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养技术相关论文
(一)何谓藕鱼套作技术藕鱼套作技术是在“稻田养鱼”成熟技术基础上的拓展和创新,通过对藕池的防渗处理技术、藕莲栽培技术、鱼种......
我局于2008年6月16日在唐口渔场进行了鱼种培育池套养细鳞斜颌鲴试验,取得较好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池塘条件池塘选择在唐口......
克氏螫虾俗名小龙虾,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市场极为火暴,销售价格在15元/kg以上,还有继续升高趋势。近几年,河蟹养......
细鳞斜颌鲴是安徽地方名优水产品种之一。它主要摄食水底腐殖质、有机碎屑、附着藻类等,不与吃食性鱼类争食,病害较少,容易捕捞,肉......
2003年10月,我们开始了海参与鲍鱼海区筏式套养技术示范项目,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提高了鲍鱼成活率和海参的生长速度,效益较为显著......
一、池塘条件池塘面积5~10亩,水深1.5~2米;池塘坡度比为1:(2~3)。池底平坦略倾斜于排水口,淤泥保持20~30厘米;池埂坚固不漏水,注排水系......
利用河蟹养殖池塘混放套养青虾,可以在不影响河蟹规格、产量的情况下,增加效益。蟹池中套放青虾,是近年来成功推广应用的一种特种......
南美白对虾与淡水鱼套养的养殖模式不仅解决了虾病等技术难题,而且还大大增加了养殖户的经济收入。本文将这种模式的技术要点进行了......
研究了施肥对套养湘云鲫池塘增产高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和套养技术使每667 m2池塘净增鱼产量75.87kg,净增经济收入601.80元,投......
近年来,河蟹养殖的经济效益逐渐走低,弃渔改粮、弃渔打工、弃渔抛荒的现象经常发生.如何提高养殖效益,已成为广大渔农非常迫切的心......
1 养殖条件和技术措施1.1 池塘条件试验池塘位于福建省长乐市文武砂农场,面积分别为24号池12.00亩,25号池13.47亩,水深1.8~2.5米,池底平坦,淤......
黄金鲫是杂交新品种,为鲤科的鲤、鲫杂交品种,该品种外形如鲫鱼,体高,头小、头后背部隆起,体形厚实丰满,体色金黄,十分艳丽。其具有生长快......
利用蚕室每期养蚕结束后的间隔期饲养肉鸡,实行蚕与肉鸡套养,每年除养蚕的正常收入外,每平方米蚕室还可增加养鸡纯收入180元左右.......
一、池塘条件 套养池塘面积0.33~0.66公顷(5~10亩),水深1.5~2米;池塘坡度比为1∶2~3。池底平坦略倾斜于排水口,淤泥保持20~30厘米;池......
池塘单纯养殖草鱼效益不高,江苏省新沂市天源渔业合作社经过近几年的摸索,总结出草鱼套养甲鱼的养殖模式,养殖效益较好。现以20亩塘口......
近两年来,我区利用鱼种池进行克氏螯虾套养技术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不影响鱼种产量的情况下,亩产克氏螯虾50~60千克,亩增效达3......
近年来,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的不断增加,养殖方式也呈多种多样,其中南美白对虾与青虾套养即是较为突山的一种。2006年昆山市锦溪镇......
笔者曾于上世纪90年代初在富顺斗山镇进行革胡子鲶(图见彩中插2)的养殖,开始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后来由于销售不畅又一度放弃该鱼......
福寿螺发生危害蔓延迅速,已成为余姚市水生蔬菜茭白的主要有害生物之一。通过福寿螺防治技术探索与茭白田套养中华鳖防治福寿螺的试......
克氏螯虾俗名小龙虾,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市场极为火暴.销售价格在15元/kg以上,还有继续升高趋势。近几年,河蟹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畜禽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无公害和绿色畜禽产品也越来越受消费者的欢迎。成都地区丘......
2005年,我们在骆马湖水面进行网围养殖河蟹且套养鳜鱼、鳙鱼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报......
“莲—稻—鱼”套养是指在莲藕的生长期内,既种水稻又养鱼的套养模式。下面简要介绍相关套养技术。 1.合理选地。选择水源充足、......
2015年,江苏省金湖县在渔业科技入户“强渔惠民”工程项目实施中,推出五种蟹池“套餐”,以注入新活力,培育新增长点.所谓蟹池“套......
黄鳝和龙虾是目前养殖效益较高的两个水产品种,成为水产养殖结构调整的好品种之一,如能在一个池塘里同时实现龙虾和黄鳝的养殖,经......
赤眼鳟是长江名贵的野生经济鱼类,体呈长筒形、腹圆、后部较侧扁,体色银白、背部略呈深灰。赤眼鳟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欢迎......
<正>浙江省三门县地处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三门湾畔,是浙江省海水养殖重点县,在青蟹养殖方面有悠久历史,青蟹、脊尾白虾、缢蛏等......
<正>进行菱、鳖、鳝混套养殖即保证了菱的健康生长,又保证了鳝鱼又可以吃掉鳖吃剩下的饵料,充分利用池塘的立体空间和饵料的利用率......
<正>间作套种是我国集约栽培精耕细作的传统方法,在南方各地特别是人多地少的地区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受品种、技术、季节等条件制......
<正>近几年,我地区开展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池塘单养模式发病率高且难以控制,与罗氏沼虾混养,南美白对虾的产量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