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之争相关论文
十九世纪的文学史著作习惯将法国古今之争的双方看作彼此泾渭分明的两个阵营,这一做法有过分简化两派的文学创作之嫌,忽视了他们所......
目前学界对斯威夫特通过《格列佛游记》表现的古今之争,多从政治哲学角度切入解读.本文从斯威夫特直接参与的论战出发,考察该书与......
老年教育是现代社会老龄化的产物,也是当代终身教育关注的重要领域。当前在技术理性的支配下,老年人被视为社会秩序中的弱势群体,老年......
在西方古典教育传统中,灵魂天生有优劣、高低和美丑之分,对于不同的灵魂需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城邦教育的实质......
现代性的危机与生机集中体现在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在理论与现实上的浮沉起伏.沃格林预示了 自由主义将向福利 自由主义和基督教 自由......
十七世纪末英格兰文化史上的"古今之争"涉及多个学科,本文将追溯和考察其中的宗教维度,并在此语境中分析斯威夫特的讽刺作品《木桶......
素描和色彩之争是西方美术史上历来便有的著名争端之一,贯穿于整个西方美术的发展之中.早在16世纪时,佛罗伦萨画派和威尼斯画派就......
现代文学的地位与正当性在17世纪末法国古今之争中悬而未决.直到18世纪末弗·施勒格尔在前浪漫时期古典语文学著作《论古希腊诗研......
西方历史上的两次古今之争有着各自不同的历史背景,围绕不同的侧重点展开,二者的力度、批判的强度、引起的热度均有所不同。虽时隔2......
“东西文化”问题是中国现代文化思想发展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发生于20世纪一二十年代的东西文化论争对中国文化,西方文化以及中国未......
在现代性研究中,古今之争是一个重大问题。美国施特劳斯学派重启古今之争并提倡隐微写作,英国剑桥学派则倡导历史语境主义,并以此探究......
对于哈贝马斯而言,如何在哲学视阈中对“现代性”问题进行解读的第一步在于现代性坐标位置点的确立。对此,哈贝马斯主张从现代性概念......
政治哲学领域中的"古今之争",是关于古典政治哲学、政治实践与现代政治哲学、政治实践之间孰优孰劣的争论。目前国内外有关施特劳......
20世纪是中国社会大变革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哲学发生转变的新时期。一百年来,中国哲学在中西文化冲突的背景下发展壮大,中西、古......
本文从中国传统哲学中选取三个论争中心“天人之辩”、“古今之争”、“言意之辩”为角度,在人与世界、传统与现在、语言和意义的......
施特劳斯思想中包含多种二分对立的命题:古今之争,哲学与诗歌之争,“自然正当”与历史之争等等.他一直在探讨西方文明中“神学——......
长期以来,在中西哲学比较中存在着一个基本的方法论的错误,这就是将本来属于时间性的文化差异错误地解读为属于地域性的文化差异,......
"强者/弱者政治学"是由包利民教授提出的政治理解模型,通过这个模型可以沟通与理解古今政治哲学思想,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尝试为当代......
欧洲知识界于18世纪前后爆发的“古今之争”,作为勾连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两大思潮的一股暗流,一直未能得到国内外学界的重视。厘清16......
约翰·德莱顿的《论戏剧诗》一直被视为探讨三一律的文艺理论作品。本文将突破这一传统解读,以对这部作品的细读为基础,并将其置于......
从表面上看,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次配合着中西之争的古今之争,但究其实质,它只是以一种简化的方式将中国的大传统扩展到小传统之中......
"古今之争"是法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既意味着古典主义时代的结束,也标志着启蒙时代的开端。1687年法国文学界关于夏尔·佩罗尔的......
现代美国组织化经典教育起源于哥伦比亚大学名著课程,并通过名著阅读运动逐渐成为美国高等教育、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组成部分。......
《拉奥孔》这部18世纪的经典著作从题目到内容都带着德国启蒙运动对古今关系问题的反思。本文依循莱辛提示给我们的线索,细致解读......
斯宾诺莎对迈蒙尼德的宗教批判是近代启蒙运动中的一个重大理论事件。两者的分歧主要表现在理论前提和神学观念两个方面。从理论预......
学术界有一种意见认为:焚书坑儒是师今与师古两种政治思想斗争的表现,是禁止“以古非今”反动活动的统一思想的措施。本文对此提出不......
伟大的政治哲学家的学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传统而言,哲学和科学没有区别;17世纪科学理性革命开启了现代哲学的道路......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席勒就历史的目的、历史的功能、历史研究的内容和任务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历史观,他将历史视为连续发展的、进步的、具有因果......
法国古今之争中,崇古派与厚今派阵线分明,相互论争,各自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主张。厚今派展现出鲜明的现代时间意识,通过趣味、知识进......
艺术走出古典,既要从古典笼统含混的分类体系中走出,又要抛弃其古典的规则,适合于近代社会对接受者个人感受的尊重。文艺复兴时期......
席勒是德国著名的诗人、剧作家,也是著名的文艺理论家。他于1796年写的《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是他最成熟的美学著作,是他对古今文......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夕,中国法理学研究一直处于“政”“法”二元关系和阶级分析进路之中,法学成为“阶级斗争的科学”......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在17世纪末的法国,受意大利知识界的影响,几乎所有的饱学之士都卷入了一场规模盛大的论争。这场论争史称“古今之争”(Querellesdesan......
"古今之争"在传统中国儒家观念中是指三代与其后的时代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首先是一个历史哲学问题,在古今优劣问题上,王船山作为一......
二十一世纪以来的中国正在经历一次规模宏大,并且注定影响深远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其主旨在于:从对现代西方文明的盲目崇拜与跟随中......
本文第一次将“古今之争”这一问题与现代性进程相结合,通过现代性的发展历程来审视古今之争的焦点问题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本文......
施特劳斯的思想史研究是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的重要范式之一,他的学说在引进大陆后造成了显著的影响。本文试图以施特劳斯对卢梭的......
2009年,高名潞提出"意派论"。尽管在这里"意"被作为一种超越现代物质层面的形而上学实践,但是"意"一方面具有超越性,另方面其并不......
面对中国传统社会文化在近代的深刻危机,中国社会曾作出了种种回应,选择了种种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其中, 中西古今之争是一个重要的......
近年来,学界反思文学教育大概取得以下共识:文学史过于历史化,将文学作品当作历史知识来研究;文学理论试图以理论知识的谈论取代对......
古今之争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刻的现代启示:总体上看,文学艺术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的,但文学艺术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有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