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商条约相关论文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不仅被迫与英法美俄签订城下之盟,还要面对德国、比利时、葡萄牙等国来华请订商约,中外不平等条约关......
移居海外的中国人,有史记载的可追溯至七世纪的唐朝。本世纪初以来,中国人的足迹已遍布世界各地。无论在法国巴黎、英国伦敦,还是在意......
【关键词】甲午战争,马关条约,中国,日本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3)11-0060-08 几十万清......
最惠国待遇不是一条习惯国际法规则,其适用依赖于缔约各方的合意。在BIT规定MFN待遇的适用范围与例外不够明确时,ICSID仲裁庭对于M......
作者简介 雪儿简思(Shel Jeanns),本名陈春,澳大利亚华人。"非职业"历史学者、战争文物收藏家。历史研究侧重甲午战争与八国联军,文......
1925年,《中奥通商条约》在维也纳签订,这是北京政府“修约外交”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中国修约史上的里程碑之一。主持签约的中方全权代......
19世纪中叶列强染指中国后,曾诱骗和拐掠大批华人出洋充当苦力,秘鲁掳获华工的情况便很有代表性。 1849年,秘鲁人来到广东、福建,用......
艺术经营法 在商品经济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如何能让更多的人成为自己的用户,甚至成为企业的有力支持者,这是许多企业经营者煞......
袁世凯(1859—1916),字慰亭,别号容庵,河南陈州府项城县人。他出身官僚地主家庭,又为将门功臣之后,并在22岁的1881年投奔正在山东......
“修约” 在1919年巴黎和会、1921年华盛顿会议上,北京政府曾经两度向列强提出修约要求,但均未受到重视,只得到“口惠而实不至”的......
在民国的外交舞台上,一直活跃着一批上海广方言馆出身的外交官,他们是通过清朝总理衙门选拔投身晚清外交界的。中华民国成立后,他......
作者通过清政府对古巴华工状况的认识和调查,展示了清政府经过外交努力,使古巴华工的处境得以改善,体现了晚清国家的近代化。
Thr......
甲午战争(1894~1895)是近代东亚兵连祸结的序幕。冲突起于朝鲜半岛,但中日在朝鲜的角逐早非一朝一夕之争,甲午战前日本近二十年的朝鲜经......
佛祖释迦牟尼的故土尼泊尔早在公元前11世纪左右就开始出现大大小小的王国,直到2008年5月28日,最后一个王朝——沙阿王朝末代国王贾......
进入19世纪以后,资本主义国家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价格低廉的商品和坚船利炮,摧毁了一道又一道民族闭关自守的屏障。在这一过程中,东......
中国因素与美国因素,是影响朝鲜半岛发展进程的最重要的国际因素。由于中美与朝鲜半岛历史文化关系有很大的不同,发挥的作用也并不......
近代日本中国观的演变过程中,从鸦片战争前后到幕府“千岁丸”的上海之行这段时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西方势力的不断进逼之下,各种......
朝鲜发射卫星,全球震惊。宁静了几十年的东北亚渐渐成了远东的巴尔干,这不能不让世界多了些隐忧。 其实,朝鲜的“光明星”主要是发......
1870年代至1920年代,日本的"南洋姐"大举涌向海外,席卷了世界上大部分的卖春市场。"南洋姐"的崛起,貌似偶发性历史事件,但实际上是......
中葡合作澳门为先 葡萄牙人是最早从海路来到中国的欧洲人,中葡交往,亦成为中国近代外交史之发端。早在16世纪初,葡萄牙商船便抵......
从明代开始,葡萄牙就以租居者的身份在中国澳门半岛南部一带居住贸易。鸦片战争后,葡萄牙强占澳门,并同清政府签订《和好通商条约......
目前历史学界在澳门历史的分期、定位和葡占澳门的特点等问题上存在一些不同的意见。作者在本文中依据历史事实,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自......
1917—1935年的中苏关系经历了复杂、曲折的变化,两国的贸易往来也深受影响。1932年中苏复交后,为发展本国经济,两国都把签订贸易......
澳门在距今四千多年前已有中国先民的足迹,秦统一中国后,澳门即被纳入版图,此后历代相沿.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涉海东来,明政府在要......
1887年12月1日 1887年12月1日,清政府总理衙门大臣奕劻等人与葡萄牙全权代表罗纱在北京签订《中葡和好通商条约》,即《中葡北京条......
1881年2月24日,侵略成性的沙皇俄国用武力逼迫清朝政府签订了又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即,中国人又称之为;俄国人则称之为,或.然而,签......
清末,俄罗斯和葡萄牙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许多有关航政管理和船只登记检查的不平等条约;日本也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有关海关航政与船......
岩濑忠震(1818—1861)是德川幕府末期的中层官吏,也是近代日本政治舞台上最初的外交家之一,被誉为幕府末期三杰之一;他活跃在幕府末......
一十九世纪中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已开始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资本过渡。日本尚处于封建幕藩割据的农业国。这个亚洲落后的封建锁国,在......
1917—1935年的中苏关系曲折多变,两国贸易往来深受影响。1932年中苏复交后,为发展本国经济,两国都把签订贸易协定一事提上日程。1......
清末新政期间 ,清政府与部分国家修订了通商条约。新修商约中最重要的是中英商约和中美商约 ,它们成为其他中外商约的参照。经过反......
1881年,中国和巴西签订《和好通商条约》,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相较于英美日俄等主要列强,中巴关系显然不是当时对外关系的重点,但是......
论文梳理了1871年《日清修好条规》、1896年《中日通商航海条约》、1903年《中日通商行船续约》及1920年代末中日修约交涉等商约的......
晚清政府与意大利政府共进行了两次商约谈判。1866年晚清政府同意大利通过谈判签订了中意《通商条约》;辛丑条约签订后,为了提高关......
中意两国于1866年签订了第一个《通商条约》,为以后两国通商贸易奠定了基础,中意两国具有近代意义的外交往来亦由此开始。辛丑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