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律吕相关论文
略论《事林广记》音谱类中的《总叙诀》丁纪元《总叙诀》云:“五凡工尺上,四六一勾合。律吕一十二宫,三宫别分清浊。宫分八十四调,闰分......
“爻辰”,是东汉易学家郑玄所倡的重要易学条例。“爻辰”说承西汉京房《易》例而立,以乾、坤两卦的十二爻,与子、丑、寅、卯、辰、巳......
郑玄易学的爻辰说与律吕音声说密切相关,在汉易卦气说的易学大语境下。以爻辰图式呼应八卦卦气图式,视爻为基本单元,涵摄符示了整体天......
今所谓箫,是指竹制、单管竖吹的气鸣乐器,多为六孔,前五孔而后一孔,如图。但在古代,箫一度指多管的排箫。《文献通考》:“箫,凡十......
<正> 众所周知,六律之首曰:“黄钟”。它代表了阳气。司马迁在《史记》中认为,这是(农历)十一月之天气,“阳伏于下,物始萌”。班固......
<正> 燕乐诸调,因其祖调(宫调)是仲吕宫,仲吕应夹钟之律,燕乐比雅乐低二律,唐代有用未降二律的均调名,唐宋俗乐的均调名与律调名中......
今人对中国音乐史上左、右旋生律及旋宫图的理论探讨,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一直进行着。1有学者认为,“一个旋宫中的左旋、右旋问题,......
中国古代律学,是古代文化遗产中重要而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现象,它在古代不仅为乐人关注,也引起统治集团的极大兴趣,具有强大生命力......
<正> 卷首引语达音数之理者,变而通之,不可执于一也。——朱载堉《律学新说》音律具有适当的变通性和灵活性。——缪天瑞《律学》......
对“变”与“闰”的讨论,在学术界已经持续了几十年时间。由于有部分“权威”学者对“变”与“闰”的错误解释,导致了对某些乐律宫......
1981年,当我在研读了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中用工尺谱字记录的燕乐二十八调以及张炎<词源>、陈元靓<事林广记>中分别用律名......
律历关系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中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由于种种原因当代学者却关注较少。本文以同构原理和互渗律的角度,首先宏观梳理了......
<正>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前,先民由于农业生产上的需要,长期观察天文及四季的循环往复变化,发明了历法。传说颛顼作历,黄帝命大挠......
<正> 凌廷堪为清代“乾嘉学派”中的一位著名人物,后人誉为“朴学大家”。他以平生功力,撰成《燕乐考源》、《礼经释例》以及《晋......
<正> 《建筑学报》总第259期发表了天津大学建筑系王其亨同志的文章:《〈营造法式〉材分制度的数理涵义及审美观照探析》(下文简称......
王易《乐府通论》一书在民国同类研究论著中独树一帜。该书之于乐府研究的贡献在于:首先,始终关注乐府作为国家礼乐文化建设机构之......
<正> 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有按调式所包含的由宫商等字排列而成的五声音阶、七声音阶等。其中宫、商、角、徵、羽五声无论处在哪一......
<正> 在中国古代音乐的宫调理论体系中,向来有“八十四调”之说。近世各种音乐论著几乎都释“八十四调”为“十二宫每宫七种调式,......
乐问——中国传统音乐历代疑案百题(上)黄翔鹏整理者按:这是黄翔鹏先生留下的一部未定稿。这部稿子仿屈原《天问》体取名“乐问”,是积......
<正>学界关于康熙十四律的评价褒贬不一、称谓也各不相同。杨荫浏先生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称其为"十四律制"①,对其是否定的......
<正>康熙时代西方音乐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音乐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西学大量传入,中国学者开始有意识地借助西方科学与音乐理论......
魏良辅《南词引正》称明初已有'昆山腔'之称,证之周元暐《泾林续记》谓朱元璋问昆山耆旧周寿谊'闻昆山腔甚嘉,尔亦能......
【正】 《乐星图谱》中的宫调理论由“图、谱、诀”三部分组成,它见于宋人陈元靓1279年前编成的《事林广记》。因音乐理论的隐微委......
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的音阶调式,都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音乐实践中逐渐应用和发展起来的。其间经历若干世纪的漫长岁月,才能从游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