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那内学院相关论文
近代中国处于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在民族存亡之秋,社会经历着剧烈的转型,在学术上的表现是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其中佛教在近代......
欧阳渐与《欧阳竟无先生内外学》王雷泉民国六年中秋,欧阳渐刻完杨仁山生前未完成的《瑜伽师地论》后五十卷,作一长《叙》,于第六“绪......
一九一九年我任北京大学讲席时,忽接得熊先生从天津南开中学寄来一明信片,略云,你在《东方杂志》上发表的《究元决疑论》一文,我见到了......
中国近代风云人物梁启超,其前半生一直置身于激烈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但到了晚年,则致力于著述及讲学。上世纪20年代,即在南京留下踪迹。......
佛教唯识学的复兴是中国近代思想学术史上的一个“大事因缘”,其发生的契机,亦正为侯外庐等史学家所划定的“中国启蒙时代”。因唯识......
在清末民初传统佛教陷入低徊徘徊局面的情况下,欧阳竟无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在1922年创办了一所集教学、刻经和佛教研究于一体的机......
佛教的现代化是20世纪佛教界和学术界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对于如何实现佛教的现代转换,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居士佛学中南京支......
佛学家吕澂先生在1959年秋写过一份材料,其中谈到自己的经历,如何投身于佛学研究和涉足美学研究以及所参与的内学院发展历程中的主......
<正> 我在佛教目录学方面素少研究,发言权本来不多。对于《中华大藏经目录》的看法,认为考证泽本,精审有用,而编订原则有问题。但......
欧阳竟无的儒佛融摄,是以唯识学为主的纯粹佛教与原始儒学的融合,有别于传统思想中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与以宋明理学为主的儒......
北京三时学会的韩清净居士,是民国时期国内复兴法相唯识学的著名佛教学者之一。他所创立的三时学会,与欧阳竟无居士的南京支那内学院......
<正>金陵刻经处始创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比1897年创设于上海的商务印书馆还早31年,作为我国刻印流通木版佛经的机构,清朝末年已......
吕在印度佛学和中国汉、藏佛学研究中的权威地位,早为学界所识,但他对现代佛学所作的理论建设,注意者不多。本文力图对此作一简要介......
“哲学”与“中国”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在一定意义上已经是主体赢得某种反思自由的表现。然而,如何使这种反思......
<正> 《大乘起信论》争论的背景是在唯识学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的,支那内学院的佛学研究特点,就在于对唯识学的研究与阐扬,因此唯识学......
<正>70多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那场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与痛苦。当时,佛门高僧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在国难民愤......
支那内学院自1922年正式成立以来,经过欧阳竟无和吕澂师生两代人努力经营,其学术活动和佛学出版物,在国外学术界和宗教界都产生了......
佛教的现代化是 2 0世纪佛教界和学术界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对于如何实现佛教的现代转换 ,向来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居士佛学中......
<正>三、金陵刻经处对近现代佛教义学的贡献太虚法师称赞杨仁山居士为"中国佛学重昌关系最巨之一人"[53];赵朴老赞叹:"近代佛教昌......
在清末民初传统佛教陷入低徊徘徊局面的情况下,欧阳竟无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在1922年创办了一所集教学、刻经和佛教研究于一体的机......
佛学家吕澂先生在1959年秋写过一份材料,其中谈到自己的经历,如何投身于佛学研究和涉足美学研究以及所参与的内学院发展历程中的主......
支那内学院是民国时期佛学界的重镇,不仅培养出了一大批顶尖的学者,也在佛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受人瞩目的成就。支那内学院之所......
吕澂先生为蜚声中外的佛学家。作者亲随吕先生攻读佛学多年,对吕先生十分了解。本文就吕先生的为人处事、治学精神,尤其是在佛学研......
在欧阳竟无创立的支那内学院中,有一批佛学家都曾与近代中国西方哲学的传译和研究事业发生过或深或浅的关系。佛学的熏陶,在他们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