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留美相关论文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处于近代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清政府腐败无能,闭关自守,面临各种严峻地考验。两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在西方野蛮......
1872年8月11日,上海的远洋轮船上出现了一批特殊的乘客。他们年纪在9岁到15岁之间,未脱稚气的眼神里闪现着一份好奇和兴奋。他们是清王朝年龄最......
清同治十一年七月九日(公元1872年8月12日),上海港。一艘轮船起锚了。船上30名统一着装的中国幼童向码头上送行的亲人挥手惜别,分......
容闳受过全面系统的西学教育,是一个典型的“西化”人物;可他仍然是爱国的,有一颗赤诚的中国心。容闳在晚清中国社会是一个“边缘......
1872年,陈兰彬作为留学肄业局正监督,远涉重洋,率带幼童赴美留学,并为幼童的成长付出了巨大的辛苦。陈兰彬不仅是近代中国留学事业......
<正>1872年8月11日(清同治十一年七月初八),上海港码头边,一艘日本国的客轮起锚开航了。码头上,是送行的各式人群。船上,"驻洋肄业......
009年是中美建交三十周年。追本溯源,中美两国之间的友好交往始于1872年的大清幼童留美。这背后,凝聚着一个珠海人——容闳毕生的......
容闳(1828年11月17日—1912年4月21日),字达萌,号纯甫,广东香山县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镇)人,系近代史上首位留学美国的中国学生。......
在促成幼童出洋留学中,容闳和曾国藩是两个关键性人物。洋务运动中曾、容的微妙关系与幼童出洋留学运动的最初启动和最后失败关系......
<正>清同治十年(1871),由容闳倡议,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支持下,饱受西方列强坚船利炮欺凌的清政府,作出了一个堪称"中华创始之举,古......
晚清幼童留美在1872年因洋务运动的时代契机、容闳的积极奔走、清政府一度支持以及美国积极协助等因素而兴起。至1881年7月由于缺......
在清季洋务运动中,同治十年八月初八(1871年9月9日)北京紫禁城忽然传出一桩震惊全国的大新闻:清廷当局居然突破了我国古代自隋唐以来,......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基于对洋务人才的迫切需求,萌发了派遣学生出洋学习的想法。美国政府为了加强对中国的文化影响和商业渗透积极响......
<正> 晚清中国向西方派遣留学生,本身已经是一种思想观念的改变和进步。从以"天朝上国"自居,把西方的异质文明看作"奇技淫巧",到"......
容闳是中国近代史上留学第一人,他促成了中国历史上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公派留学。1872年幼童留美教育计划的实施将容闳多年来......
<正>1847年1月,容闳、黄宽及黄胜三人跟随勃朗牧师前往美国留学。1850年,容闳考入耶鲁学院,成为首名就读耶鲁学院的中国人。1872年......
作为一种教育制度,留学制度的形成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关键一步。它的实现是无数怀抱强国富民梦想的人们艰辛努力的结果,并对近百年来......
1840年爆发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序幕。与近代历史发展总体趋向一致,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历程也由此起步。作为中......
中国近代教育学家舒新城在《近代中国留学史》一书中曾说:“无容闳,虽不能一定说无中国留学生,即有,也不会如斯之早,而且派遣的方......
十九世纪以来,西方异质文明已真实地展现在中国人面前,它的“奇技淫巧”令中国人瞠目结舌。事实是,中国已从东亚的中心变成世界体系的......
近代向欧洲派遣留学生是继幼童赴美之后的又一次借异邦以育才的举动,其延续时间长,产生的影响也比较深远,在中国留学史上具有重要......
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派遣幼童留美计划,作为我国留学教育的开始,虽然结局不尽如人意,但其作为留学教育初创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无论是对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