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幼童相关论文
一百多年前,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海归”曾立下志愿,“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趋于文明富强之境”。他曾把希望投向了太平天国......
19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中西部地区发现金矿,由此兴起了长达20余年的“淘金潮”。在此影响下,大批中国劳工也漂洋渡海来到美国,尽管他们......
“公元1500年前后,中国正处在明朝统治之下。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但不是为了开拓贸易,而是为了宣扬皇帝的德威。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
公元1872年8月11日(农历七月初八),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可对于中国30名幼童来说却极不寻常。就在这一天,他们离开了祖国前往美国旧金山港,......
1901年9月7日,英、美、法、德、日、俄、奥、意等列强逼迫软弱无能的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从此中国背负......
《近代中国与西洋国际社会》一书,是铃木智夫先生继其前著《洋务运动的研究:对19世纪后半期中国的工业化与外交革新的考察》(『洋......
[关键词]情景教学,史实,虚构情节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9)11—0037—03 深圳宝安......
1876年,为庆贺美国建国100周年,5月10日至11月10日,在费城举办第六届世博会,规模空前。 美国极其重视,参与国激增至包括中国在......
清朝末年国际情势诡谲多变,清廷感受到要“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迫切性。于是在容闳和李鸿章的建议下,决定甄选身家清白、天资聪颖、身......
到珠海,人说有三大“玩点”——海岛、温泉、高尔夫,我一点都没碰,最想看的,是跟唐绍仪有关的东西。就这样,我被珠海新结识的朋友李更,带......
“盛档”中与世博会有关的档案,证明了盛宣怀的眼界与襟怀,也证明了处于贫弱困境的旧中国即使挤进了世博会,在很大程度上也只是一次深......
140年前,清同治十一年七月初九(1872年8月12日),上海港。一艘轮船鸣笛启锚,船上有30名着统一马褂的幼童。尽管年龄幼小,但他们举止有度......
【摘要】本文对四会籍留美幼童吴仰曾、吴应科、吴仲贤三人的人生轨迹作了整理归纳,彰显了他们辉煌的人生历程,并运用政治理论专业知......
1872年至1881年,清政府派遣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幼童前往美国生活和学习,这是近代中外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为了便于管理,清政府设立......
"海归"从政始自清末,辉煌于民国,黯然于"文革",复兴于当代他们影响了中国国际化进程,同时又陷入了巨大的争议漩涡之中2011年是值得纪念......
中国近代工程学来源于西方,其在中国的起步离不开归国留学生的努力。中国第一批近代工程师就产生于晚清留美幼童当中,他们接受了系......
留美幼童是中国自古以来由政府派遣的第一批官费留学生,他们的际遇正是时代大变革中清王朝分崩离析的写照。
The young children ......
笫一代官派留学生是720名12-15岁的留美幼童.由早期留美的容闳提议,经曾国藩、李鸿章奏请慈禧批准后从全国选招的,1872年至1875年......
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派出旨在学习西方科技的幼童留美.幼童出国前缺乏体育运动,在美国,由于生理、心理及教育方式等原因,他们迅速......
吴仰曾(1861年-1939年),原名仲泰,字述三,广东四会县四会镇东门人。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11岁的吴仰曾成为清廷第一批派遣的公费......
《孝经》是一部儒家经典,它文字最少,全文共1872个字,却影响最大。唐玄宗亲自为它作注,清顺治帝作《孝经注》,雍正帝作《孝经集注》,大力......
【摘要】齐鲁大地是与船政文化结缘的一片热土。北洋海军的成军及海军将士英雄业绩与“务实、创新、爱国”的船政文化息息相关,船政......
1874年9月19日上午,一艘日本轮船拉响汽笛,缓缓离开了上海码头。船上有一位名叫祁兆熙的官员,他身边还有一群十一二岁的孩子,这就是第......
挑选幼童出洋留学,'属中华创始之举,抑亦古来未有之事',是晚清洋务运动的重要举措,开创了中国近代官费留学的先河,影响至......
作为一种深具影响力的分析框架,社会资本理论近年来被研究者广泛运用。与肉眼能见、易于计算的经济资本不同,像人际关系、商业网络或......
[编者按] 这是一份难得的留学史料,作者是第二批留美幼童丁崇吉之子--这在留美幼童健在的后代中,还是非常少见的.作者以特殊的身份......
对中国近代早期的官派留美运动是近年学术界一个新的研究热点,但迄 今为止的研究,多集中在容闳、唐绍仪、詹天佑、唐国安、蔡绍......
中国第一位入读美国大学的曾兰生,为新加坡出生长大的华人——马来人混血儿。他幼失怙恃,被美国传教士收留就学,1843年又被带入美......
2004年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系列纪录片《幼童》,绘声绘色地叙述了130多年前一批“幼童”赴美求学及其后续人生的故事;坊间又出了其姐妹......
有关陈兰彬的既存研究,资料方面除陈氏本人的著述外,多据已经出版的文献选编和容闳《西学东渐记》,对其他新资料的发掘和利用似有所忽......
留学生在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政治制度和文化思想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西方化的引入导致了清朝的灭亡,无论其引导者是支持还是反对......
1874年9月19日上午,一艘日本轮船拉响汽笛,缓缓离开上海码头。船上,一群面容稚气的孩子正挥手向岸边送别的人群告别致意,他们就是清政......
把这份奏折载入史册吧派遣幼童到美国留学,是“中华创始之举,古今未有之事”。这两句话,是曾国藩和李鸿章在给朝廷的奏折里说的。......
1872年至1881年,清政府派幼童赴美留学十年,可谓“中华创始之举,古今未有之事”。但为何原本计划实行二十年的教育计划进行到一半......
留美幼童李恩富几乎一生都致力于为在美华人争取自由平等权益。他的回忆录《我在中国的童年》是华人在美国出版的第一部英文作品,......
唐绍仪,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外交家,清朝留美幼童的杰出代表之一,他曾任清政府总理总办、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后来又做了中山......
留美幼童、留欧学生同为洋务留学教育的主体。他们开中国近代官费留学教育之先河,解了中国近代人才需求的燃眉之急,促进了中国教育......
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曾分四批派遣12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这是中外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留学创举。然而,这个创举却以悲剧告终。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