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察杜甫一生的经济状况,总能轻易总结出一个字:窘。
杜甫的经济状况以他父亲的去世为分水岭。他19岁就走出家乡,到各地游历,一直到35岁。这一段时光,是他生命里的华章,他落拓不羁,自负狂放。他24岁时参加进士科考,未能及第,但这次失败,并没有给他多大的打击,正如他后来安慰落第的人时所说的,“暂蹶霜蹄未为失”。他出身于传统官僚世家,家底深厚,供给他的旅游生活绰绰有余。
在父亲去世后的前几年,家里还能勉强支撑青年杜甫过漫游生活。后来,他彻底失去了固定的经济来源。在35岁时,他的生活陷于困顿状态,必须考虑在长安谋取一官半职的问题了。杜甫36岁的时候又参加了一次科举考试,但此次考试在李林甫的暗箱操作下竟无一人及第。天宝三年(751年),玄宗举行祭祀大典,杜甫趁机献上《三大礼赋》,尽管得到了玄宗的赏识,却未得到一官半职。才华只是敲门砖而已,对于做官来讲,人际关系更重要。但杜甫并不精于此道。在长安,他和他爷爷一样有傲气,但他爷爷是杜审言,而此时的杜甫和其他想做官的有才华的江湖诗人没有什么区别,他太不合时宜了。
没有官职,就意味着没有固定收入。他曾以采草药出售糊口,也曾去买救济灾民而低价出售的粮食。他有一个晚辈在长安,过得也一般。为了蹭一顿饭,他时不时到那里走动。慢慢地,人家不乐意了,毕竟,时间久了。杜甫如何不知道呢?可为了生存下来,顾不得颜面了。丈夫穷困,妻子自然也是一副寒酸相,杜甫自己还不觉得,倒是有位客人实在看不过眼,叫自己夫人送了一个头发上的装饰品过来。“卖药都市,寄食友朋”,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在这种状况下,诗人唱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名句。
后来,好不容易当了个右卫率府兵曹参军,杜甫以为自己时来运转,从此就要飞黄腾达了。不料仅仅一月之后,安禄山造反,粉碎他的美梦。危机便是转机。杜甫随唐肃宗及其百官一窝蜂地逃离了长安,在逃难中,得到了唐肃宗的欢心。公元757年,郭子仪率兵收复了京师,皇帝回朝,杜甫被任命为左拾遗。这是个向皇帝进谏的官,职位虽小却有与皇帝直接对话的资格。杜甫总算过了几天安稳日子,有酒喝,有饱饭吃。可他不知明哲保身,偏偏要替在平乱期间老打败仗的宰相房绾说好话,因为房绾在平日里对他很关照。他得罪了唐肃宗,被贬官了。浮浮沉沉,他的官越做越小,困守长安的十年,快要结束了。
杜甫被迫离开长安后,流落到了成都,一家人先是借住在浣花溪畔的一座古寺里,家里都揭不开锅了。小儿饿得实在是扛不住了,也就顾不得父子之礼,冲着父亲一阵怒吼,叫他赶快到邻居那里去讨口饭回来吃。饿在儿肚痛在父心,他向好友高适求援,高适仗义,从百里之外背着自己的俸米来接济他,邻里又送他些小菜,使他可以开火。
在成都有段时间,杜甫还是过得不错的。朋友为他在浣花溪上游选择了一块风景不错的地方修建了一座茅屋,也就是杜甫草堂。镇蜀的剑南节度使严武仰慕杜甫之名,举荐其为检校工部员外郎。
但杜甫对严武似乎不大领情。见到严武,他不戴头巾,也不打招呼。有一次喝多了,发起了酒疯,他居然站到严武的座位上,瞪着眼睛怪模怪样地说:“严挺之竟有这样一个儿子啊!”严武心生怨恨,堂堂封疆大吏,凶暴勇武,怎么容人如此放肆?有一次,严武实在是忍不住了,想杀了杜甫。他出门准备去杀杜甫的时候,帽子被门帘钩了三次。如果不是在这点时间里,有人趁机告诉了他的母亲要救杜甫,只怕杜甫有十条命也丢了。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尽管严武对自己有所帮助,但杜甫从骨子里是看不起他的,认为他只是一介武夫,有时会自觉不自觉地表露出来。后来严武虽没杀他,但对他的接济自然也就越来越少了,最终严武一死,杜甫再也待不下去了。
在严武病故一个月后,杜甫携妻儿乘船东下,很长一段时间都生活在船上,客居湖南。据说,他是被撑死的。公元770年,由于被突然而至的洪水所围困,他连续饿了九天。当地县令用小船把他救了回来,以牛肉白酒招待他,结果他当晚就因为醉饱过度而亡。在他死后,妻儿甚至无钱安葬他。
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个性傲直倔强,经济无法自立,饱受饥寒折磨,一个诗圣,以诗写出的国家民族苦难史,同时也是自己一生悲苦的哀鸣。人生最怕的是晚景凄凉,特别是想他少年优裕,两相对比,倍觉辛酸,怎不叫人潸然泪下?
