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萨诃相关论文
凉州瑞像因缘故事共有两个版本:《续高僧传》和唐天宝《凉州御山石佛瑞像因缘记》。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增加了“李师仁”这个角色,......
本文通过分析刘萨诃与番禾瑞像的关系来揭示刘萨诃民间佛教信仰的本质。刘萨诃信仰典型地展现了佛教入华后在民间传播的原始状况和......
酒泉西峰寺因刘萨诃和尚而建,至迟在7世纪上半叶就已存在,并立有碑碣。现存西峰宝刹碑立于明弘治十五年(1502),碑文撰写者为弘治元年(148......
期刊
<正>圣容寺始建于561年,至今已有1455年的历史,是名副其实的丝路名胜。寺中供奉的番禾瑞像是一尊诞生于本土的中国化的佛像,这对研......
<正> 敦煌莫高窟第72窟,张大千编号第70,伯希和编号第106,方向正东,晚唐初期建,五代、宋初被一再填色重描,致使原貌失真。此窟曾经......
<正> 近二十年来在敦煌莫高窟佛教史迹画方面有很多新的发现。佛教史迹通常是以"感应"或"感通"的名目出现,无非是借助于人间的历史......
刘萨诃是活动于东晋末至南北朝时期的一位高僧,其一生的弘法活动主要在河西地区,并留下了众多遗迹。这些遗迹已然成为可资挖掘的重......
在高僧刘萨诃的生平研究中,有三个问题——籍贯、卒年、是否去过敦煌印度,学术界存在较大的争议。陈祚龙、饶宗颐、孙修身、魏普贤......
<正>南京大报恩寺遗址所发现的塔基(TJ1)是一处复合型文化遗存,其主体的五环结构及其内外发现的H37和46个柱坑,虽绝大多数开口于表......
<正> 享誉世界佛教界的阿育王寺始建于西晋太康三年(282)。普通三年(522),梁武帝萧衍赐"阿育王寺"额。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定名......
<正> 刘萨诃是活动于东晋末至南北朝时期的一位高僧。他的传说从南北朝至隋唐几百年间广泛流传,内涵相当丰富。其影响不限于敦煌,......
<正>高僧刘萨诃主要活动在四世纪下半叶到五世纪初。他在出家以前是一个目不识丁的稽胡族下级军吏,三十岁时巡游地狱的偶发事件改......
<正>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圣僧刘萨诃及凉州瑞像等问题引起了海内外不少学者的兴趣。陈祚龙、史苇湘、孙修身、饶宗颐、魏普贤(H......
白铁余起事利用的是佛本生信仰,与一般以弥勒为号召起义的事例不同。白铁余称"月光王",又称"光明圣皇帝",均为佛本生故事中的现实......
<正> 1984年秋季,公安县东河乡复兴村农民送来鼎、盏、缶3件春秋青铜器,并告诉我们铜器出土于公安县石子滩镇北3.5公里的界溪河六......
《集神州三宝感通录》是凉州瑞像研究的主要文献,只是因为它充满神话色彩,研究者需要抽丝剥茧,才能还原历史本来面目。据此可以推测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