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政府相关论文
19世纪中叶起外资银行的进入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突破,塑造了中国金融市场的雏形,并推动了中国本土金融机构的发展。在当......
私家车在中国曾经是禁区。而在更遥远的年代,中国人对私人轿车并不陌生。民国曾被称为“世界汽车的博物馆”。 1986年的11月,上海诞......
[摘要]国际公约是中外条约关系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它对于中国融入国际社会,扩大国际交往有着特别的意义。晚清是中国接触和参与国际......
在2008年的这个特定的春天里,当每个中国人都期待着北京奥运会而天天数着数字过日子的时候,我的脑海也不时地涌入其他的一些数字,......
中国传统的封建教育在晚清时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废科举,兴学堂,革新旧学,引进新学,教育改革与教育立法的举措频频出台,一时蔚为壮......
[摘要]清赤科举制的废除,使近百万旧式文人的安置问题成为一大社会问题。为了稳定局面,安抚民心,清政府采取多种方式,为他们广筹就学、......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内容,思考 [中图分类号]K25 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8)20-0086-06 ......
日前到威海,曾去参观北洋海军故址。漂亮的解说员流畅地背着台词,末尾又高声感慨今非昔比,让人不禁庆幸生活在一个成功的改革时代,而晚......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初版鸦片战争以后的一百年间.中国政府(先是晚清政府.后是国民政府)与世界各国签订了数百乃至上千个双边......
鸦片战争,清军屡战屡败,英军长驱直入,炮舰直逼京师。在坚船利炮之下,晚清政府被迫签下了丧国辱权的《南京条约》。堂堂大清帝国怎会被......
120年前的甲午海战敲碎了晚清政府“自强、求富”的美梦,敲醒了中国人“天朝大国”的幻想。 我们不禁要发问,120年前的水师到底为......
1894年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史称甲午战争。甲午战争是对中国30年来洋务运动成效的一次总检阅,也是中日两个国家间的一场重大较......
清同治七年(1868年),海关总税务司曾计划在东沙岛建灯塔,后英国人通过各种方式多次提议东沙岛建灯塔之事,但清政府因主权问题拒绝......
笔者喜爱收藏,有幸收藏到一枚辛亥革命后不久,北洋军阀时期的铜制证章——讨逆军第三路总指挥军法处特别侦探队第二队证章。现展示给......
中国立宪之路 鸦片战争之后,开眼看世界的人们通过西学的研习,认识到了西方的先进政体,有了国会、宪法的概念。在一片鼓噪声中,中国......
晚清大变局 晚清时期开明的官吏、先觉醒的知识人士,直觉地感悟到了当时社会与文化发生的不寻常的变化,他们称之为历史的大变局。......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日期:2014年1月定价:32.00元假如九年立宪按部就班,假如宋教仁能够多活十年,中国的历史又该怎样发展?清......
[摘要]货物出厂税在清末开始筹议和征收,但具体征办情况较为复杂。甲午之前,晚清政府即开始对国内洋务企业征收这种出厂税,税率为5%。......
<正>迫于时势,遭遇庚子事变的晚清政府开始亦步亦趋地启动清末新政,与短短几年前血腥镇压戊戌变法相比,确有讽刺或"遮羞"的意味,故......
赋税制度是中国经济史研究的重要内容,能反映一个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情况。中国近代赋税制度经历了鸦片战争后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和......
<正>2016年高考结束后,看到全国卷Ⅲ第41题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该题与10年前即2006年全国大纲卷Ⅰ第39题在形式上类似,但认真分析......
一八九五年三月,严复在天津《直报》上发表《原强》一文。他根据达尔文和斯宾塞的学说,提出一个国家的强弱存亡,决定于那个国家国民的......
对于郑毓秀这个名字,今天的绝大多数读者,大约都会感到陌生;但在民国时期,尤其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法律界,郑毓秀却是一个叱咤风云......
晚清派兵镇压朝鲜的“壬午兵变”是其对朝政策变化的直接表现。其后,与朝鲜签订《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清军驻兵朝鲜,代练朝鲜......
在洋务运动中期发生的山西大旱,给了后人一个观察晚清政府效能的窗口。在此之后,一个看上去早已摇摇欲坠的帝国居然还能支撑30余年,从......
自唐开始,茶利凸现,此后的历朝政府加强对茶叶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统一管理,由此产生了历代的茶政茶法。本文主要就中国茶叶......
泰州社会福利院建于1911年,原为晚清政府收容孤老、弃婴、寡妇及流民的普济堂、育婴堂、贞洁堂、流民收容所。随着历史的演变,三堂一......
论文以新加坡为例,探讨了“海禁”既开后,晚清政府对海外华侨认知的转变和逐渐推动对海外侨民管理工作的努力.其中包括清廷向海外......
本文叙述和分析了晚清政府参加1907年第二次海牙保和会这段历史,从国家强权与国际机制关系的角度,就其反映的近代中国外交机制的变迁......
东沙群岛是我国南海四大群岛中最靠近大陆的岛礁群。1866年(清同治五年),英国人蒲拉他士(Pratas)航行至东沙岛附近,遇风避险于此,其后西方......
本文通过系统地考察晚清政府对待铁路这一现代化运输方式态度变化的历史轨迹,力图对晚清政府的铁路思想的变迁,作一全面、完整的的构......
19世纪末,中国社会政治动荡,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清朝政府为了维护其岌岌可危的统治,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开始了变革的尝试,实行扶植工商业......
晚清政府政治腐败,国力衰弱,又不能从根本上改革,因此在外交上只能采取宁可妥协让步也要维持和局的方针。面对列强侵凌心内先自怯......
晚清“早期外交官”是近代中国历史上较早走向世界的官员群体,国外的经历与观察,让他们在思想上感受到强烈的震撼。他们大力介绍、宣......
民国时期,是一个中西艺术理念交融发酵的非同往昔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政治、经济,无不体现出取法于西的鲜明特色,书法......
一、回顾与借鉴rn当前我们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大量地开设了手工制作类课程.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着重动手操作,轻技术指导;......
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重钢”)是一个有着124年历史、堪称中国民族钢铁工业摇篮、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大型钢铁联合企......
晚清时期西方列强接踵来华,中外交涉频繁,“外交局势波谲云诡,机缄互用,实吾国往史所未觏”,成为左右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核心之一。在与......
自洋务运动起,同文馆、京师大学堂等近代新式学校陆续成立。面对传教士的基督教宣传,晚清政府以儒学为圣教,明令禁止教员在公立学校教......
晚清新小说兴起与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民族文化关系非常密切。一方面儒家“文以载道”的思想转化为晚清“以小说治国”的行动,提升......
近代化指在生产力民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推动下,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农业社会)向工业文明(工业社会)演进变化的过程.17、18世纪,当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