编辑/梁宇清
杜甫的经济状况以他父亲的去世为分水岭。他19岁就走出家乡,到各地游历,一直到35岁。这一段时光,是他生命里的华章,他落拓不羁,自负狂放。他24岁时参加进士科考,未能及第,但这次失败,并没有给他多大的打击,正如他后来安慰落第的人时所说的,“暂蹶霜蹄未为失”。他出身于传统官僚世家,家底深厚,供给他的旅游生活绰绰有余。
在父亲去世后的前几年,家里还能勉强支撑青年杜甫过漫游生活。后来,他彻底失去了固定的经济来源。在35岁时,他的生活陷于困顿状态,必须考虑在长安谋取一官半职的问题了。杜甫36岁的时候又参加了一次科举考试,但此次考试在李林甫的暗箱操作下竟无一人及第。天宝三年(751年),玄宗举行祭祀大典,杜甫趁机献上《三大礼赋》,尽管得到了玄宗的赏识,却未得到一官半职。才华只是敲门砖而已,对于做官来讲,人际关系更重要。但杜甫并不精于此道。在长安,他和他爷爷一样有傲气,但他爷爷是杜审言,而此时的杜甫和其他想做官的有才华的江湖诗人没有什么区别,他太不合时宜了。
没有官职,就意味着没有固定收入。他曾以采草药出售糊口,也曾去买救济灾民而低价出售的粮食。他有一个晚辈在长安,过得也一般。为了蹭一顿饭,他时不时到那里走动。慢慢地,人家不乐意了,毕竟,时间久了。杜甫如何不知道呢?可为了生存下来,顾不得颜面了。丈夫穷困,妻子自然也是一副寒酸相,杜甫自己还不觉得,倒是有位客人实在看不过眼,叫自己夫人送了一个头发上的装饰品过来。“卖药都市,寄食友朋”,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在这种状况下,诗人唱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名句。
后来,好不容易当了个右卫率府兵曹参军,杜甫以为自己时来运转,从此就要飞黄腾达了。不料仅仅一月之后,安禄山造反,粉碎他的美梦。危机便是转机。杜甫随唐肃宗及其百官一窝蜂地逃离了长安,在逃难中,得到了唐肃宗的欢心。公元757年,郭子仪率兵收复了京师,皇帝回朝,杜甫被任命为左拾遗。这是个向皇帝进谏的官,职位虽小却有与皇帝直接对话的资格。杜甫总算过了几天安稳日子,有酒喝,有饱饭吃。可他不知明哲保身,偏偏要替在平乱期间老打败仗的宰相房绾说好话,因为房绾在平日里对他很关照。他得罪了唐肃宗,被贬官了。浮浮沉沉,他的官越做越小,困守长安的十年,快要结束了。
杜甫被迫离开长安后,流落到了成都,一家人先是借住在浣花溪畔的一座古寺里,家里都揭不开锅了。小儿饿得实在是扛不住了,也就顾不得父子之礼,冲着父亲一阵怒吼,叫他赶快到邻居那里去讨口饭回来吃。饿在儿肚痛在父心,他向好友高适求援,高适仗义,从百里之外背着自己的俸米来接济他,邻里又送他些小菜,使他可以开火。
在成都有段时间,杜甫还是过得不错的。朋友为他在浣花溪上游选择了一块风景不错的地方修建了一座茅屋,也就是杜甫草堂。镇蜀的剑南节度使严武仰慕杜甫之名,举荐其为检校工部员外郎。
但杜甫对严武似乎不大领情。见到严武,他不戴头巾,也不打招呼。有一次喝多了,发起了酒疯,他居然站到严武的座位上,瞪着眼睛怪模怪样地说:“严挺之竟有这样一个儿子啊!”严武心生怨恨,堂堂封疆大吏,凶暴勇武,怎么容人如此放肆?有一次,严武实在是忍不住了,想杀了杜甫。他出门准备去杀杜甫的时候,帽子被门帘钩了三次。如果不是在这点时间里,有人趁机告诉了他的母亲要救杜甫,只怕杜甫有十条命也丢了。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尽管严武对自己有所帮助,但杜甫从骨子里是看不起他的,认为他只是一介武夫,有时会自觉不自觉地表露出来。后来严武虽没杀他,但对他的接济自然也就越来越少了,最终严武一死,杜甫再也待不下去了。
在严武病故一个月后,杜甫携妻儿乘船东下,很长一段时间都生活在船上,客居湖南。据说,他是被撑死的。公元770年,由于被突然而至的洪水所围困,他连续饿了九天。当地县令用小船把他救了回来,以牛肉白酒招待他,结果他当晚就因为醉饱过度而亡。在他死后,妻儿甚至无钱安葬他。
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个性傲直倔强,经济无法自立,饱受饥寒折磨,一个诗圣,以诗写出的国家民族苦难史,同时也是自己一生悲苦的哀鸣。人生最怕的是晚景凄凉,特别是想他少年优裕,两相对比,倍觉辛酸,怎不叫人潸然泪下?
编辑/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