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书局相关论文
甲午至辛亥年间,中国各项新事业大兴,其中一项即是民营新式出版机构的大量涌现。这些新式出版机构以出版新学书籍为主,推动了清末社会......
20世纪初,为了满足改书院,兴学堂,倡实学的需要,解决当时教科书急缺的矛盾,初等教育的发展,不得不借用外国成书以资讲习。但是西方教科书......
清末,廉泉与俞复等创办了文明书局,以出版新式教科书闻名业内。廉泉支持赵鸿雪采用新工艺,研制珂罗版等技术,提高了书业的印刷工艺......
1900年至1911年间,国内陆续成立数家翻译出版机构,出版了大量西方社会科学著作,为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辛亥革命奠定了......
从传统蒙学读本向近代教科书转变的过程发生在晚清。一般公认1897年南洋公学外院师范生陈懋治等人编《蒙学课本》三编,还有1898年......
中华书局创办人陆费逵在《我国书业大概》一文中曾谈到:“我国大规模之出版、印刷事业,殆只有商务、中华两家,且均以学校教科书为主,稍......
<正> 中国教科书的出版,是与现代教育兴起相适应的。从晚清到新中国成立前,可以分为滥觞、发展与竞争、国定本三个阶段。新式学校......
<正>关于晚清教科书审定制度的研究,约可追溯到中华民国时期。1949年前,较重要者有郑鹤声的《三十年来中央政府对于编审教科书之检......
以"图学"为核心,晚清以降的中国社会出现了一次全国范围的视觉启蒙运动,在洋务运动、新型博览会、时事新闻宣传画、学堂启蒙教育等......
晚清时期,随着西学翻译的大量增加,翻译书籍的盗版日益严重。为了维护自身权益或民族利益,廉泉与张元济等民间出版人士,纷纷以个人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