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堂山相关论文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304年到439年,当时匈奴、羯、鲜卑、氐、羌等少数民族先后在中原和西北建立了十几个国家......
济南地区的佛教石窟造像,作为济南地区佛教文化的重要遗物,必然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不同时期佛教发展变化的不同情况。这乃是它在......
北朝石窟遗存在中国物质文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其丰富多样的建筑图像具体形象地反映了当时中西文化交流情况,然而这些图像的脉络和......
在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弗利尔博物馆中静静地安放着一对来自中国响堂山的“鬼兽”(馆藏编号F1977.8,F1977.9),头顶有双角,双翼,瞋目,......
发现于1996年的山东青州龙兴寺造像中,富有特色的一类是背屏式三尊像。在硕大华美的舟形举身背光正中的,是站立在莲花座上的主尊释......
就中国书法史而言,魏晋南北朝的北齐时期僧安道一作品的集中发现,尤其是一九九五年山东省洪顶山摩崖经刻群包括丰富的题记和确切的......
中国古代石窟艺术有许多都非常独特,而且都具有自己的原创性。河北南北响堂山石窟艺术是中国艺术的代表,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一......
<正> (二)南北朝晚期至隋人物画的过渡风格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兴盛得力于绘画和雕塑形式的佛像;佛像雕塑、绘画发展也刺激了世俗人......
<正>响堂山石窟位于河北省邯郸市西南三十五公里处,峰峰矿区界内的鼓山上,是河北境内著名的佛教石窟。石窟分为南北两处,北响堂山......
2019年11月6日至10日,北京市朝阳区东方德才学校500多名中小学生开展了人生远足红旗渠、响堂山、邯郸博物馆和粮画小镇一线的研学......
自本世纪20年代日本学者常盘大定调查以来,中外学者对响堂山石窟的关注日深,有关研究文章数量颇丰,且日趋深入,但仍有一些尚未涉及或可资......
五、响堂石窟继建及现状北响堂石窟~(42)北响堂石窟原名鼓山石窟,现存编号窟龛21座,主要集中在鼓山之腰。石窟的分布分四个区域,即......
自两汉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佛教在中国社会中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承担着教化民众、引人向善的责任。在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独特文......
<正>北响堂石窟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内的响堂山半山腰,主体开凿于东魏、北齐时期,是国务院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
<正> 药方洞位于洛阳龙门西山窟群偏南的崖面上,南距最早洞窟——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的古阳洞10米左右,北临唐高宗、武则天时期规......
北齐是佛教中兴的时代。开国皇帝高洋“登祚受禅”之际,“于僧稠禅师受菩萨戒,断肉禁酒,放鹰除网,又断天下屠,年三月六日,劝民斋......
响堂山石窟最早开凿于北齐文宣帝高洋时期(公元550—577年),现存主要石窟造像均为北齐时雕造。本文主要是针对响堂山北齐的石窟装......
从空间设计布局角度,考察了北响堂山的北洞、中洞空间形态的与众不同之处,对北洞后面、中洞左右和背面的小空间,被解释为绕佛通道......
<正> 1991年4月,随傅熹年先生一行前往邯郸,得国家文物局与邯郸市文管处大力协助,考察了响堂山石窟之大部。现据此次考察所获,从建......
响堂山石窟始凿于北齐文宣帝高洋时期,以后隋、唐乃至宋、明都有增凿,但主要石窟造像均为北齐(公元550—公元577年)时期雕造。是中......
【正】 北齐国祚短暂,从公元550年高欢之子高洋代东魏称帝都邺开始,到公元577年幼主高恒亡国为止,仅经历了六帝二十八年。然而,在......
参观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下文简称宾大博物馆)的观众一定无法忽视三尊醒目的造像?两尊菩萨像和一尊类似僧人的......
<正> 邯郸的悠久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七八千年前的仰韶文化、磁山文化及龙山文化时期,仅在近三千年的历史中,邯郸辖区就有三处曾是中......
响堂山明代修寺活动与清代修寺活动有着很大的不同。明代僧人在寺院重修过程中起组织作用或是重要参与者;清代重修寺院活动中出现......
佛教于东汉末年传人中国,初期在小范围发展。在魏晋南北朝时,由于社会动荡,作为乱世百姓精神寄托的佛教,经帝王显贵推崇,开始了大规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