史及文艺批评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著作中所表达的诗画界限思想。探索了莱辛对诗画界限问题的具体表......
内容摘要:作为“扭转风气”[1]的《拉奥孔》,学界历来对其的关注集中在诗画之辩上。莱辛在区分造型艺术和诗歌艺术背景下,实际上蕴含......
期刊
摘 要:审美意象是指在文艺创作过程中产生的意象,是由艺术作品的创作者或欣赏者在审美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想象和联想的手段对实际生活......
莱辛《拉奥孔》从“题材和摹仿方式”的角度论述诗画界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化美为媚”的理论.关于2010年李少红导演的《红楼梦》......
莱辛(G.E.Lessing,1729—1781)是18世纪德国著名的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近代德国文学的奠基人,德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他在广泛吸纳西......
《拉奥孔》是德国伟大的文艺理论家、文学家莱辛的代表作,也是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最具开创意义的文学理论著作。莱辛通过分析雕塑群《......
耐读文章总是精简却又有创见的,比如莱辛的《拉奥孔》,比如钱钟书的《读〈拉奥孔〉》,尺幅之间,窥见千里山水。《读〈拉奥孔〉》看......
德国文艺批评家莱辛在《拉奥孔》中通过比较分析雕塑与史诗中的拉奥孔形象,提出诗属于时间艺术、画属于空间艺术的观点,并用“最富......
诗歌与绘画之间关系这一话题由来已久,一个是强调时间性的艺术,一个是强调空间性的艺术,二者有着一定的界限。对于这一点,德国著名美学......
提起汉大赋,多数人会敬而远之,汉大赋虽然成为一代文学的代表,却不能像其它历代文学那样受人喜欢。为什么汉大赋会受到如此冷遇呢?......
通过细读,从诗与画的界限、美与真的冲突,从与温克尔曼的古典美理论同与不同的原因以及他们在“古今之争”中的各自地位,阐述莱辛......
晚唐时局动荡不安,一般的文化学术日渐衰微。此时的君臣大多醉生梦死,放纵于酒色,一些适应女乐声伎的词却因此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土......
17—18世纪的欧洲正处于启蒙运动中,德国启蒙运动文学的杰出代表莱辛在其著作《拉奥孔》中比较“拉奥孔”这个题材在古典雕刻和古......
莱辛在《拉奥孔》中阐发的美学思想深深地烙上了启蒙思想家所有的"人本主义"色彩,同时在对诗与画的研究中渗透着深刻的辩正思想。......
诗画关系历来是文艺美学的热点之一,“诗画一致说”与“诗画异质说”则一直是诸家的争论焦点。深受启蒙运动影响的德国文艺批评家......
在古希腊人体雕塑艺术的逐步演化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其美感的特征在于其理性和非理性的双峰并峙,美与丑、理性与......
期刊
18世纪德国美学家莱辛的《拉奥孔》是西方文论史上重要的美学著作。书中以古希腊传说创作的雕像群“拉奥孔”为题,比较了诗与雕像在......
<正> 美,不仅是古往今来的艺术家所追求、所讴歌的对象,也是一般人所喜闻乐见的。但是,光怪陆离的生活并不会屈从人的意愿,把一切......
亚里士多德《诗学》、莱辛《拉奥孔》、黑格尔《美学》、尼采《悲剧的诞生》、格罗塞《艺术的起源》、艾布拉姆斯《镜与灯》等等都......
莱辛的《拉奥孔》没有看出欣赏者对诗画的接受方式在本质上的一致性。由眼观物,由耳听声,只不过是人在感知事物的表象,最终这些形与声......
莱辛在《拉奥孔》《汉堡剧评》中,不仅谈到了"诗与画的界限","戏剧创作"等话题,也涉及了艺术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美丑观"。该文以莱......
千古名赋《滕王阁序》因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垂不朽矣”,千百年来,此联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思。王勃在描写登......
《拉奥孔》这部18世纪的经典著作从题目到内容都带着德国启蒙运动对古今关系问题的反思。本文依循莱辛提示给我们的线索,细致解读......
诗画关系历来是中外艺术理论家所热衷探讨的问题。19世纪德国艺术理论家莱辛在其著作《拉奥孔》中,以"拉奥孔"群雕为题材,竭力标榜......
<正>"新文学之父"高特荷德·埃夫拉姆·莱辛[G.E.Lessing]是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位卓尔不群的批评家兼剧作家。他的成就涵盖了戏......
历来的文学史都把诗中有画作为王维诗歌的一个重要艺术特征,放在一个非常高的地位之上。然而,在《对王维“诗中有画”的质疑》一文中......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从改编的视角出发来探讨明刊本《西游记》(李卓吾批评本)与86版电视剧中唐僧形象的异同,首先唐僧最突出的一个与电视剧不同的形象......
群雕《拉奥孔》是古希腊雕塑艺术——希腊化时期末期的作品,它在主题表现和雕刻手法上都不同于古风、古典时期的作品。群雕以拉奥......
运用《拉奥孔》中“画”与“诗”的经典观点,对音乐剧艺术形式的本土化创作进行阐释,以一部具有浓郁本土色彩的音乐剧《牵手》为例......
莱辛的著作《拉奥孔》突破了长期以来占据西方文艺界理论优势的诗画一致说,通过对诗和画各自的特殊规律进行具体分析,提出了诗画异......
莱辛的《拉奥孔》是18世纪启蒙运动中最完善的对诗歌和绘画的符号学论述,也是21世纪中国文论界回应"图文之争"的重要资源。拉奥孔......
莱辛论丑有以下三重意义。从时代的启蒙意义看,对"丑角"在悲喜剧中的作用和意义的宣扬,回应着启蒙时代的民族召唤和文艺使命,可谓......
诗画之争,在西方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诗人贬低画家有匠气,画家贬低诗人太幼稚。直到莱辛(G.E.Lessing,1729-1781)在《拉奥孔》(Laocoon: An......
在中国古代我们常常称赞说王维"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这是对他文学造诣极高地褒奖。书中也提到,希腊的伏尔太有一句很漂亮的对比语,......
丑学是一门关于丑的概念、形态和本质的一门研究,是与美学相对应的。关于美学的研究能够追溯到古希腊,而丑学则在 18世纪中后期才......
在《无言之美》中,朱光潜将《拉奥孔》中纯形式的美阐释为表现的美,凸显个体解放的意义,体现出朱光潜希望以美学的方式解决人生问......
在《拉奥孔》中,莱辛将"丑"这一审美范畴作为划分诗画界限的一个切入点,认真地讨论了形式丑的问题。他从诗、画艺术不同的艺术理想......
莱辛的《拉奥孔》是西方美学史和批评史上的一部比较重要的作品,作者从拉奥孔这一题材在古代雕塑和维吉尔史诗《埃涅阿斯记》中的......
18世纪德国美学家莱辛的《拉奥孔》(Laokoon)是西方文论史上重要的美学著作。书中以古希腊传说创作的雕像群"拉奥孔"为主题,以具体......
莱辛的关学、文艺学专著《拉奥孔》,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诗歌艺术与造型艺术的不同特质,有力地反击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