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铭》相关论文
张载不仅是理学的奠基者,而且也是关学学派的创立者。张载以《正蒙》为核心而建立的气本论哲学,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铭》原名《订顽》,为《正蒙·乾称》篇中的一部分,后经程颐更名成为一独立篇目。《西铭》之所作,无疑源于理学家的忧患意识和......
关于《西铭》的代表性诠释有两种:一种是程朱理学以“理一分殊”说来诠释《西铭》之旨;一种是明代以来以“万物一体”说来诠释《西......
《西铭》是张载一篇几百字的短文,表达了他的人生理想价值,讲述了人在天地间的地位,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并把“人”具体到“个人”,推出......
在数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和谐"思想始终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主流思想和文化精髓,张载在其名篇《西铭》中则对传统和谐思想进行了概括......
在朱熹的学术和人生历程中,张载《西铭》的影响都不容忽视。为了维护《西铭》的道学史地位,朱熹曾与汪应辰、陆子美、林栗、郭雍等......
《西铭》是张载最为人们所熟知的经典文献之一,在《西铭》中,张载在他的气一元论基础上构建出了三种独特的秩序:宇宙秩序、社会秩序......
《西铭》借易学的语境,基于天道性命的贯通,本乎天地人三才三而通贯为一的性命之理,着眼个体之"我"对于三才之一的人的角色承当,从"我......
与《西铭》相比,张载《东铭》在宋明理学史上曾长期被人忽略,这主要与程朱对《西铭》的高度推崇和《西铭》自身所体现出的价值意蕴有......
北宋思想家张载的《西铭》是一篇仅253字的短文,但其一出现就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随之引起多次的争论。《西铭》一文意境深远。该......
分析哲学对理清中国哲学文本中的概念、命题具有一种溯本穷源的作用。《西铭》作为理学家的重要文本,具有清晰的、典型的命题属性,......
《西铭》是张载著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篇文字,对宋代以来的知识阶层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朱熹作为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西铭》研究......
宋代理学的政治思想一向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学界对"理一分殊"的研究也多半集中于认识论和伦理学领域。然而考察从张载《西铭》到"理一......
孔子建立的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传统的仁爱观,这种仁爱观发展至宋明理学时期,即形成了"理一分殊"的仁爱......
《西铭》作为张载的思想纲领,被后世学者推崇备至,甚至与《论语》、《孟子》等典籍相提并论。《西铭》全文仅300余字,它不仅为中国......
张载在中国哲学史上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实现了对“天人之际”的本体诠释和义理建构。张载的太虚本体论,既传承了汉儒的气化生成论,......
太平大同思想源于以尧舜为代表的五帝时代,经过孔子及历代儒者的阐发,成为儒家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为万世开太平”是张载对儒家......
《西铭》作为张载哲学著作《正蒙》的压轴之作,其高度浓缩了张载关于太虚之气的宇宙本体论、“天人合一”的天人关系论,“民胞物与......
《正蒙》从结构上可分为三个部分,其中前七篇完整展现了张载的思想体系。在《西铭》的阐释上,编纂者从道不离器的立场出发,认为人......
程门弟子杨时先后师从程颢、程颐,在二程的引领下解读张载之《西铭》。因体会《西铭》“言体而不及用”,质疑其容易流于墨家之兼爱,求......
方东美对宋代新儒学的缘起及诉求采取了与众不同的讲法,认为新儒家系透过老庄道家的子学思想来理解和诠释儒家的经典。方东美先从......
朱熹在建构自己哲学体系的过程中,对张载的思想有较多的继承和发展,而这与他对张载著作的整理和研究是分不开的。朱熹对张载《文集......
《宋明时代儒学思想研究》系日本著名学者楠本正继(1896-1963)毕生研究宋明儒学的总结,荣获作为日本学术界最高奖的朝日文化奖。该......
期刊
宗法制是古代中国社会的一项关键制度。宗法制度及其观念深刻地影响到古代中国的政治形态和社会组织形式。北宋理学家张载的政治理......
道学又称理学,它是宋学的骨于和主流,是对道、器、性、命等学问的讨论,亦是宋学中最深刻最本质的部分.我们通常所称的"北宋五子",......
张载是宋明理学的先驱,为儒学思想的体系化作出突出贡献,提出了"民胞物与"思想。这种思想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
张载哲学以《易》为出发点,在“太虚即气”的宇宙本体论基础上建立了“天人合一”的儒家新伦理体系。在张载看来,人与万物之间有广......
“民胞物与”思想是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特色的博爱思想,其理论基础是天人一体、自然社会同构的宇宙本体论,其理论特色是理想的博爱......
<正> 北宋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张载留下了他的伦理思想的代表作《西铭》。该书的主旨在于开发尽忠尽孝的封建道德和“民胞物与”的......
张载不仅是理学的奠基者,而且也是关学学派的创立者。张载以《正蒙》为核心而建立的气本论哲学,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儒家的著述堪称汗牛充栋,有关当代新儒家的著述亦已车载斗量。在本世纪内,尤以二次大战以后,世界性的“中国学界”里,无论就文章、......
本文以冯友兰、张岱年、蒙培元为例,初步探讨了《西铭》现代诠释中所包含的三个面向:其一,冯友兰所展开的精神境界面向指涉个体生......
作为北宋著名的理学家,张载从《易》出发,提出了"太虚即气"的本体论观点,继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天人合一"的伦理体系,把中国传统的......
朱熹作为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西铭》研究在《西铭》诠释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贯注了强烈的卫道意识,挺立了“事亲一事天”......
张载的<西铭>之所以被后学千古传颂,就因为它为中国士大夫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其中所包含在"天人一体"、"民胞物与"、"乐而......
在朱熹的学思历程中,张载《西铭》的影响至为深远。从早年读《西铭》,到中年时期完成以《西铭解》为主的一系列解释工作,再到弥留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