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朱相关论文
杨朱一派为了阐释思想的需要,常常列举表示对比、对抗、相反观点的词汇,如大小之辨、公私之说、名实之辨(伪实对比)、生死对比、苦......
杨朱的思想以"贵己""贵生""为我"等主张而知名,但如何认识和把握它则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偏差甚至误解.从广义的人本主义伦理学去定位......
南北朝时期颜之推教育子女的《颜氏家训》说:“墨翟之徒,世谓热腹,杨朱之侣,世谓冷肠。肠不可冷,腹不可热,当以仁义为节文尔。” 颜之......
在我看来,庄子就像禅宗,是不能说的,一说便错。不过,庄子的难讲,还不完全因为这个。 人活着,为什么 还因为什么呢?因为他提......
重新厘定先秦诸子思想光谱,应将杨朱列为首要。并非杨朱思想最为深刻,而是杨朱贵己乃先秦以降的中国思想史最为重大的缺失,也是当今中......
杨朱的最基本的理论观点就是“拔一毛利于天下不为也。”虽然落得千古骂名,但从现代经济与社会的角度看杨朱 “一毛不拔”的思想却......
言之有物,意思是文章要有内容;所谓有内容,意思是不管题材是什么,内容都要有价值。什么是价值,这就比较难说了。人著书立说,没有一......
《列子·杨朱》篇中有一个“野老献曝”的故事,说宋国有个田野老人,穷得只能靠粗麻之衣过冬。太阳出来了,他就跑到屋外去晒太阳以御寒......
告子,战国中期人,《墨子·公孟》与《孟子·公孙丑》《孟子·告子》等篇中的“告子”为一人,不可分做两人看待.同时,他与《孟子·......
杨朱,战国时期道家杨朱学派的代表人物,生平已不可考,他的思想是产生于社会动荡时期的一种个人主义思想;而在相似时期的古希腊,也......
《列子·杨朱》篇虽为晚出文献,但不可否认的是,其纂集者应掌握了大量流传下来能够反映杨朱真实思想的原始资料,可是其纂集中显然......
对于杨朱的“为我主义”历来争议颇多,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解读杨朱的“为我主义”。
There has always been a lot of controve......
摘要:《孟子》中记载“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可见其学说在战国时期影响之大,然而杨朱却并无著作传世,其思想散见于《庄子》、《孟子......
今人由于受疑古派思潮的影响,对现存有关杨朱的材料多持否定态度,几成定论.疑古学派的贤达秉持“宁可疑古而失之,不可信古而失之”......
杨朱思想体系中所阐发的"为我""贵己"等思想蕴含着极为宝贵的个人本位和权利意识,它在当时是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重新诠释."轻物重......
古希腊居勒尼派在西方伦理史上首先提出快乐主义。与此同时,先秦道家杨朱一派也提出了一种人生观:为我主义,并在魏晋时期的《杨朱......
本文是"内七篇奥义"系列的末篇.《应帝王》是展示庄学至高理想的"至人"论.郭象谬解篇名为"应为帝王",旧庄学沿袭至今.作者运用结构......
列子和杨朱,分别是战国时期发生很大影响的思想界“十豪”之一。二人思想分别导源于老子,但最终的主张各异。列子秉承老子道德论,......
杨朱作为先秦道家的重要人物,历史上存在着对他的诸多误解和批评,但理学家朱熹、林希逸以及明代心学传人朱得之等人对杨朱的评价则......
杨朱的"为我思想"是与战国的社会现实紧密相连的一种政治思想.其出发点是贵生爱身,落脚点却在于治理天下.这一理论的提出是针对当......
"轻外物、纵情欲、达生死、尚无为"是<冲虚经·杨朱篇>的主要内容,其思想核心是轻物重生,全性保真,注重个体生命生存的意义和......
杨朱与墨子的学说占据了两个学术极端,杨朱理论的主要论辩对象就是墨子。而杨朱后学理论主要体现在《列子.杨朱》中,其论辩对象发......
有一种观点认为,杨朱学说的核心或重点是一种治国之道,其根据是《列子·杨朱》中的几段话。通过仔细分析可以看出,这些话不可能是......
一部好的思想史,对所有具备一定知识的人,都可以说是开卷有益。因为思想史不仅限于一家或少数几家的思想。像中国思想史,它包括了中国......
依冯友兰先生的四境界说,杨朱“重生”、墨家“兼爱”都是功利境界。但透过儒家对二者的批评。二者在实现“为我”目的上路径各异。......
杨朱学和庄学是老学衍生出的道家学派。杨朱思想继承了老学思想的精华,“轻物重生”,本于天性,顺应人性,追求感性自由。庄学齐万物为一......
杨朱的思想是为我、贵己、轻物重生。他代表了那些对统治者和家族失去认同感的中下层民众,他们除了从事繁重的农业劳动来供养统治者......
中国古人对人生的终极快乐进行了很多求索,以道家的探索较为深刻和广泛.杨朱从利己主义出发,主张人人为己且及时行乐来达到快乐,但......
从美学维度来审视,杨朱的思想体系中包涵着厚重的美学意蕴,这一意蕴主要体现在其全生全身的理论核心上,它指向的是对生命美学、人......
依据先秦诸子的记载,我们大致能总结出杨朱思想中完整的价值取向与人生态度。在诸家材料中,尤以《列子·杨朱》对杨朱一派的思......
老子思想清新独特,主要来源于前人的经验、智慧,并受女性崇拜思想、杨朱“贵生”思想和彭蒙、田骈、慎到等“弃智”思想的影响。......
杨朱受学于老子,其学术思想在战国中期已为显学,其"为我""贵生"的思想与黄老学派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他只继承了老子哲学中的"治身"或养......
儒、墨、杨三家之间的分歧与争议,主要体现在对"忠"、"孝"问题的不同理解和认识上.由于中国传统社会自身的性质以及这三个流派的不......