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学》相关论文
现代历史学家创新的发展出一系列史学范式,其中,“概念史”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兴,该范式基于当时历史学研究出现的“语言学转向......
1899—1902年间是梁启超政治思想变动最激烈的时期,亦是他酝酿并提出"新史学"的时期。在"反满"与"保皇"之间的徘徊,使其在史学表述......
摘 要:《新史学》是鲁滨逊阐述“新史学”思想的重要代表著作之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大变革环境为新史学思想的孕育提供了土壤,生......
梁启超先生《新史学》的发表,无疑在学术界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历史意义,而目前学界的研究大多也只是就这方面来探讨,在这种学术上的历......
1901年至1902年间,章太炎、梁启超对中国史学潜心探究,拟具“史目”,写出《新史学》。为什么他们在这个时候关心史学?他们准备对史学怎......
20世纪之交是中国学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关键时换期。产生这一转换的原因,除了学术自身理路发展的要求外,随时代而起的救亡政治因素在......
日本史学家浮田和民所著《史学通论》 ,是一部广征博引西方诸家之说 ,同时又有自己识断的、以进化史观为指导的较为系统的新史学理......
1902年,梁启超撰写了他的史学名著<新史学>,该论著对封建史学思想进行了批判,对史学近代化进程起了理论奠基作用,同时也有提倡民族......
1902年,流亡日本的梁启超发表著名的《新史学》一文,力倡以“进步史观”代替中国传统史学的“治乱史观”,由此拉开了史界革命的序幕。......
梁启超在《新史学》中,指出二十四史不过是“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而“汗牛充栋之史书。皆如蜡人院之偶像”。当代学者将历史研究的......
思想史学的研究范式 ,作为思想史阐释和分析的理论工具 ,规定了思想史研究的学术视野和分析方法。在学术史上 ,学术范式的更新 ,往......
李惟果以鲁滨逊"嫡系"的身份来批判"学界泰斗"何炳松《新史学》译著。李惟果这篇批评更多的是针对何炳松的身份、地位,相应的质疑......
由梁启超1902年发表《新史学》而启动的“史界革命”至今历时一百一十周年。这场革命对历史学研究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负面影响,却至......
<正>引言从学科性质来看,音乐史研究属于史学的学科范畴,而史学学科又具有明显的社会科学属性。因此,社会的发展变化必然会对史学......
梁启超《新史学》的真实意义及历史学的误解黄敏兰梁启超是近代中国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也是一位卓越的历史学家。他的《新史学》......
梁启超是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的奠基人,《新史学》则是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的奠基石。在这一早期史学论著中,梁启超提出了代表其资产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