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录学相关论文
【正】 为给广大图书馆工作者提供业务学习之便,笔者于灯下翻阅了目及到的目录学文献,将比较有影响的著作,抄录、整理、编次,制成......
本文站在当代科学的新视角,对我国古今目录学的内容、性质、特点、成就与问题做了梳理与总结,重点探讨了当代目录学复兴战略及实施......
汉代是我国封建制度全面建设和完善的时期.适应汉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刘向、刘歆父子为代表,经过长期的对丰富文献的整理、......
随着20世纪近现代图书馆的诞生,中国传统目录学的学科体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一方面与社会文化转型相适应,突出了文化构建的'公......
目录学和Bibliography分别是中西方研究图书的学问,这两门学问本来相互独立、自成体系,因在日本发生了交汇,而产生了一门新的学问......
近来读经(目录学之经典如《汉志》、《隋志》)研史(目录学史之诸家论述),既深慨中国目录学遗产之丰富、内容之博大、影响之深远,又......
汉成帝命刘向、刘歆等人校书,历20年而有《别录》、《七略》问世,奠定了我国古典目录学发展的基础。若从汉代算起,目录学发展距今......
各位代表,2007年5月17—18日召开的第五届全国目录学研讨会即将闭幕了。受目录学委员会的委托,我对本次会议做一个总结。......
目录学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是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书目工具有替代性,以及目录学研究者走错方向,背离了传统学术的合理轨辙。目......
通过对中西目录学的起源及发展进行比较研究,客观地认识我国目录学在世界目录学中的位置,通过比较以便求同弃异,寻找目录学发展的......
王重民(1903-1975),河北高阳人,著名目录学家、敦煌学家、图书馆学教育家。曾任北平图书馆馆长、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主任。20世纪三四......
<正>佛教传入中国始于汉代,当时梵语经文已有译本。魏帝曹髦时,颖川人士朱士行出家以后,西行求经;晋武帝时,敦煌人竺法护随师至西......
<正>清代学者王鸣盛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然此事非苦学精究,质之良师,未易明也。"又说:"凡读......
中国目录学传统的继承与扬弃──“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批判程焕文(中山大学图书情报学系)传统是世代相承,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传统的......
本文辨析六朝以刘勰《文心雕龙·总术》为中心的"文笔"观念,主张把"文笔"的讨论置于中国目录学"集部"沿革的背景之上。本文认为,刘......
中外目录学的起源尽管有着相类似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基础,但其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状态却是极为明显的。这种不平衡状态与世界有影响......
本文重点从历史发展源流上比较分析中西目录学体系的核心、研究对象和研究风格上的差异,并从中西目录学产生的文化环境、学术传统......
【正】 卷末有“书目表补遗”一则:“天演论,此书系闽严复译,谈理精确,周秦诸子殆不能及,宜广为传布也。”作补遗时似还未刊行。考......
【正】 晁氏宝文堂书目三卷 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铅印本 (与《红雨楼书目》合订一册) 明晁瑮撰、瑮字君石,号春陵,开州人。晁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