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民主义相关论文
从1938年底开始,国民党根据自身需要对三民主义进行再诠释,其目的既要与汪精卫争夺三民主义话语权及国民党之正统地位,更是为了以三民......
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中国共产党帮助孙中山完成了从旧三民主义向新三民主义的转变,并且在孙中山先生逝世......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随着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日趋成熟,三民主义的内涵也经历了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
宋庆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她早年追随世纪伟人孙中山,致力于民主革命事业,是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和......
1926年至1928年间发动的北伐战争,是在中国国民党领导下,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在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旗帜下发动和进行的;是以国民革命......
中国农工民主党是我国的民主党派之一,是参政党,是进步性的政党,有自己的指导思想。纵观其历史,它在中华革命党和中国国民党临时行......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构成,简称“三民主义”,是中国国民党信奉的......
1919年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是主力军。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1949年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李大钊和孙中山,分别为共产党和国民党的领袖。他们为国共第一次合作走到一起。他们相见及至分离的时间并不长,但感情却非常真挚。孙......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孙中山一生致力追求的政治目标.国民党一大以后,孙中山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根据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在......
有关中国近现代政治史的知识整合与释疑,多年来我们习惯于从列强侵华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中国人民的探索史等角度进行。但随着现......
“节制资本”作为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一方面阐述了通过节制私人垄断大资本而防止国家为少数人所把持的理念设想;另一......
辛亥革命百年来,中国现代经济理论在其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与中国暇、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市场导向......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主要表现在: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转变为坚定的资产阶级革命者;组织兴......
【正】 1924年1月,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这次大会,把旧......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和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都反映和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时代要求,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内涵.但是由于两......
十月革命与“五四”运动的影响,以及苏俄顾问及中共的帮助,使孙中山得以成功改组国民党。在此基础上,孙中山把其建国宗旨——三民......
1937年9月,毛泽东在《国共合作后的迫切任务》中指出:“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
北伐时期唐生智的军政建设●范忠程北伐期间,唐生智在一年左右的短暂时间里,由师长升到集团军总司令,官至上将;由湘南善后督办跃为湖南......
三民主义,既是中国民主革命的纲领,也是中国国民党信奉的基本纲领。但是,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和新问题的不断出现,旧三民主义已经不......
"节制资本"作为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一方面阐述了通过节制私人垄断大资本而防止国家为少数人所把持的理念设想,另一方......
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考源溯流,可知其有三大理论来源:活水源头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落后国家如何实现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历史渊......
<正> 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孙中山思想的核心。本文对民生主义不作一种哲学史观来研究,而是作为社会政治思潮......
孙中山的革命思想从资产阶级单独领导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向联合其他革命力量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转移,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品质。......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大会接受共产国际的建议,决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形式,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8月......
泰戈尔和孙中山分别在印度、中国的土壤上孕育了他们不同的民族主义观念。泰戈尔的民族主义观念是一种基于人道主义、人权思想基础......
【正】 作为“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宋庆龄的名字已经深深地镌刻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革......
<正>新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作为学生的五大核心素养。"历史解释"素养是......
孙中山(1866—1925),又名孙文,号逸仙,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县)翠亨村人。1895年2月,他在香港组织“兴中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解释为孙中山倡导的新三民主义。有人甚至认为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国民党......
<正>"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就历史学科的特点而言,这一素养无疑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
“三民主义”是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领袖孙中山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张锡勤先生认为,该纲领是孙中山留给我们的宝贵思想遗产,值得我......
<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为了挽救危难的中国,奔走中外,不断革命,奋斗一生,高举民族民主革命的大旗,为后人树立了一个......
孙中山经历了多次革命的挫折后,经过痛苦的思索探究,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为核心的新三民主义,......
<正> 历史的寒来暑往,已经周而复始了六十多个春秋,中国社会的沧桑变化,出现了今非昔比的状况。然而,在本世纪20年代出现的第一次......
<正>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离开了这个条件,就会改变事物的运动形式和存在方式。国共两党由合作到破裂的关系发展充......
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现代史的论述朱汉国研究中国现代史,不能不讲毛泽东。毛泽东与中国现代史研究这种密切的关系,不仅是指毛泽东及其......
1924年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的形成。不可否认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国民党对新三民主义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
<正>教学思路分析"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第一课内容。本课内容可以概......
<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主要是指从春秋战国以来儒家思想的形成与演变。它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创立与发展、西汉时期的完善与......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会议
1924年初,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使之成为国民党的指导思想,并在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