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门下相关论文
唐代职官制度研究,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其中,关于内外官的轻重问题,是唐史学界讨论的重要问题。学者们或从地方官员的迁转出发,或......
宋代最珍贵的凤团建茶贡给皇帝后,当时作为最高国家机关“两府”的最高负责官员,每年可以分赐到一斤。这两府,一是掌管军政的枢密院(称......
礼器的出现及其演化是我国造物史上一种颇为引人注目的现象。三代以上,五礼之器伴随着礼制的隆盛而承载着礼乐道义,成为其特有的文化......
[关键词]宋元,宰相制度,教材,中枢机构,皇权,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C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7)03-0040-07 宋元......
袁刚博士论文《隋唐中枢体制的发展演变》20世纪90年代由台北文津出版社出版.首次明确否定三省制度与唐王朝相始终的观点,提出了唐......
李绅(772-846),字公垂,祖籍毫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寓居无锡,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进士,补国子助教.穆宗召为翰林学士,累迁......
唐代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监察体系,朝廷以中书门下作为立法机关对司法进行监督,尚书省作为行政机关对司法进行监督,御史台作为专职......
唐代虽正式确立了科举制,选用官吏包含着学校育才、科举选才、铨选用才三个完整的环节,但荐举制仍盛行不衰,且又发扬光大,承前启后......
<正> 的北宋中叶,出现一位名垂史册,光焰璀璨的大画家,论者称他是“吴道子后一人而已”,此人就是李公麟。李公麟(1049——1106年),......
唐代百官的任命授职,依官职品阶的不同,授职的形式和机构也不同,颁发的任命书亦有所区别。 唐代授官的形式有四种:册授、制授、敕授和......
唐代立法中的监督制约机制是中国古代这一领域中的典范,具有很高的制度建设成就,对其进行研究不仅具有学术意义,而且也有借鉴价值......
<正>唐开元以后,常参官在官僚体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吴丽娱先生讨论唐宋丧葬及赠官制度对此有较为系统的论述,诸多待遇直接与常参官......
<正>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凡有所作为,励精图治的皇帝,都比较能够接受臣僚的规谏。早在西汉时,封建统治阶级为适应封建专制的......
从会昌元年《中书门下奏》看唐后期户部的使职差遣何汝泉《唐会要》卷59《户部员外郎》载武宗会昌元年(841)二月中书门下奏文,全文如下:伏以......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期刊
【正】 唐王朝建立后,沿用隋制,以尚书、门下、中书三省为中央最高权力机关。每一政令的下达,都必须经由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
评《隋唐中枢体制的发展演变》黄朴民隋唐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隋唐的政治制度同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诸状况......
北宋前期的中书宰执,一般每日卯时(卯时正约6时)开始工作,直至未时(未时正约14时)方才下班归第,工作时间约8小时左右。按照治事地......
<正>从传说中先秦时代按照图腾命名的龙官、鸟官,到秦汉时期强调人治的"三公九卿"的出现,一时间丞相位高权重,连皇帝都得去丞相府......
<正> 三省制度是我国古代封建国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它始于秦汉,形成于魏晋南北朝,完备于隋唐。隋唐三省制度的完备,标志着我国......
唐代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监察体系 ,朝廷以中书门下作为立法机关对司法进行监督 ,尚书省作为行政机关对司法进行监督 ,御史台作为专......
<正> 《旧唐书》职官志记载唐代文官选任中选司的权限说:"五品已上,以名上中书门下(宰相办公处),听制授其官。六品已下,(由吏部)量......
<正>相权的变化,一直是高中历史教学中政治史部分的重点。隋唐宋时期,从一开始的三省长官为宰相,到后来中书门下长官为宰相,这一变......
<正>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这不仅表现在经济发达和文化昌盛上,同时也表现在政治制度的进步上。唐代铨选官吏的办法比较......
<正>从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从宋代"中书门下""枢密院"到明清时期的"四辅官""内阁"制,在中国古代的不同朝......
<正> 延英奏对是唐代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项朝议制度,其在政治上的重要性不亚于宰相政事堂会议。然而,唐宰相大臣召于延英殿议事奏对......
<正>自北宋建立至神宗元丰改制以前,宋廷以"中书门下"为宰相机关,简称"中书",负责主管全国的民政事务及重大的军政事务,中书的办公......
<正> 封建的官僚机构,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它是国家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从中央官制来说,秦汉时期以三公九卿掌管国家政务,......
唐宋间中枢政治体制的变革,可概括为从三省制向中书门下体制的转变。在这个变迁过程中,尚书、门下、中书三省在政务运行中的角色与......
<正> 隋唐中枢体制前后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由于旧史记载的缺陷,这种变化长期不为人所注意。人们研究隋唐政制所依据的《唐六典......
<正>我们在教科书上学习了唐朝的"三省"制度,但书本对于"三省"的运行大多语焉不详。那么"三省"制度究竟如何运作的呢?"三省"制度下......
中华书局2004年标点本《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卷十“开宝二年十二月癸未”条云:“(宋太祖)幸中书省,视宰臣赵普疾。”(P.236......
唐代政事堂宰相集议制度,就是众宰相在政事堂共同商讨军国大事,消除分歧,统一意见,而后上奏取旨,颁下执行的制度。本文即是讨论这一制度......
在我国封建时代,皇帝是国家的元首,“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宰相是政府的首脑,是封建国家最高行政管理负责人,“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
<正> (一) 北宋元丰年间,宋神宗仿照《唐六典》,进行了一次较全面的官制改革。这次改革,在宋代的职官制度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史称......
<正> 宰相制度的演变隋唐实行尚书、门下、中书三省制。尚书省主管行政,所属六部二十四司与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
<正> 唐帝国是我国历史上继秦汉中央集权国家建立之后,再度出现的一个统一的、强大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