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美学相关论文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定义,“技艺”包含素养、规则、制作和行动四种意义。由于兼容理性与非理性,在西方美学发展过程中,技艺的含义常常以......
李泽厚的红学根源于他的文化身份及其实践哲学—美学体系,独特的哲学美学方法与概念范畴成就了其红学言说的风华与异彩:一是凸显“哲......
近代以来,西方哲学主要形成了两大模式:认识论与存在论。认识论的特征是在主客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中寻求事物的唯一本质;存在论的特......
“现代性”作为一个文化乃至哲学概念,是对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来的社会及文化变迁的概括,也是对人类当下生活品质的思索。在当代......
我赞同后实践美学对实践美学的批评.实践美学的思想资源来自德国古典美学,后实践美学借助西方思想对实践美学的批评就具有合法性.......
实践美学从理论资源上说继承了古典哲学的思想资源,但它是立足于现代,着眼于未来的.它终结了古典美学,使得哲学和美学一方面适应当......
首先想向各位提出一个问题:百年来中国现代美学对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产生过什么影响?对西方、日本和印度又产生过什么影响?如果回答......
21世纪以来,"美学复兴"的呼声日渐高涨,这反映了美学界对技术崇拜和欲望狂欢挤压了人性空间、加剧了人性异化这一不良态势的积极应......
1993-1994年,杨春时陆续发表《超越实践美学》《超越实践美学建立超越美学》和《走向“后实践美学”》等文,提出要超越以李泽厚为......
艺术院校应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结合中国实践美学的方法论,否则脱离了实践的理论教学有很大的可能出现空洞化、教条化的风险.所以这就......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研究马克思思想不可忽视的文本.在其中,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康德、席勒、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基础上,阐述了......
在我国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产生了四派美学,这就是以蔡仪为代表的客观派,以高尔泰为代表的主观派,以朱光潜为代表的主客观统一......
该文提出“对‘实践美学’元范畴的反思”这一论题,是针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实践美学的论争中存在的理论误区而作出的批评.结论......
生命美学理论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中国美学界兴起以来,以它对实践美学的超越,对个体生命的张扬,对审美的超理性、超功利性和自由......
李泽厚的“情感本体论”,是他整个“实践美学”思想发展的归宿,也是他学术重心转移的标志。“情感本体”偏重于个体、感性、偶然性、......
马克思创立的实践唯物主义新世界观,是现代哲学史上的一场最深刻的革命,是包括认识论、价值论、本体论在内的全面革命。马克思的实践......
十几年来,中国当代美学基础理论的研究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令众多有责任的美学家一筹莫展。问题主要出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对审美特......
诞生于我国20世纪50-60年代的实践美学,在我国历史上形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美学思潮,曾一度是我国主流形态的美学,对我国当代美学产生......
王朝闻(1909-2004)是新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开拓者和建设者之一,对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作为一名实践美学家,王朝......
李泽厚是实践美学的代表人物。实践美学是中国当代美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学派。实践美学致力于突破机械的反映论和非社会性的......
篮球运动传入中国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篮球运动正在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重要的......
在20世纪中国美学史上,特别是进入当代以来,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影响和地位是其它美学理论所难以企及的,实践美学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刘纲纪先生是当代著名美学家、美术理论家、书画家。他对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研究,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实践本体论的理论基础上,建立在......
真正好的艺术作品总是集思想性与艺术性为一体,也即在艺术审美过程中是有“真”“善”“美”三个因素来起作用的,这就形成了“认知......
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在世纪末的交锋中更多体现为理论核心语词的更新或意义转换,后实践美学并未突破实践美学的命题限定,直......
一、实践美学的困境如果说,在20世纪前半叶,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最大成就是把唯物主义反映论原理引入美学理论、确立了唯物主义美......
寒来暑往,新千年里第二个新年已经来到,〖美术家〗栏目在这里向诸位读者和美术家问好。 20世纪已渐渐远去。回首百年,中国美术的发......
当代中国美学教材的编写上没有完全摆脱康德美学和海德格尔美学的影响,它们往往采取抽象演绎的手段,来构建一种可以适用一切审美现......
徐碧辉的《美学何为》是一部实践美学学术史著作,它深入分析了李泽厚实践美学的“二律背反”,对李泽厚的“人的自然化”作了个性化......
摘要:鉴于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的启示和缺陷,我从实践美学的“审美关系”和后实践美学,主要是杨春时先生所主张的“主体间性”的理论......
实践美学是中国当代美学的主要潮流之一,一度极为盛行,几成"显学".近几年来却有一部分学者,紧紧抓住实践美学的一些不足之处进行严......
实践美学对理性和主体性的肯定 ,推动了现代性的生长 ,对中国的思想解放、文化启蒙发挥了重要作用 ,也使中国美学走出古典 ,向现代......
实践美学应当在本体论层面有所突破 ,由此 ,对美学学科本身的根本性质和基本问题的认识才可能有所拓展和深化。实践本体论美学应以......
新世纪伊始,中国美学转型在三个方面呈现端倪。超越美学以其生存论的人类学本体论的深度开掘,以彰显生存的本源性、本己性和主体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