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实践美学相关论文
三本代表性的美学原理著作见证了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学学科的建立到逐渐成熟的历史进程,其中,王朝闻主编的《美学概论》代表20世纪......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当代中国美学经历了从"去实践化"到"去本质化"再到"去美学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相对于实践美学乃至新实践美学......
“后实践美学”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萌芽,20世纪90年开始形成体系,①是中国当代美学界和文艺学界在对中国主流学派“实践美学”的反......
近二十年来,在中国美学中,影响最大的学术事件是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1994年,杨春时发表了题为《走向"后实践美学"》的论文,对......
“新实践美学”在美学界近年来的“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之争”中异军突起,引起了一定的关注和争议。张玉能在其《新实践美学论》......
真正好的艺术作品总是集思想性与艺术性为一体,也即在艺术审美过程中是有“真”“善”“美”三个因素来起作用的,这就形成了“认知......
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在世纪末的交锋中更多体现为理论核心语词的更新或意义转换,后实践美学并未突破实践美学的命题限定,直......
自从关于超越实践美学的讨论开展以来 ,被称为“后实践美学”的诸美学学派兴起 ,打破了实践美学的一统天下 ,中国美学已经出现了多......
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是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两个美学流派。尽管后实践美学是以反抗实践美学姿态出现的,但是,从研究倾向上看,二者......
摘要:鉴于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的启示和缺陷,我从实践美学的“审美关系”和后实践美学,主要是杨春时先生所主张的“主体间性”的理论......
今天,我非常荣幸受到潘知常教授的邀请,第一个在本次“美学教师研修班”上做报告。首先,我想破一下题,解释一下今天为什么选这个题......
实践美学在当代中国的出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历史意义。我们认为针对旧实践美学可以有三种进路,即“照着讲”、“接着讲”和“对着讲......
中国当代美学主要指1980年以来在美学论争中逐渐形成的'旧实践美学'、'新实践美学'、'后实践美学'三大美......
在与实践美学的论辩中,生存美学不断充实和发展自己的理论体系.它力图回应审美现代性的挑战,阐述了建立现代中国美学的重大现实意......
徐碧辉的文章站在实践美学的立场上,对后实践美学关于审美是自由的生存方式、美学的逻辑起点建构、实践是人类异化的活动,审美是对这......
晚近以来,“实践美学”及其所衍生的“实践存在论关学”、“新实践论美学”与“后实践美学”发生了一场“跨世纪的论辩”。在论争中......
文章试图从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实践存在论与当下各种美学思想的论争视域中浅论实践存在论美学,认为实践存在论关学从三个方面推动......
实践美学以人的历史实践活动为基点,而实践活动本身无法超越现实的局限性,无法把人引向自由。后实践美学正是以此击中实践美学的要害......
2012年10月27日至28日,“新实践美学与中国当代美学”研讨会在玉林师范学院召开。新实践美学、后实践美学、认知论美学三大流派的主......
审美是人类自由的生存方式,是对存在意义的体验与理解。审美的本质是人的自由和超越。审美超越何以可能,则是理性的哲学追问。后实践......
20世纪80年代,杨春时的《审美意识系统》《艺术符号与解释》等著作,初步形成了关于审美超越性的理论,并为其找到了一个理论基石——人......
杨春时的《美学》在总体上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从学术演进上看,这本著作代表了美学从一种思想形态的整体话语回归到个体话语;二是在创......
“后实践美学”的理论基础是以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哲学等为代表的现代西方哲学思潮而非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逻辑起点是生命、存在......
后实践关学以实践美学的代替者出现于中国学界,使中国美学见证了现代性。但后实践美学并不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以及中国百年现......
在当代中国美学界后实践美学与实践美学的论争中,两者都曾强调自己的现代性品质,但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现代性品质却有着本质的......
本文力求打破宗派观念的狭隘立场和论战需要的功利目的,本着建设中国现代美学学科的原则,从美学的哲学基础的维度深入反思后实践美学......
本文针对王元骧先生的《"后实践论美学"综论》一文对实践存在论美学的批评提出商榷意见,主要观点是:第一,该文把实践存在论美学归入"后......
后实践美学的美学方法论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而非“研究美”。美不是一个实体,而是审美对象,是一种特殊的“意义”。由于美只存在于审......
中国当代美学存在着一种严重的本质论倾向,即 20世纪中期唯物认识论的美学本质论; 80年代实践美学的历史理性论的美学本质论 ;90年......
中国美学目前正处于徘徊状态,原因主要在于其主流--实践美学固守且片面地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某些现成的结论,没能与当代美......
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引起了学界普遍的关注。文章针对其论证的焦点问题,在哲学的框架内,依据两派论争的内容,总结了其论争......
当代中国美学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其中后实践美学对实践美学的超越、生态美学的异军突起等都是美学界引人注目的理论现象.我们认为 ,......
实践美学以其深厚的理论支撑,建构出论美的新平台,展现着对美的理解的新视角.在美学论争中,研究者们对实践美学的评价褒贬不一、各......
杨春时的<现代性视野中的文学与美学>的一些观点值得商榷.首先,杨春时把主体间性当作对主体性的超越,不顾历史事实笼统地把马克思......
20世纪90年代美学界令人瞩目的景观是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之间的论争,以及修辞论美学、否定主义美学的异军突起.这场批评与反批评......
作为针对实践美学的一种美学思潮,后实践美学有意突出革新与继承之间的矛盾,而未能很好地正视自己的奠基问题。经由嫁接夹缠,"超主......
林朝霞博士在《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在论争中发展》一文中追溯了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交锋和各自发展的历程,理出了实践美学和后实......
本文针对章辉博士对马克思、海德格尔“人学”的误解及由此带来的对实践美学的偏见,分析说明其症结,指出章辉博士对实践美学的误解,根......
实践美学的理论缺陷是停留在一般的、宏观的、社会学的层面而未能进入特殊的、微观的、心理学的层面。直面实践美学的理论缺陷,“后......
束缚中国美学实质性的发展的根本性局限在于从认识论框架出发,固守主客两分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1990年代关于《巴黎手稿》尤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