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井茶相关论文
皎然和陆羽在僧院饮茶,皎然作《九日与陆处士饮茶》诗:“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在皎然看来,喝酒是俗人的......
我写的《欧阳永叔与茶》,曾刊登于1986年第一期的《福建茶叶》上,时隔七年,我又收集了关于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的许多茶事......
宋代最珍贵的凤团建茶贡给皇帝后,当时作为最高国家机关“两府”的最高负责官员,每年可以分赐到一斤。这两府,一是掌管军政的枢密院(称......
双井茶的成名,常被认为是黄庭坚元祐年间在京城大力推赏的结果,然此说不确.在黄庭坚之前,欧阳修、司马光、梅尧臣等早已对其进行品......
宋代是我国茶文化发展的兴盛时期,相较于唐朝,宋代文人更喜欢在自然环境中安静地饮茶,其实这和他们"避世"的心态有关系。那么宋代文......
<正>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又是诗的国家。在这样的国度里,茶与诗的结缘是自然的和必然的。自古至今许多诗人和文学家创作出无数脍炙......
江西茶俗的民生显象和特质(续)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余悦三、江西民间茶道的特殊韵致茶道是以饮茶、烹茶为核心,在一定的环境气氛中,表达一......
黄庭坚与双井茶江苏省丰县文化馆侯杰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
清香醉人的修水茶俗江西修水县林业局卢国平赣北修水是名茶之乡,宁红茶、双井茶久负盛名。近年来,适应人们保健的需要,又研制出屡创国......
黄庭坚的咏茶诗江西省九江师范专科学校梅俊道由于宋代文化的发达,宋代士人的文化素质普遍很高,文人生活中有不少雅兴反映于诗,造成了......
《双井茶人集》前言黄崇焘我于1947年步入茶叶行业,现在已经五十个春秋了。1983年是在浮梁区工作四十周年之时,出版了著作《浮梁茶业研究》.献......
黄庭坚(1045--1105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文学家、江西诗派的开创者、书法家、茶人,他曾中进士(1067年),然后进入官场,但一生不得志......
...
<正>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今四川眉山)人。生于宋仁宗(赵桢)景祐三年(1036),卒于宋徽宗(赵佶,建中靖国元......
修水以幕阜山脉和九岭山脉之间的无数汩汩清泉,汇聚成修长秀美的七百里修河而得名。"修河是中国最美的河流!"(前省长吴新雄语),"修水的......
中国被称为茶的故乡。相传四千七百多年前的神农氏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发现茶的药用价值,后来,茶叶逐渐演化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饮料。......
在茶树栽培学上 ,对于茶树芽叶的描述十分简单 :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等等。然而在诗人笔下 ,却是另一番景象 ,他们用粒、蕊、英......
<正>一宋徽宗在《茶论》(今人称作"大观茶论》)的序中提及,太平盛世,喝茶也就喝得讲究,"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
苏东坡、黄庭坚都写过不少茶诗词,他们十分嗜茶,而且也很懂茶,他们经常在一块喝茶,或者有什么好茶都不忘送给对方。茶成为他们友情的一......
咏茶诗是中国诗坛的一朵奇葩,它题咏茶事,抒写茶趣茶兴,是茶文化与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中国茶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兴于唐而盛于......
公元1100年北宋元符三年五月的一天,戎州(今宜宾)太守刘广之率僚属游览锁江亭。并在亭上设宴。流放寓居在戎州的黄庭坚(号山谷道人)也应......
“美酒千杯难成知己,清茶一盏亦能醉人”,中国是茶的故乡,吐蕊溢香、千姿百态的名茶,吸引了多少文人雅士为之倾倒,多少英雄豪杰为之折腰......
时间:2008年7月28日地点:福建元泰茶业有限公司元泰红茶屋福州五一路总店口述:余悦(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
<正>五千多年的饮茶史,茶叶从最初的药用、食用发展为饮用,饮用又经历了煮(煎)饮到点饮进而发展到瀹泡的演进过程。无论哪种饮用方......
雅志清思契合自然——宋代江西茶文化精神张智华从地域文化观来看,宋代江西是个群星荟萃之地,人才辈出,文化相当发达,如欧阳修、曾巩、......
【正】 黄庭坚的家乡——洪州分宁双井(今江西修水杭口乡),位于修江上游北岸,是著名的产茶区。早在宋代双井就已经是“绿丛遍山野,......
【正】 武宁、修水是我国名茶——宁红茶的主要产区。它地处湘鄂赣三省的交汇处,北为幕阜山,南是九岭山,江西五大河流之一的修江自......
【正】 (一)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出口以绿茶为大宗。其中茶的输出量占世界总输出量的90%。但至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由于英帝国主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