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助农工相关论文
来上海做寓公rn在民国初一二十年间,唐绍仪可说是声名煊赫,在政坛上极为风光.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临时大总统之职,唐绍仪出任民......
张治中 (1890~ 196 9) ,原名本尧 ,字文白 ,安徽巢县人。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 ,在扬州参加反清起义 ,拥护孙中山的“联俄、联共、......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24年1月在中......
左袒孙文主义学会自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以来,在国民党内部就存在着革命左派和右派的斗争。在黄......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了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会议后成立了国民党中......
1924年1月,在国民党的“一大”上,孙中山提出了著名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不久,他又给派往苏联考察的蒋介石的手......
1924年至1927年的国共合作,是以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內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孙中山先生在世时,多次顶住......
国民革命纲领的提出和实施 ,是晚年孙中山政治斗争目标和方式的重大转变。这是他对五四运动后中国国情的分析判断 ,并通过吸收改造......
孙中山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着他的思想实现了质的飞跃,给沉闷、涣散的国民党带来了转机。但它不是孙中山凭......
在国民革命时期,黄埔军校的政治教育有专门的工农运动课程.在东征和省港大罢工中,黄埔师生积极参加和支援工农运动.黄埔师生紧密把......
<正> 一九二四年一月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距今整整六十周年。这次大会,政治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正】 历史的伟人,绝非同一模式。评价一个历史人物,重要的是把他置于一定的历史阶段,看他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对当时的社会有......
孙中山是一代伟人,他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关系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中共早期党员施滉与孙中山有过一段鲜为人知的革命交往。他曾赴......
唐生智(1889—1970),字孟潇,1950年加入民革,曾任民革第三、四届中央常委,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早年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
<正>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宋庆龄“是举世闻名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她的爱国革命生涯,是从追随孙......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后,孙中山实行了"联俄"、"容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三大政策的出现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社会政治......
<正>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解释为孙中山倡导的新三民主义。有人甚至认为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国......
璀灿的“双子星座”———《孙中山与宋庆龄》图录序言张磊盛永华萧润君一在19—20世纪的中国,诞生了两位巨人———孙中山与宋庆龄。......
<正> 一八七八年(清光绪四年成寅)诞生 6月27日(旧历五月二十七日),在香港出生。原籍广东省南海县棉村乡(今广州市郊区鹤洞乡)。原......
<正>朱相远在《辛亥百年的主航道》一文中说:"辛亥革命十多年后,孙中山又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正>1.孟子和荀子的思想都是对孔子"仁"和"礼"的继承和发展,其政治思想的核心都在于对民生的重视。孟子提出性善论,而荀子则提出了......
<正>黄埔军校建校后,大力宣传贯彻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党代表廖仲恺、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多次讲过扶助农工的重要性。黄......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原因新探□谢晓鹏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过去史学界多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破坏、国民党右派的叛变、......
在本世纪的二十年代,宋庆龄作为孙中山的夫人与战友,积极参加孙中山晚年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为国民党改组与三大革命政策的制定、......
<正>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辛亥革命的100周年。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而中国......
<正>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已经过了几次修订,对原来一些问题、瑕疵予以了纠正,但由于一些原因仍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认真阅......
【正】一九二四年一月,在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共合作方针的推动下,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共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