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相关论文
魏晋时期的历史,是基本上处于分裂状态的历史。历史学家普遍认为魏晋时期(220--317年)是一个分裂、混乱的历史时期。可事实上,魏晋时......
毌丘俭是曹魏政权中后期重要的军事将领,在魏明帝、齐王时期的政治格局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毌丘俭由魏文帝拔擢,以魏明帝东宫旧......
三国时期,有一个人叫黄权,曾经在刘璋、刘备和曹丕的手下做事。尽管侍奉过三位不同的主子,但好像没有谁腻歪过他。按理说,只有圆润甚至......
《三国志》里说,曹操进攻荆州,十余万荆州百姓拖家带口,愿意跟着刘备跑路。乍看之下,这事非常不合常理。一个人再怎么“仁义无双”,也无......
公元249年,高平陵之变。 从正月初六到正月初十,司马懿只用了五天就把曹魏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曹爽给办了。在之后的几个月内,......
建安二十五年(220)正月,一代枭雄曹操病逝于洛阳,享年65岁。东汉朝廷迅速为其送上谥号“武王”,远超他早年给自己规划的“汉征西将......
摘 要: 曹魏至西晋的郊礼重构是中古礼制一系列变革中的重要环节。曹魏郊礼由魏明帝下诏制定,西晋郊礼则是世家大族统治者为了再造理......
领导人应该牢记的信条是牺牲自己的虚荣心去满足部下的虚荣心,不惜以部下犯错误为代价来发挥他们的首创精神。 报刊上经常可......
[摘要]针对四库馆臣对《皇览》的考辨,分析其得失:类书起源于《皇览》,是为至语;但对《皇览》最初归属的部类考辨不够。指出:作为类书之祖......
崇文观是三国时期兼唯一具备馆阁形态的文馆,存在于曹魏前期。因为着重培养年轻学子,造就文学人才,而在魏晋文馆史、文学史上具有重要......
<正>《文物》2015年第2期刊载了赵杰、赵瑞民的《晋城拴驴泉石门铭的勘察与研究》(以下简称《研究》),公布了三国曹魏《拴驴泉石门......
我从余显斌《剑走偏锋:曹魏的打黑征兵》中读到一个故事,觉得很有意思。 曹魏时,菅县县令司马芝是一个打黑健将。 司马芝做县令......
培根曾有过“读史可以明智"的论述,作为哲学家,他的话自然是有其哲理的。然而他告诉我们的只是“读史”的功效,而对如何地“读史”却语......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随着小说《三国演义》的流传,家喻户晓。其实,历史上,诸葛亮并没有斩过马谡。 在《三国演义》中,“挥泪......
魏晋史家鱼豢的《魏略》曾提到曹魏划定"中都之地"一事,曰:"立石表,西界宜阳,北偱太行,东北界阳平,南循鲁阳,东界郯,为中都之地。令天......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时间较久的分裂动荡时期,政权更迭频繁,而此期间,每个朝代开国皇帝的谥号大多为“武”。这种特......
曹魏至西晋時期,“吳人”是基于對孫吳政權政治效忠而形成的地域性群體,他們以“中州”、“中國”稱呼中原地區住民,但與之並不互......
在中国古代语境下,法律形式表述为"法"的形式是较为妥当的。所谓法的形式是指国家法的外在表现,其指向的是"法"的具体的、形式的层......
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也是历史上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公元218年,曹操就对自己的“后事”做出了安排,明确提出......
众所周知,美国历史上有一次南北战争,最终的结果是北方胜利,南方失败。其实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无数次的南北战争,有趣的是,大多......
汉魏晋间的律学,向为学者所重。几乎所有的课题,都有研究成果面世。遗感的是,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使我们对律学在汉魏晋时期的发展、演......
九品中正制在两晋南北朝时期造成了士庶之间严格的区分,但是它在曹魏时期成立却有其背景与合理性。一方面,汉代乡里清议已然形成了强......
诗之为道,言志缘情。《击壤》之乐,帝力何有;《康衢》之谣,立我蒸民。卿云烂兮,南风薰兮。民之为本,莫之与京。是以其思无邪,《三......
摘要:曹魏屯田是曹操在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于许下募兵屯田算起,至魏元帝咸熙元年(公元264年)颁布诏令废除为止,共实行了将近七十年......
自曹操起兵一直到魏国灭亡(190年-265年),曹氏集团及之后的曹魏政权一直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政治实体.曹氏集团和曹魏政权同周边及......
东汉后期,三国之中,孙吴集团在前期三代领导人的掌控下,展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典型的家族式管理的成功模式:孙坚开辟,孙策扩张,孙权守......
公元234年10月8日夜晚,曹魏权臣司马懿夜观天文,见一赤色大星,自东北方流于西南方,坠于蜀营内。懿惊喜曰:“孔明死矣!” 在《三国演义......
淮河流域是曹魏屯田的发源地,也是曹魏屯田集中分布的地区.作者在深入考察淮河流域屯区分布形势的基础上,阐述了淮河流域屯田对曹......
曹魏屯田区的分布与水系关系密切,各个屯田区基本上分布在水路沿线,这既是农田水利的统一,也是军粮运输的要求。为了最大限度地充......
公元207年,27岁的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以为"兴汉"战略,可事与愿违,27年后,诸葛亮赍志而殁,原因何在?《隆中对》是诸葛亮......
实施屯田是曹魏政治、经济、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曹魏屯田的规模大,不同地区均设置有农官进行专门的管理。郡级屯田农官设置表......
曹魏政权对鲜卑采取的政策由“表宠为王”以求稳定、“构离”以避免统一、武力镇压三个方面组成,其目的是为了维持北疆的稳定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