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觉农相关论文
抗战胜利后,叶圣陶参加了上海解放战争时期的民主运动,国民党把他的名字列入黑名单,并准备下毒手。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盛情邀请他离开......
浙江省新昌古称剡东,山川秀美,钟灵毓秀。这里有一条曾是浙东唐诗之路精华段的剡溪曲折逶迤,千古长流,更兼两岸峰峦起伏,绵延不绝......
湄潭——宁静的古城,素有“黔北小江南”的美誉。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湄潭也迈入了现代化步伐。当下湄潭正处于产业大发展......
丰惠镇中心小学前身是创办于1832年的上虞县学经正书院,胡愈之、范寿康、吴觉农、王一飞、何云、叶天底等名人志士都启蒙于此,具有......
刘润涛先生(1907—1960),中国农业/茶叶经济学家,1930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经系,是美国农经学家卜凯教授的学生。1930年,刘润涛留校任教......
1950年2月,我入中茶公司安化茶厂工作。在著名茶叶专家黄本鸿厂长的培养指导下,同黄千清姐姐一道学习工夫红茶的精制技术。同年冬,参......
吴觉农原名吴荣堂,系浙江省上虞县人,生于1897年4月14日,毕业于日本东京农业大学,教授,系爱国民主人士,中国茶叶检验专家,原农业部......
广东茶文化的发展根深叶茂丁俊之,黄瑞光,邹元辉茶叶对于人类,不仅是一种解渴的生活需求;而且成为一种满足人体健康的需求;还是一种显示......
蒋芸生先生(1901—1971)与吴觉农是终身好友。从1942年在福建崇安参加茶叶研究所的工作起,蒋芸生先生为中国茶业的教育和研究奉献了他......
有段日子未通音讯的老许突然打电话告诉我:他准备封印了。紫砂壶艺人都有一堆印章,一把茶壶做好,入窑之前要在壶盖、壶底、壶把几个关......
生活就是一杯茶,喝着品尝有门道。每当三五成群的知己围坐在一起,泡上一壶好茶,悠闲地搓着麻将,东拉西扯,侃大山,好像是以茶人身份自居,实......
傅宏镇先生(1901—1966)1921年毕业于安徽省茶务讲习所,1923年曾在安徽秋浦、祁门茶场任职。1932年底参加吴觉农组织的祁门茶业调查,主......
吕允福先生自1930年与吴觉农在上海劳动大学相识以后,为中国茶业工作奉献了他的一生。本文记述了吕允福先生在浙江和四川重庆为茶业......
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在各个历史阶段和众多领域身体力行、开拓创新、勇于实践,先生思路开阔,他以农业经济为背景,茶叶为载体,关键时......
已故著名茶学家张堂恒先生,浙江平湖县人,1917年5月出生,1996年8月逝世。张先生在原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执教四十余年,为茶学国家重点学......
王泽农先生(1907—1999)茶叶生化专家,著名茶学家,茶学教育家。他与吴觉农先生是终身的好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常常来北京,本文记述了......
叶知水先生(1914—1947)浙江鄞县人。1939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农学院,任职于中国茶叶公司技术处。他先后在黔、浙、皖、闽、赣五省从事茶......
2012年4月14日是中国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诞辰115周年纪念日。为进一步弘扬、学习、研究、传承吴觉农茶学思想,做大做强中国茶产业,4......
茶人佘小宋先生(1895-1969)和叶鸣高先生(1915-1992)是吴觉农先生的好友.佘小宋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与吴觉农同在芜湖二农任教,以后又主......
故乡渗透着血亲的感情,塑造着个体的性格,在国人心目中是神圣的。"当代茶圣"吴觉农(1897.4.14—1989.10.28),浙江省上虞市丰惠镇人。上......
吴觉农先生是我国高等茶学教育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本世纪40年代初,他亲自创建了中国高等学校中第一个茶学专业。这是我国高等茶学共......
<正>数千年来,中国人的勤劳智慧造就了丰富的茶类和众多的花色,积累了卓有成效的茶叶生产经验,也有一批茶业著作流芳于世。但是,由......
<正> 吴觉农先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料》80年第二期著文,回忆、介绍了成立于1917年的“中华农学会”,并对该学会在发展我国近代农......
范和钧先生(1905-1989)和向耿酉先生(1913-1992)茶叶专家,吴觉农先生的好友。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他们同在上海商品检验局工作,之后......
茶文化在社区文化中的积极作用上海宋园茶艺馆卢祺义近年来,茶文化已在不少社区蓬勃兴起,作为我国茶叶出口重要口岸的上海也不例外:各......
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一次茶文化盛会──’94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活动总结’94上海国际茶文化节组委会秘书长高胜利历时五天的’94上海国际茶......
期刊
茶与仙药──论茶之从饮料至精神文化的演变过程北京外国语大学东君一、对神仙世界的追求及其失败茶本是众多植物群中的一族。在远......
历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简介1994年4月17日首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开幕式在闸北公园举行,节中有闸北公园游园活动,中国“当代茶圣吴觉农在上海”......
本刊讯 2010年4月13日至15日,在上海世博会将要拉开惟幕之际,由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举行的纪念吴觉农先生诞辰113周年茶会上,全国46......
十多年前,我发表在《茶博览》(1996年夏之卷,6月出版,总14期)的文章《宋代政和茶歌选析》提到:“福建政和,自唐以降,向为产茶盛地......
事业是人们所从事的,具有一定追求目标,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产生一定影响的活动,这也是有理想的人所必须追求和努力去实现的。天地之灵......
暇豫之时,偶有余兴,便濡墨挥毫,作一二楹联,聊以遣怀。细细回忆起来,近年来我为结识的茶文化界的旧雨新朋颇撰写了几副嵌字联,想起......
在2008年武夷山国际禅茶大会上我作了一个发言,末了是以二则茶偈结束的:合则聚,抵则避,少事非,吃茶去。颂毋喜,谤无辩,平常心,茶中......
中国虽然有悠悠数千年的饮茶史,以茶为主题的诗文也数不胜数,但是以客观务实的态度对一地或一区的茶业做全面调查,撰成报告并公开发表......
吴觉农(1897——1989),浙江省上虞县丰惠镇人,他不仅是我国著名的农业学家、茶业专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社会活动......
茶叶,起源于中国,也是中国近代最重要、最大宗的出口商品。然而,中国近代茶业的发展却十分艰难,外有西方列强经济文化的冲击,印度、日本......
吴觉农所从事的茶农生计改进是近代中国乡村改进事业的一部分。从思想来源上看,茶农生计的改进事业与吴觉农的地方生活经历、世界......
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1897—1989)晚年应约撰成《茶经述评》一书,于1987年5月出版发行,1988年8月第二次印刷,两次共印4600本,早已告罄。由......
故乡渗透着血亲的感情,塑造着个体的性格,在国人心目中是神圣的。"当代茶圣"吴觉农(1897.4.14~1989.10.28),浙江省上虞市丰惠镇人。上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