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武相关论文
贾至是值得重视的一位唐代诗人,也是曾与杜甫关系密切的朋友之一。杜甫有五首寄赠、唱和诗于贾至,它分别代表了杜甫生活的不同阶段......
杜甫在成都生活的三年半作诗约260首,这些诗兼具其诗歌内容全部,但最惹人眼的是他的生态诗。杜甫成都生态诗包括自然与人文两大板......
公元764年,杜甫回成都草堂途中致剑南节度使严武诗中有“竹寒沙碧浣花溪”句,那时的浣花溪是成都一大景色,游人如织。如今的浣花溪,景......
考察杜甫一生的经济状况,总能轻易总结出一个字:窘。 杜甫的经济状况以他父亲的去世为分水岭。他19岁就走出家乡,到各地游历,一......
1984年,我在三台《县志》办工作期间,组织编辑过《杜甫在三台诗集》,相隔10年后,在1993年,与重华、云琪先生合作,编注了《杜甫梓州诗注》,由四川人民......
唐代诗人杜甫曾经在《闻官兵收河南河北》中写下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诗句,表达他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对远方故乡的......
我国诗歌文化流淌千年,但目前的状况是学生诗歌鉴赏题得分很低,因而影响对诗歌学习的热情,把鉴赏诗歌视为畏途,难扣诗歌之门。诗歌学习......
古人有名有字。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时取字,女子15岁......
目前学界对王维《酬严少尹徐舍人见过不遇》与《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二诗中"严少尹"的身份有严挺之和严武二说,二诗系年亦有开元......
杜甫与严武的关系历来众说纷纭,难下定论.今从杜甫的"赠严诗"中得知:杜、严二人关系密切,友情深笃.其交往历程分为发展期、蜜月期......
严武是唐代民族战争中的风云人物,两《唐书》本传对严武的执政和人品的记述,却颇多微词,与时人杜甫对严武的评价相比有所不同。将史书......
一 唐大历四年(769年)初秋某日,一顶官轿从潭州(长沙)定王城门附近出发,穿过人声鼎沸的闹市街头,急急忙忙赶往青枫浦(今长沙南湖港一带)......
杜甫的一生,颠沛流离,体弱多病。"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源源岁时才谋得一个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职。他笔下的诗歌中,有大量记......
公元765年春,时任剑南节度使的严武暴毙于成都,年仅39岁。这位封疆大吏的死触发了诗史和历史上数件极为奇葩的逸事。葬礼中,严府门客......
杜甫、严武之间是否有过一次严重的酒后冲突,历来有两种针锋相对的意见。双方争论的焦点是:当杜甫对自己有失敬言行时,严武的态度,在表......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写作的关键是要传达自己的心声。杜甫初到成都时,居无定所,在严武的帮助下建了几间草堂,他的生活才得到了......
考证了杜甫与房琯布衣之交的可能性,考论了杜甫去成都赴梓州的原因;考证了杜甫入严武幕府的具体时间;对杜甫离蜀的相关问题提出了......
《杜甫、严武“睚眦”再考辨》一文就《杜甫与严武关系考辨》对他的《杜甫、严武“睚眦”考辨》一文的辨析提出辩解与反诘。文章认......
【正】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二月,严武第三次入蜀,任成都尹、剑南东西川节度使。同年六月经严武推荐,杜甫被朝廷任命为节度使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