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鲜卑相关论文
拓跋鲜卑为中国历史上最为活跃的游牧部族之一,创造了诸多辉煌的历史。关于拓跋鲜卑的早期历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目前史学界仍存在......
拓跋鲜卑,发源于嫩江东北、额尔古纳河东南的森林地区[1]。公元1世纪前叶,拓跋鲜卑“南迁大泽”[2]至今呼伦贝尔草原地区,在该区域发......
鲜卑族是中国历史上与华夏民族同样古老的民族,拓跋部在五胡十六国的争霸中问鼎北中国,由此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定都平城的拓......
嘎仙洞大兴安岭北部的一个夭然石洞,位于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10公里处,在噶珊山半山腰峭壁上,口向西南。南北长90余米,东西宽约......
鲜卑在东汉时见于史籍,魏晋时期分为拓跋、段部、慕容、宇文、秃发、乞伏等部,其中以拓跋鲜卑和慕容鲜卑为主。拓跋鲜卑从大兴安岭......
关键词:拓跋鲜卑;骑射文化;蹛林;射柳;绕坛 中图分类号:K23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1 — 0097 — 03 ......
西夏是中国近世史上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王朝。自元昊于公元1038年建国称帝,至1227年为蒙古所灭,立国近200年。在当时的多元格局中,......
在古代中国,帝王埋葬区多选择在王朝的政治权力中心附近,且随着后者的迁移,前者也多随之迁转。这样的事例不少,如拓跋鲜卑在西迁、......
鲜卑早期没有自己的文字,与服饰相关的记载散见于汉族文本中,近年来日益增加的考古资料为认识早期鲜卑服饰提供了重要资料,学界多......
摘要: 魏晋十六国时期,慕容鲜卑势力进入辽西地区,并不断壮大,先后建立了前燕和后燕政权,加之鲜卑化的汉人冯跋建立的后燕政权,三燕在辽......
读罢《读书》一九九六年第五期刊载的《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一文,有些感想。 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在历史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这一......
北魏前期拓跋鲜卑统治者大力选用汉族人士 ,一批汉族名臣对北魏政权建设与文化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鲜汉矛盾渐剧”之说难以成......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东胡、匈奴、鲜卑、突厥、契丹、蒙古等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使用的青铜鹿竿头、铜鎏金飞马纹带饰、“晋鲜卑归义侯”金印等珍......
<正>歌是蒙古人交际的工具、心灵的朋友。但是,由于马背上的蒙古人十三世纪才有了自己的文字,由于逐水草而居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没......
拓跋鲜卑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一支北方游牧民族,发源于北方幽荒之地,经过两次南迁,由大兴安岭北部经呼伦贝尔草原至蒙古高原匈奴故......
魏碑是碑刻历史的一个重要时期,上承汉碑,下启唐碑。北魏时期是民族大融合的一个特殊时期,各种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使碑刻背后呈现出各个......
【摘要】拓跋鲜卑是由我国北部鲜卑演化而来,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入建立了北魏王朝。在拓跋鲜卑南入过程中,受中原汉族文化影响大,并......
拓跋鲜卑称“索头”,是自立名号,本为鲜卑语,胡三省注为“辫发”是错误的.后世研究者阐释为“编发”“索发”更是错上加错.经研究,......
姚大力先生著《北方民族史十论》(以下简称《十论》)已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7年9月出版。该论集所收文章此前多已在各种不同......
拓跋鲜卑在南迁至复国期间 ,在生产与生活上完成了从狩猎为主到游牧为主 ,又趋向以农耕为本业的经济类型上的演进 ;在组织领导上进......
鲜卑拓跋部在力微统治以后,与中原王朝以及临近部落的交往越来越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的雁北晋人,以不同的方式进入拓跋社会中,......
结合文献与考古得知,早期拓跋鲜卑从发祥地大鲜卑山游猎到河套阴山建立部落联盟,历经两次大规模迁徙,即从大兴安岭林海迁至呼伦贝......
“索头”指拓跋鲜卑发式,乃辫发之谓,又被称为“被发左衽”,为蓄留全发之一种,并非既辫且髡,亦非前剃后辫。弥罗即弥药,指党项拓跋......
东汉后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频繁的掠夺战争,使鲜卑中的一部分人逐渐富有起来并拥有权势,他们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檀石槐。檀石槐出生......
证据表明推寅所迁之“大泽”在河套,诘汾所迁之“匈奴故地”即鄂尔多斯高原。此两个地望的证明说明诘汾所迁之“匈奴故地”是从河套......
2005年12月下旬,应日本国立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冈村秀典教授的邀请,笔者赴该所进行学术交流,期间在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上野祥......
本文基于古籍整理和研究,对大兴安岭东麓鄂伦春族的田野调查,结合满-通古斯语、鄂伦春语和达斡尔语、蒙古语语言学的比较研究,借鉴......
西晋之后,北方中国的社会环境纷乱复杂,各支少数民族政权纷纷登场,在激烈的统治权斗争中,拓跋鲜卑凭借强大的决心和持续汉化的进取......
拓跋鲜卑为游牧民族,其前期经济模式是以畜牧、狩猎为主的游牧经济,随着北魏政权的建立和发展,在游牧经济为主导的基础上,农业经济......
拓跋鲜卑从大兴安岭渐次南迁,经大泽而漠南,辗转定都平城,最后移都洛阳;从狩猎而游牧,在进入中原的过程中完成了向农业经济的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讲话强调:“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
在亚洲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森林游牧族——鲜卑族,其对于中国都城形式的影响甚巨。本文以北魏拓跋鲜卑族的族群社会转变与空间移......
拓跋鲜卑的传统祭天,经历了由部落时代的原始祭天习俗向国家阶段的西郊祭天礼演变的发展过程.由原始时代的祀无定点定时向北魏平城......
中国古都,天下大同。孔子所绘蓝图大同世界,乃华夏民族生生不息之梦想与追求。古都大同,汉代谓之平城,唐朝在此建制"大同军",辽代更......
分析48个锡伯人线粒体DNA高可变Ⅰ区的遗传多态性,并与已发表的相关人群线粒体DNA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48个序列中共检测出43个突......
【正】 乌桓原属东胡。燕昭王十五年(前二九六年)以前,东胡分布在燕国的北方,秦开击破东胡后,东胡却地千余里,燕筑长城、设五郡,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