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行派相关论文
本文主要依据汉语佛教文献(汉译与汉地所撰)中涉及“法”之定义及其释义的记载,梳理从“法”之定义的诞生直至较为广泛地使用“轨持......
从原始佛教到部派佛教,对于结生思想都有或多或少的论述,及至瑜伽行派(唯识宗),对于这一问题更有着独特的阐释。瑜伽行派认为,从此......
瑜伽行派的空性思想与小乘佛学的空性思想具有某些相似性,对此学界虽有公认,但还缺乏深入研究。为全面比较二者的空性思想,本文把......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判教是中国佛教发展的必然趋向李耀仙佛教自传入中国之始,几乎是大小乘经典同时到来的。安世高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来华,所传禅......
显通寺建筑与塑像树仁显通寺在五台山中心区台怀镇中央,背靠凌云耸峙的灵鹫峰,面南巍峨壮观的大白塔,西着冲涮烦恼的寿宁法水,门临通往......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上篇 玄奘的生平与思想第一章 玄奘的生平事迹第一节 早年生活隋开皇廿年(公元600年),玄奘出生于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县),俗姓陈......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阿毗达磨俱舍论》是印度世亲菩萨早期佛教思想的重要论著。《俱舍论》全称《阿毗达磨俱舍论》,“阿毗达磨”是一种体裁,代表“对法......
<正> 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的历史演变过程,在东汉以来的思想发展史上是颇为独特的。本文拟通过纵向考察,着重论述这一过程,并揭示各个......
本文基于《瑜伽师地论》《显扬圣教论》《唯识二十论》《观所缘缘论》等论典检讨印度佛教瑜伽行派对极微说的破斥策略,并考察在其......
【正】 经量部又称说转部(Saukantika),是部派佛教中产生最晚的学派。此派产生虽晚,但对以后佛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在大、小乘对立......
<正>《金刚经》自姚秦鸠摩罗什始译已来,经唐六祖慧能禅师推重讲说,遂大行于中土。该经又以"四句偈喻",最为著名,影响深远。然此"......
<正> 中印佛教思维方式是指中印两国佛教学者的认识结构,思考问题和阐发理论的方式、方法,属于佛教文化的高层内容。研究和比较中......
<正> 《金刚经》产生于公元前一世纪左右的印度,后经印度西北部传到我国西陲,四世纪末经河西走廊继续东传。公元402年,鸠摩罗什在......
<正> 在佛教的发展史上,部派和大乘的出现是很重要的两件事,但也是佛教史研究中至今未能得到最后解决的两个困难的问题。长期以来,......
<正>佛教传入中国为时已久,而中国化佛教构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对如来藏思想的继承与发扬光大,且随着天台、华严、禅宗等宗......
期刊
【正】 元魏时期(包括北魏、西魏和东魏三代),由于北方地区的相对统一,统治阶级的大力支持,佛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本文分析了支那内学院对以《大乘起信论》为代表的中国佛学的心性说与缘起说的批判,认为其批判是偏颇的。他们的“纯粹”唯识学观......
<正>一唯识学是瑜伽行派的观心之学。事实上,唯识学只是一种观心方法,它是瑜伽行派的超越性实践的系统工程技术。它不是一种实在论......
<正>导言尽管在相对较晚的文献中,经量部(Sautrāntika,或简称为"经部")与瑜伽行派(Yogācāra)被当做不同的派别,常与说一切有部(......
本文研究主要是以印度大乘佛教中期,瑜伽行派之根本论典《瑜伽师地论》「本地分」之「菩萨地」为范围,来探讨大乘唯识止观之理论基础......
本文依《解深密经.分别瑜伽品》中的止观要义而作诠释分析。"毘钵舍那"与"奢摩他"有共通性与差异性。共通性在于,两者都能因专注于......
<正> 宗喀巴提倡并修戒、定、慧三学,其理论观点主要来自中观应成派,为了摘清楚中观学派的发展线索,这里首先介绍一下中观学派在印......
论阿赖耶识的确立与发展魏德东阿赖耶识是佛教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范畴之一,长期以来对阿赖耶识的理解存在着许多歧义。本文试图通......
<正> 印度佛教经历小乘之后,大乘兴起,并成为佛教的主流。随着大乘佛教的的产生,般若学逐渐成为佛教的主导思想。“般若”,被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