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物相关论文
孔子通过总结和反思,抓住以往文化的核心精神,使其明确而自觉地展现了出来,这就是“仁”的精神,开辟了内在的生命世界,挺立起个人......
忠恕之道可从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来理解。狭义的忠恕是行仁之方,即追求仁德的实践功夫。在道德实践中忠恕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忠偏指......
忠恕之道是孔子仁学最为根本的实践工夫和最为核心的诠释原则。《中庸》本忠恕之道将孔子仁学做了新的诠释。其中,“中庸”含两义,......
虚无主义作为对意义问题的追问与探询,是人与自身、他人、物世界之间的照面及互动的结果。在近现代社会中,“物”逐渐成为人达至意义......
《中庸》明确提出“成物”思想,其目的在于成就世界的井然有序与生生不息。经过两汉时期神学化的洗礼,“成物”思想偏离轨道走向了......
【摘要】人类对意义的追求是其主体性和价值标准不断彰显和提升的过程,价值观的确立是意义追求的一个重要途径。文章聚焦于当前大学......
大学作为一个文化生命体,成人(培养人才)、成物(发展科学)是大学存在的意义之源,而成己是成人、成物的先决条件。可如今,大学里大......
作为儒家的形上学,<中庸>通过'天命之谓性'与'修道之谓教',使天道性命得以贯通.通过'成己'与'成物&#......
泰州学派二传弟子颜钧在生活中执著追求"孔仁颜乐"的人格审美理想,并通过审美教育这一方式进行积极的实践。他提出"成己成物"的观点来......
成己观是孔子思想体系中一个重要方面。孔子的成己观是与成人、成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建立在成人、为人、为己、立名、立人、立己......
生活是一切艺术的基本源泉,离开了生活就没有艺术。但生活不等于艺术,把生活变成艺术还是需要一个千锤百炼的的加工过程,也就是说......
在儒家看来,“学”并不单纯指对外在知识的摄取,而是首先“成己”,并以此为基础自然而然地使外在行为达到理想的高度和标准,即恰切地处......
原初的教育之所以能够独立存在,正在于其工具价值,但工具化的教育并不能完成现代教育关于人的自我实现的理想;教育的人学转向在使......
站在教育学的立场,人的"生命自觉"主要表现为人成就自己和成就事物的生命实践活动。从"成己"角度看,人的"生命自觉"主要表现为人在......
中国传统思想世界中,对物首要的态度不是追问“物之为物”,而是关注如何“成物”;强调以自身参与到物的生成中去,成己以成物,遂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